-
红轮千里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 千里光:别名:甲客儿[藏名]来源:菊科红 千里光SenecioflammeusTurcz.exDC.,以全草、花入药。生境分布:西北及东北部。性味:苦,寒。功能主治:全草:清热解毒。主治疔毒痈肿。花:活血调经。
-
千里光
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千里光:千里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煎服:15~头状花序;总苞钟形;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2ml,置5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Iml,加0.5%甲酸溶液至刻度,摇匀,吸取2μl,注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计算校正因子。用于痈肿疮毒,感冒发热,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
-
三七化痔丸
药品说明书:药品名称:三七化痔丸,化痔丸汉语拼音:SANQIHUAZHIWAN主要成分:盐肤木勒苋菜白茅根千里光三七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止痛。(2)取本品6g,研细,加无水乙醇2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取滤液3ml,加水至5ml,加5%亚硝酸钠溶液和10%硝酸铝溶液各4滴,摇匀,再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4ml,显棕红色。
-
清热散结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ngreSanjiePian标准编号WS3-B-3995-98本品为千里光浸膏片。另取千里光对照药材25g,加水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浸膏,加乙醇4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ID)。小片:一次5~广东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芦山藤
拼音名:LúShānT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岩穴千里光的茎、叶。)C.JeffreyetY.L.Che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上部叶小,卵圆状披针形。花序枝开展,有卵圆形至条形苞叶;总苞筒状,长约8mm,直径达5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溪边林下;性味:味辛;性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风湿骨痛;
-
猪耳还阳
猪耳还阳此药为菊科植物单头千里光(Seneciogoodianux)的全草。因其叶形如猪耳朵,故得此名。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舌状花10余朵,黄色,管状花多数。花期3—4月,5月结圆柱形瘦果,上有白色冠毛。分布于古水、新华等地。该药具有清热泻火、利湿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白喉、黄疽、小便淋痛、水火烫伤等。
-
蒲儿根属
中文名蒲儿根属拼音名puergenshu拉丁名Sinosenecio中国植物志77(1):101属下物种白背蒲儿根、朝鲜蒲儿根、齿耳蒲儿根、齿叶蒲儿根、川鄂蒲儿根、单头蒲儿根、单头蒲儿根(原变种)、滇黔蒲儿根、鄂西蒲儿根、耳柄蒲儿根、梵净蒲儿根、革叶蒲儿根、广西蒲儿根、海南蒲儿根、湖南蒲儿根、假光果蒲儿根、九华蒲儿根、雷波蒲儿根
-
红菠菜
拼音名:HónɡBōCài别名:血见草、肺痨草、土参叶来源:药材基源:为科植物湖南千里光的全草。根状茎偏斜,有绒毛。下部叶互生,早落,茎生叶聚生呈莲座状,无柄或近于无柄;总苞1层,13-15片,苞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条形,先端有长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上的山谷水边或阴湿处。性味:味微甘;
-
宽叶返魂草
拼音名:KuānYèFǎnHún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麻叶千里光的带根全草。叶部叶较大,叶柄短,基部有2小耳,羽状或近掌状深裂,长10-20cm,宽8-15cm,裂片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渐尖,叶缘有密锯齿,侧裂片2或1对,稀3对,较短,两面无毛或不面沿脉处有微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沟林缘及湿草甸上。
-
花叶洗剂
处方:野菊花1500g,千里光1000g,土荆芥500g,食盐30g。功能主治:湿润糜烂性皮肤病。用法用量:水加至药面,煎出1/2-1/3药液,用作湿敷。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榧根皮
《*辞典》:榧根皮: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FěiGēnP 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根皮功能主治:治风湿肿痛。用法用量:榧根皮加九力钢(菊科千里光)煎服。摘录:《*辞典》
-
退热明目方
《普济方》卷八十一:方名:退热明目方组成:千里光、甘草。主治:目昏暗。用法用量:煮作饮服。
-
龙砂
处方:蚕砂1斗(合千里光烧灰,以滚童便淋汁5碗),甘石2两(打碎如豆,入铜锅内,用白童便浸出2指,桑柴煮干,取起,再浸再煮,如此7次,尝苦咸味方止。制法:上药入铜锅内,桑柴火徐徐煮至汁尽为度,煅红,冷成腻粉;功能主治:目赤肿痛疴痒;云膜胬肉,赤白翳障。用法用量:原书用本方,须兑虎液、五烹、冰片合用。
-
鱼败银海汤
处方:鱼腥草31克,败酱草31克,金银花18克,海金沙24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石苇12克,地肤子18克,千里光15克,黄芩12克,白花蛇舌草31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下焦湿热。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紫背天葵草根
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ZǐB iTiānKu CǎoGēn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背天葵草条。性味:①《滇南本草》:味辛,有小毒。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敷大恶疮。②《云南中草药》:止血散瘀,生肌止痛。治内外伤出血,刀枪伤,烫伤。③《贵州药植目录》:发汗,止咳。
-
补脑还睛丸
处方:雌黄(火煅,入醋研)3钱,千里光(酒拌,炒)1钱,菟丝子(酒浸,炒)1钱,川木贼(去节,童便浸1日)1钱,杏仁(去皮尖)1钱,茺蔚子1钱,荆芥穗1钱,甘菊花1钱,羌活1钱,防风1钱,蛇蜕(酒浸,焙)1钱,石决明(煅)1钱,川芎1两,白蒺藜1两,蝉蜕1两,苍术1两,酒蒸地黄1两。摘录:《慈幼新书》卷二
-
黑光汤
处方:千里光1大把,苍术苗1中把,朝东墙头草1小把。制法:上药同水入罐内,绢帛包裹,勿令泄气,煮百沸。功能主治:鹅掌风。用法用量:先用麝香擦患处,后以药熏之。2-3次即愈。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八
-
千里光散
《银海精微》卷下:方名:千里光散组成:菊花、千里光、甘草各等分。主治:能近视不能远视。用法用量:每服3钱,夜间临卧,用茶清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千里光洗剂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千里光洗剂组成:千里光31~93g。主治:湿疹,皮炎。用法用量:用纱布捆包,加水1~1.5升,煎煮5至10分钟,熏洗。
-
千里光汤
《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方名:千里光汤组成:千里光(即石决明)、海金沙、甘草、菊花各等分。主治:怕日羞明。用法用量:每服8钱,水1钟半,煎至1钟,去滓,食后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