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药子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三中药名·红药子:蓼科植物毛脉蓼的块根·《中医大辞典》·红药子:红药子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化学成分:本品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酸及食用大黄苷(Rhapontin)等。1.治痢疾,腹泻,白浊,带下,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咽喉肿痛,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崩漏。捣敷疮毒。
-
虎杖红药子膏
处方:红药子适量,虎杖适量,麻油60ml,冰片10g。制法:将红药子研细末,过筛,再炒至浅灰色;虎杖加水久熬成膏,以500g加麻油60ml,冰片10g调和,后再加入红药子粉搅匀成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滋润生肌。主过敏性皮炎并溃烂感染。用法用量:涂干患处,每日3-4次。
-
慕荷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M H 别名:黄药子、索骨丹、老汉求(《陕西中药志》),猪屎七、秤杆七、老蛇盘、天蓬伞、红苕七、麻鹞子、红药子、金毛狗(《陕西中草药》)。干根茎含淀粉42.5~叶含鞣质。功能主治:清热化湿,止血生肌。③治白浊、带下:慕荷、石莲子、芡实、萆薢、马鞭草、白果根、金樱子、大车前草。
-
索骨丹
拼音名:SuǒGǔDān别名:水五龙、慕荷、牛角七、红骡子、鬼灯檗、山藕、作合山、红药子、黄药子[陕西]来源:虎耳草科鬼灯檗属植物老蛇盘RodgersiaaesculifoliaBatal.,以根状茎入药。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消肿解毒。用于甲状腺肿,咽喉肿痛,衄血,吐血,咯血,崩漏,腹泻,痢疾,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子宫脱垂。
-
驱毒散
《外科方外奇方》卷一:方名:驱毒散组成:白及1两6钱,紫花地丁8钱,乌骨鸡骨1两(煅),朱砂1钱,雄黄末1钱,轻粉1钱,五倍子2钱(炒黄),大黄2钱,牙皂8分。《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驱毒散组成:轻粉5钱,红粉5钱,儿茶1两,冰片2钱。功效:化腐生肌,除湿解毒。或以香油调敷患处亦可。水煎熟,温服。
-
山猪薯
别名:薯良、朱砂莲、山猪薯、红药子、红孩儿、金花果来源及产地:薯蓣科植物薯莨DioscoreacirrhosaLour.的块茎。性味:苦、涩,平,有小毒。1.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崩漏,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腹泻,痢疾。毒蛇咬伤。药理作用:煎剂能缩短家兔出血、凝血时间,有类似血小板的促凝作用。
-
牛角七
虎耳草科植物鬼灯檠的根茎·牛角七:牛角七为中药名,出自《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四川中药志》记载的慕荷之别名。1.治痢疾,腹泻,白浊,带下,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咽喉肿痛,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崩漏。化学成分:根茎含丁香酸、熊果酚苷、没食子酸、岩白菜素及其3-甲醚、2,6-二羟基苯乙酸甲酯。
-
朱砂七
概述:朱砂七为中药名,出自《陕西中草药》,为《本草图经》记载的红药子之别名。性味归经:苦、微涩,凉。入肺、大肠、肝经。功能主治:功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调经。②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药理作用: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绿脓、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