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果
典型的核果是由单心皮雌蕊,上位子房形成的果实。其特征是内果皮坚硬、木质,形成坚硬的果核,每核内含1粒种子。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
-
铜锣七
铜锣七此药为防己科植物金线吊乌龟(Stephaniacepharantha)或草质千金藤(S.herbacea)的块根。老茎下部木质化,有纵细沟纹。叶互生,纸质,三角状近圆形,下面粉白色,叶柄盾状着生。花单性,异株,雄花序为头状聚伞花序,由18—20朵花组成;花后结球形核果,成熟后为紫红色。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
-
小核果
小核果drupel(et)亦称为小石果,参见“核果”。
-
鞘柄木属
叶互生,心脏形,常5裂,叶柄长,基部扩大;子房3-4室,下位,每室有胚珠1颗;本属以前有被置于五加科内的,亦有置于山茱萸科内的,但与五加科更为相近,其不同之点为花排列成稠密的圆锥花序,雌花无花瓣,核果3-4室。属下物种齿裂鞘柄木、角叶鞘柄木、角叶鞘柄木(原变种)、鞘柄木、有齿鞘柄木
-
苦楝花
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cm,宽2-3cm,先端长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钝尖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子房上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寒功能主治:清热祛湿;
-
山茱萸属
中文名山茱萸属拼音名shanzhuyushu拉丁名Cornus中国植物志56:83描述Macrocarpium(Spach)Nakai山茱萸属,山茱萸科,4种,1产欧洲,1产美洲,2产亚洲东部,我国有华山茱萸M.chinense(Wang)Hutch.花瓣4枚,长椭圆状卵形;本属由Cornus属内分出,它的特点为花黄色,排成伞形花序,有脱落的苞片,核果长椭圆形,彼此分离。
-
三加花
)Merr.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白簕的花。叶片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稀倒卵形,中央一片最大,长4-10cm,宽36.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上面脉上疏生刚毛,下面无毛,边缘有细锯齿或疏钝齿,侧脉5-6对。伞形花序3-10,稀多至20个组成顶生的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直径1.5-3.5cm;雄蕊5,花丝长约3mm;
-
红果冬青
《*辞典》:红果冬青: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H nɡGuǒDōnɡQīnɡ别名:野白蜡叶来源:为冬青科植物红果冬青的叶。小枝无毛。叶互生,革质,叶片披针形。花4数,单性,雌雄异株。浆果状核果,呈球形,簇生,红色。生境分布:生于村庄附近。性味:性凉,味甘。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烫伤、火伤,小儿头疮。
-
白檀根
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拼音名:B iT nGēn别名:砒霜子、蛤蟆涎(《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山矾科植物白檀的根。叶纸质,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3~核果斜卵状球形,蓝黑色,长约6毫米,顶端5萼齿宿存。果热期7月。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间。功能主治:《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散风解毒,并治腹内瘤肿。
-
毛梾枝叶
《*辞典》:毛梾枝叶:出处:《江苏药材志》拼音名:M oL iZhīY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毛梾的枝叶。原形态:毛梾,又名:红零子、红梗山茱萸、癞树、八树。伞房状聚伞花序,具紧贴短柔毛,花梗长1.5~雄蕊4,较短;核果圆形,直径5毫米,黑色;种子小,棕褐色。生境分布:生长于向阳山坡。功能主治:治漆疮。果实亦可使用。
-
木绣球茎
《*辞典》:木绣球茎:出处:河南拼音名:M Xi Qi Jīnɡ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木绣球的茎。原形态:木绣球,又名:木球荚迷、绣球花、八仙花、紫阳花。聚伞花序径约7.5~花冠白色,裂片5;浆果状核果,长圆形,红色。生境分布: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河南、福建等地有栽植。功能主治:治风湿疥癣,湿烂痒痛。
-
青桐翠木
《*辞典》:青桐翠木:出处:《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拼音名:QīnɡT nɡCu M 别名:狗屎木来源:为紫草科植物破布木的根。叶互生,卵形至矩圆状卵形,长6~花冠漏斗状;管部不长于花萼,裂片外反,喉部与雄蕊有毛,雄蕊与裂片同数;生境分布:生于山野,亦有栽培。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治心胃气痛。
-
八角枫属
中文名八角枫属拼音名bajiaofengshu拉丁名Alangium中国植物志52(2):160描述AlangiumLam.八角枫属,八角枫科,约30种,分布于非洲至日本和斐济群岛,我国有8种,广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少数种可分布到河北省,其中最常见的为八角枫A.chinense(Lour.叶互生,单叶;雄蕊8—20或更多;子房下位,1—2室,每室有胚珠1颗;
-
山漆树
《*辞典》:山漆树: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ShānQīSh 别名:铁象杆、野漆树来源:为漆树科植物山漆树的根、叶。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子房无柄,1室,花柱30核果扁圆形,黄白色至黄绿色;生境分布:生于坡地灌丛中。性味:性温,味辛苦。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附方:①治风湿:铁象杆根一两,浸酒服;
-
罗盖叶
拼音名:LuóGài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淡黄荚蒾的叶。叶卵形、宽椭圆形至长圆形,长6-12cm,宽2.5-6cm,先端短渐尖,基部视察而多少下延,边缘除基部外有粗大钝锯齿,侧脉5-6对,连同中脉在下面凸起。雄蕊5,稍高出于花冠。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1000m的山谷林中、溺爱旁或灌丛中。功能主治:活血;
-
红麸杨
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H nɡFūY nɡ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红麸杨的根。原形态:落叶乔木,高7~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小叶无柄,小叶片卵状长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7~圆锥花序顶生,长11~花药紫色。果序下垂,核果红色,近圆形,密被柔毛。生境分布:生山坡灌木丛中。②《贵州药植目录》:涩肠。治痢疾,腹泻。
-
细叶谷木
拼音名:XìYèGǔMù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细叶谷木的叶。原形态:又名:直木梢、螺丝木、铁树(广西),羊角、羊角扭(海南)。叶片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cm,宽1-3cm,先端钝、圆形或微凹,基部宽楔形,两面密布小突起,粗糙,无光泽,全缘,边缘反卷。聚伞花序,腋生;功能主治:解毒消肿。
-
水翁根
拼音名:ShuǐWēnɡ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istocalyxoperculatus(Roxb.)Merr.EtPerry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雄蕊多数,离生;性味:味苦;性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主湿热黄疸;疝气腹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摘录:《中华本草》
-
香木菌桂
《*辞典》:香木菌桂: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拼音名:XiānɡM JūnGu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椿树的枝叶及树皮。4对刺状牙齿,罕为全缘,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叶柄长8~花冠裂片4,反卷;雄蕊2,花柱圆筒状,柱头头状,子房2室。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各地。性味:微苦,凉,无毒。内服治百日咳。
-
羊屎木
《*辞典》:羊屎木: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Y nɡShǐM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牛矢果的叶及树皮。圆锥花序腋生,短于叶柄.花冠白色或绿白色;小苞片卵状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萼4齿裂,长约1毫米,裂片钝头,有小睫毛;生境分布: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等地。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散脓血,治痈疮发背。
-
羊屎条花
拼音名:YánɡShǐTiáo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忍科植物烟管荚蒾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utileHems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烘干。吉柄长5-10mm;聚伞花序直径5-7cm,有星状毛;花冠白色,花蕾时带淡红色,辐状,直径6-7mm,花冠筒长约1.5mm;核果椭圆形,长约7mm,先红熟黑;功能主治:解毒;主羊毛疔;
-
羊屎条叶
拼音名:YánɡShǐTiáo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和植物烟管荚蒾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utileHems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聚伞花序直径5-7cm,有星状毛;花冠白色,花蕾时带淡红色,辐状,直径6-7mm,花冠筒长约1.5mm;核果椭圆形,长约7mm,先红熟黑;功能主治:止血;主外伤出血;
-
常春木属
中文名常春木属拼音名changchunmushu拉丁名Merrilliopanax中国植物志54:80描述MerrilliopanaxLi常春木属,五加科,3种,其中常春木M.chinensisLi和长梗常春木M.listeri(King)Li2种,我国云南亦产之。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胚珠1颗;核果近球形。本属与Nothopanax相近,惟其叶全部为单叶,且花梗在萼下无关节,故易识别。
-
人参属
中文名人参属拼音名rencanshu拉丁名Panax中国植物志54:179描述PanaxL.人参属,五加科,约5种,分布于北美、中亚和东亚,我国有人参P.ginsengC.AMey.和假人参P.pseudo-ginsengWall.等3种,前者为一种著名的补药,产东北,亦产朝鲜,后者见于西南部和中部。草本,有肉质的根茎,地上茎单生;萼不明显的5齿裂;
-
五福花属
中文名五福花属拼音名wufuhuashu拉丁名Adoxa中国植物志73(1):2描述AdoxaL.五福花属,五福花科,只有五福花A.moschatellinaL.1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产东北、河北、山西、西北等地。草本,有平伸的根茎;子房半下位,3—5室,每室有胚珠1颗;核果有小核1—5颗;种子倒卵形,胚乳骨质。本科以前被置于忍冬科或虎耳草科内。
-
番杏科
中文名番杏科拼音名fanxingke拉丁名Aizoaceae描述Aizoaceae番杏科,双子叶植物,约20属,650种,我国连引入的有4属,9种,产南部海岸。萼管与子房分离或合生,裂片3-5或更多2花瓣多数或缺(国产种)雄蕊少数至极多数,分离或于基部合生成束;中国植物志26:20所有属Mesembryanthemum日中花属Tetragonia.....番杏属
-
六股筋
《*辞典》:六股筋: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Li GǔJīn别名:臭药(《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兴山荚蒾的叶、全株或根皮。树叶春、夏采收,根皮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②《陕西中草药》:止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治骨折,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
山檨子属
中文名山檨子属拼音名shanzishu拉丁名Buchanania描述BuchananiaSpreng山檨子属,漆树科,约45种,产亚洲东南部至大洋洲,我国有山檨子B.latifoliaRoxb.等4种,分布于西南部。叶互生,单叶;花小,两性,为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心皮5-6,分离,但只有一个结实;属下物种豆腐果、山檨子、小叶山檨子、云南山檨子
-
南酸枣属
中文名南酸枣属拼音名nansuanzaoshu拉丁名Choerospondias中国植物志45(1):86描述ChoerospondiasBurttetHill南酸枣属,漆树科,只有南酸枣C.axillaris(Roxb.)BurttetHill1种,产印度至我国南部,果可食。核果卵状,核骨质,顶有5个小孔。属下物种毛脉南酸枣、南酸枣、南酸枣(原变种)
-
黄栌属
中文名黄栌属拼音名huanglushu拉丁名Cotinus中国植物志45(1):96描述CotinusL.黄栌属,漆树科,约5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黄栌C.coggygriaScop.var.glaucophyllaC.Y.Wu和矮黄栌C.nanaW.W.Sm.等3种,产西南部至西北部。叶互生,单叶,无托叶;花小,淡绿色,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不实性花的柄延长而被毛;
-
杧果属
中文名杧果属拼音名guoshu拉丁名Mangifera中国植物志45(1):73描述MangiferaL.杧果属,漆树科,约53种,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有5种,其中杧果M.indicaL.为一种热带果树,果味美可口。叶互生,革质,全缘;花小,杂性,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雄蕊1-5枚,通常仅1-2枚发育;胚珠单生;核果大,肉质;种子压扁,有纤维。
-
厚皮树属
中文名厚皮树属拼音名houpishushu拉丁名Lannea中国植物志45(1):87描述LanneaA.Rich.厚皮树属,漆树科,约7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以热带非洲最多,其中厚皮树L.coromandelica(Houtt.)Merr.我国南部亦有分布;花小,具短柄,单性同株或异株,排成项生、分枝或不分枝、簇生的总状花序;退化的子房4-5裂;
-
树五加
《*辞典》:树五加:出处:《峨嵋药植》拼音名:Sh WǔJiā来源:为五加种植物异叶梁王茶的树皮。单叶互生,有时3~5裂,偶为掌状复叶;叶片革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6~圆锥花序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长7~生境分布:生长于灌木丛或杂林中。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浸酒。
-
辛果漆属
中文名辛果漆属拼音名xinguoqishu拉丁名Drimycarpus中国植物志45(1):131描述DrimycarpusHook.f.辛果漆属,漆树科,2种,我国云南全产,其中辛果漆D.racemosus(Roxb.)Hook.f.1种,亦见于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叶互生,具柄,单叶,全缘;子房下位,1室;核果常斜卵形,有纤维,果肉有树脂,核革质。
-
藤漆属
中文名藤漆属拼音名tengqishu拉丁名Pegia中国植物志45(1):89描述PegiaColebr.藤漆属,漆树科,约3种,分布于喜马拉雅东部和中南半岛,我国有利黄藤P.sarmentosum(Lecomte)Hand.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花小,绿色,杂性,排成腋生和顶生的圆锥花序;雄蕊10,着生于花盘的基部;胚珠单生;核果斜长椭圆形,肉质。
-
黄连木属
叶常绿或脱落,互生,3小叶或羽状复叶;小叶全缘;花小,单性异株,无花瓣,为腋生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雄蕊3-5枚;子房无柄,1室,有胚珠1颗;果为核果。属下物种阿月浑子、黄连木、清香木
-
肉托果属
中文名肉托果属拼音名routuoguoshu拉丁名Semecarpus中国植物志45(1):128描述Semecarpus.L.f.肉托果属,漆树科,约8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我国有网脉肉托果S.reticulataLecomte等3种,产台湾。叶为单叶,革质,全缘;花小,杂性或单性异株,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雄蕊5-6,生于花盘的基部,在雌花中的全发育;
-
槟榔青属
中文名槟榔青属拼音名binlangqingshu拉丁名Spondias中国植物志45(1):79描述SpondiasL.槟榔青属,漆树科,约12种,分布于热带地,我国有槟榔青S.pinnata(L.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常聚生于小枝之近顶;花小,杂性,排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属下物种槟榔青、单叶槟榔青、岭南酸枣、岭南酸枣(原变种)、毛叶岭南酸枣
-
三叶漆属
中文名三叶漆属拼音名sanyeqishu拉丁名Terminthia中国植物志45(1):125描述TerminthiaBernh.三叶漆属,漆树科,约70种,分布于南非至印度,其中三叶漆T.paniculata(Wall.exG.Don)C.Y.WuetT.L.Ming我国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产之。核果,外果皮膜质,与中果皮分离,中果皮厚,无蜡质和树脂道条纹,与内果皮合生;
-
海杧果属
中文名海杧果属拼音名haiguoshu拉丁名Cerbera描述CerberaL.海杧果属,夹竹桃科,9种,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大洋洲和马达加斯加,其中海杧果C.manghasL.广布于热带亚洲至波利尼西亚沿岸,我国南部海岸亦产之,花美丽而芳香,树型优美,可作庭园绿化树种;萼5深裂,无腺体;雄蕊5,花药内藏,与柱头分离;
-
蕊木属
中文名蕊木属拼音名ruimushu拉丁名Kopsia中国植物志63:41描述KopsiaBl.蕊木属,夹竹桃科,约3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有海南蕊木K.hainanensisTsiang和蕊木K.lancibracteolataMerr.等4种,产两广和云南。心皮2,分离,每心皮有胚珠1颗;核果双生,倒卵形或椭圆形。属下物种海南蕊木、红花蕊木、蕊木、云南蕊木
-
玫瑰树属
中文名玫瑰树属拼音名meiguishushu拉丁名Ochrosia中国植物志63:38描述OchrosiaJuss.玫瑰树属,夹竹桃科,约39种,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到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亚,我国南部引入栽培的有玫瑰树O.borbonicaGmel.和古城玫瑰树O.elipticaLabill2种。雄蕊着生于花冠管的中部以上,花药分离;心皮2,离生,有胚珠2列;
-
黄花夹竹桃属
中文名黄花夹竹桃属拼音名huanghuajiazhutaoshu拉丁名Thevetia中国植物志63:35描述Thevetia(L.)Juss.exEndl.黄花夹竹桃属,夹竹桃科,15种。萼里面有腺体;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喉部,花药与花柱分离;子房2室,2裂,每室有胚珠2颗;果为一核果。属下物种红酒杯花、黄花夹竹桃、黄花夹竹桃(原栽培变种)、阔叶竹桃
-
冬青科
中文名冬青科拼音名dongqingke拉丁名Aquifoliaceae描述Aquifoliaceae冬青科,双子叶植物,3属,400种以上,分布极广,但主产地为中南美,我国仅有冬青属lleX1属,118种。叶互生,稀对生,单叶;花小,辐射对称,单性,稀两性,单生或成束生于叶腋内;花瓣4-5,分离或于基部合生;子房上位,3至多室,每室有胚珠1-2颗;
-
罗伞属
中文名罗伞属拼音名luosanshu拉丁名Brassaiopsis中国植物志54:116描述BrassaiopsisDecne.etPlanch.罗伞属,五加科,约20种,分布于亚洲南部与东南部,我国有11种,产西南部至南部。叶掌状复叶;花杂性,花梗基部常有宿存、簇生的小苞片;子房下位,2室,稀3-5室;原隶本属的叶掌状分裂的种类,现已分出为Euaraliopsis属。
-
刺楸属
中文名刺楸属拼音名ciqiushu拉丁名Kalopanax中国植物志54:76描述KalopanaxMiq.刺楸属,五加科,只有刺楸K.septemlobus(Thunb.)Koidz.1种,产东亚,我国南部至东北部,木材红褐色,有一种不快气味,质硬而纹理通直,可制家具、建筑和铁路枕木用,嫩叶可食,根入药,祛痰收敛。果为一核果,近球形,有种子2颗。
-
人面子属
中文名人面子属拼音名renmianzishu拉丁名Dracontomelon中国植物志45(1):83描述DracontomelonBI.人面子属,漆树科,8种,分布于马来西亚至菲济群岛,我国有人面子D.dupereanumPierre和大果人面子D.macrocarpumLi2种,产西南部至南部,前者广州近郊常见栽培,果生食用或浸渍后食用。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全缘;
-
梁王茶属
中文名梁王茶属拼音名liangwangchashu拉丁名Nothopanax中国植物志54:82描述NothopanaxMiq.梁王茶属,五加科,15种,主产大洋洲,我国有异叶梁王茶N.davidii(Franch.)Harms和梁王茶N.delavayi(Franch.)Harms2种,产西部和西南部。叶为掌状复叶或单叶而常分裂;花排成伞形花序,梗有节,此等花序单生或再排成圆锥花序;
-
山五味子叶
拼音名:ShānWǔWèiZǐ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珍珠荚蒾的叶。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长2-5cm,宽1.5-2.5cm,先端急尖或圆形,基部楔形,边中部以上具少数不规则圆或钝的粗牙齿或缺刻,很少近全缘,下面常散生棕色腺点,脉腋聚集簇状毛,侧脉2-3对,于下面突出。雄蕊5,稍长于花冠。性味:味甘;
-
冷饭果叶
叶片卵形、椭圆形至长圆状菱形,长3-6.5cm,宽1.5-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疏生锐齿,上面绿色,除中脉密生短柔毛外均无毛,下面淡绿色,除中脉及侧脉被同样毛外,脉腋集聚簇状毛,侧脉2-4对,弧形而达齿端,基部一对作离基3出脉状,叶脉在上面凹陷,在下面突起。萼筒长约1mm;雄蕊5,略超出花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