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莴苣
莴苣释名莴菜、千金菜气味(菜)苦、冷、微毒。又方:莴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钱,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频食。2、小便不通。用莴苣菜捣烂,或用莴苣子捣成饼,贴脐中即通。3、百虫入耳。用白莴苣子(炒)三两、白粟米(炒)一撮、乳香、没药、乌梅肉各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5、阴囊肿。
-
巨脉病毒属
外壳蛋白由一种多肽组成,分子量为48kDa。巨脉病毒属病毒感染寄主植物后,存在于植物的叶片和根内,在叶肉组织和微管束薄壁组织的细胞种分布着杆状病毒粒子,感病细胞中产生结晶状内含体,其中含有病毒粒子。烟草矮化病毒也不能感染莴苣。巨脉病毒属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油壶菌属真菌在土壤或水中传播,能机械接种传播。
-
毛形病毒属
一种主要外壳蛋白的分子量为28-33kDa,由重复外壳蛋白基因编码一个外壳蛋白类似物,分子量为52kDa。毛形病毒属病毒寄主细胞病变了解较少,病毒粒子存在于维管束薄壁细胞中,感病细胞含有膜状体结构,,有的在细胞筛管中具有含小泡的纤维状结构。莴苣侵染性黄化病毒分布于美国,甘薯褪绿矮化病毒在以色列、尼日利亚有报道。
-
莴苣脯
莴苣脯加工技术1.原料选择:选发育良好、个体较大的莴苣进行充分洗涤,削去茎的外皮,切去根部较老的部位和上部过嫩的部分,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厚1厘米的长条。每100公斤清水放入石灰3公斤,搅拌均匀后取其上清液,将莴苣条浸泡其中,12小时后捞出,放入清水中充分漂洗10~连糖液带莴苣条一起入缸浸泡24小时。
-
蛇形病毒属
病毒呈圈形,因此可能在每一RNA的5`和3`端存在锅柄状的互补结构。病毒的ORF都在负链上,外壳蛋白由RNA3编码。蛇形病毒属的自然寄主是柑橘,郁金香轻型斑驳花叶病毒的自然寄主百合科的郁金香,禾本科植物不受感染。柑橘鳞皮病毒的地理分布主要在美国,阿根廷也有报道。
-
蛇形病毒科
中文名称:蛇形病毒科英文名称:Ophioviridae分类:蛇形病毒科蛇形病毒科成员:属种蛇形病毒属(Ophiovirus)柑橘鳞皮病毒(Citruspsorosisvirus)小苍兰潜入病毒(Freesiasneakvirus)莴苣环坏死病毒(Lettuceringnecrosisvirus)米拉菲奥里莴苣病毒(Mirafiorilettucevirus)毛茛白斑驳病毒(Ranunculuswhitemottlevirus
-
白苣
《*辞典》:白苣:出处:《千金 食治》拼音名:B iJ 别名:生菜(《千金 食治》),石苣(《纲目》),千层剥(《植物名实图考》)。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莴苣条。归经:《本草求真》:入肠、胃。功能主治:治热毒,疮肿,口渴。注意:《四声本草》:患冷气人食之即腹冷,亦不至苦损人,产后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肠痛。
-
丁萝卜
拼音名:DīnɡLu Bo别名:小山萝卜、苦丁、灰地菜、野莴苣、野苦菜、蛾子草、高脚蒲公英、九刀参、八楞麻[江苏]来源:菊科莴苣属植物台湾莴苣LactucataiwanianaMaxim.epith.mut.,以全草或根入药。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活血。用于口腔溃疡,咽喉肿痛,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炎,瘀血腹痛,白带;
-
莴苣子
《*辞典》:莴苣子:出处:《纲目》拼音名:WōJ Zǐ别名:苣蕂子(《河北药材》),白苣子(《山西中药志》)。秋季果实成熟后,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种子,簸净杂质,贮藏于干燥通风处。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莴苣条。治阴肿,痔漏下血,伤损作痛。研细酒服。(《纲目》)②治肾黄:莴苣子一合,细研。
-
卡斯纳
概述:卡斯纳为中药名,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新疆中草药手册》记载的菊苣之维吾尔药名。性味:微苦、咸,凉。化学成分:全草含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苷、野莴苣苷(Cichoriin)、山莴苣素(Lactucin)、山莴苣苦素(Lactucopicrin)。花的煎剂及根的乙醇或乙醚提取物在体外有抗菌作用。
-
野苣
概述Lamb’slettuce(Valerianellaolitoria)野苣原为欧洲野生植物,现今世界各地都有栽种,又名玉米莴苣,叶片微苦,是冬季沙拉的常见蔬菜。野苣的别名玉米莴苣
-
绿玉树
别名:乳葱树、白蚁树、光棍树来源:大戟科绿玉树Euphorbiatirucalli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化学成份:寒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或α-lactucerol)β-莴苣甾醇(β-lactucerol)、大戟醇(euphol)。性味:辛、微酸,凉。功能主治:催乳,杀虫。主治缺乳,癣。3钱,外用适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神圣饼子
方出《永类钤方》卷十一,名见《普济方》卷四十六:方名:神圣饼子组成:玄胡索7枚,青黛2钱,肥牙皂(去皮子)2斤。主治:头痛不可忍者。牙痛,赤眼,脑泻,耳鸣。制备方法:上以5月5日,日未出,本人不语,将取3味同杵烂,次后下余药味,杵得所,抟作饼子,晒干。附注:《医统》无石灰,有韭菜一握。
-
莴苣散
方出《本草纲目》卷二十七,名见《仙拈集》卷三:方名:莴苣散别名:莴苣酒组成:莴苣子30枚。功效:催乳,接骨。主治:乳汁不行,跌打损伤。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圣济总录》卷一四五:方名:莴苣散组成:莴苣子1两(黑色者,炒),乳香半两(研)。主治:腕伤折,疼痛不可忍。
-
先驱植物
先驱植物是指演替初期最先侵入裸地定居的植物。前二者有固氮能力。在海岸砂丘或河滩外侧首先见到筛草、矫苔、滨旋花、莴苣、柳,以及有球根的茱萸类等先锋植物。在高山的岩砾地有荷包牡丹、滨莲花(拟)、二花堇菜等也是先驱植物。对森林来说,其先驱植物是阳性树,可以幼时生长特别快的桦类、赤杨类、落叶松等为其代表。
-
苣根散
处方:莴苣根7个,韭根7个,蒜1瓣,黄丹1两,麝香1钱。功能主治:小儿一切疳疾。用法用量:每有害疳孩儿,用线围脚,男左女右,自后跟至大(母)趾尖为定,却把线双缋定自第一,推至线尽处,用纸花摊药贴之,如药干旋入新蒜研药,用之敷定,更须调寒食面作纸花子覆定药,免走动也。食生米者,则泻出虫儿也。
-
雄黄饼子散
《普济方》卷三○七:方名:雄黄饼子散组成:雄黄不拘多少(为末)。主治:蛇咬欲死。用法用量:每用少许。贴疮口立愈;一方好酒调化服之,就用药涂伤处。制备方法:上以莴苣汁和作饼子,候干为末。
-
生肌饼
《医方类聚》卷一八五引《吴氏集验方》:组成:风化石灰6两,雄黄2两。主治:金疮。用法用量:却以莴苣自然汁拌和作饼子,阴晾干。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温骨膏
《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经验秘方》:方名:温骨膏组成:硇砂1钱,补骨脂2钱,红莴苣2钱,真芥半升(病轻者,生2分,焙1分;用法用量:贴于患处,用葱白寸许捣烂与蜜调和密覆之,骨内热不可当者去药。择天气晴明,于不通风暖室中贴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一同于瓷器内用滚水荡之,少时倾去水,用匙和匀。
-
紫云菜属
中文名紫云菜属拼音名ziyuncaishu拉丁名Strobilanthes中国植物志70:178属下物种闭花紫云菜、多脉紫云菜、环毛紫云菜、急流紫云菜、截头紫云菜、密苞紫云菜、密花紫云菜、匍枝紫云菜、沙坝紫云菜、鼠尾紫云菜、尾苞紫云菜、莴苣叶紫云菜、雅安紫云菜、异序紫云菜、镇宁紫云菜
-
野洋烟根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YěY nɡYānGēn来源:为菊科植物高莴苣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山苦菜条。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镇痛。附方:①治风湿关节疼痛:野洋烟根五分至一钱,泡酒服。②治蛇咬伤:野洋烟根磨酒外搽;另用五钱至一两煨水服。
-
苣子膏
处方:莴苣菜子4两,桑白皮4两,榆白皮4两。制法:上各焙,为末,用香油4两熬滚,先入苣子末,次桑,次榆,熬至老嫩合适。功能主治:接骨。主用法用量:摊贴患处。候1炷香长时,即揭去药,则复原矣。摘录:《伤科汇纂》卷七引张日新方
-
尖刀苦马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尖刀苦马菜:别名:剪刀菜、野莴苣菜、滇苦菜来源: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叉枝毛连菜PicrisdivaricataVaniot,以全草入药。春夏秋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外用治毒蛇咬伤。
-
子叶因子
子叶因子(cotyledonfactor)赤霉素在促进双子叶植物的幼芽伸长生长时,在多数情况下必需有子叶存在。对莴苣幼芽给予赤霉素可促进其伸长生长,但去掉子叶的幼芽,即使给予赤霉素也不会有促进伸长生长的作用。
-
长蠕孢醇
长蠕孢醇是田村三郎(1965)从麦麦根腐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sativum)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生理上有类似赤霉素的作用,特别对促进水稻幼苗、黄瓜和莴苣的下胚轴伸长,诱导大麦糊粉层中的α-淀粉酶等都有显著的效果。CHO基氧化成COOH基的长蠕孢酸(helminthosporicacid)具有比长蠕孢醇更高的活性。
-
细莴苣属
中文名细莴苣属拼音名xijujushu拉丁名Stenoseris中国植物志80(1):283属下物种抱茎细莴苣、大理细莴苣、景东细莴苣、全叶细莴苣、细莴苣、栉齿细莴苣
-
山莴苣属
中文名山莴苣属拼音名shanjujushu拉丁名Lagedium中国植物志80(1):69属下物种山莴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