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草科
秆实心,常三棱形,无节;子房上位,1室,有直立的胚珠1颗,花柱单一,细长或基部膨大而宿存,柱头2-3;聚伞花序简单或复出,有时缩短成头状,叶状苞片数枚;荸荠属(Heleocharis)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有的根状茎顶端膨大成球茎;无总苞,小穗单个顶生,花两性,下位刚毛7枚;小坚果具囊苞,无下位刚毛。
-
水蜈蚣
莎草科植物水蜈蚣的全草·《中医大辞典》·水蜈蚣:水蜈蚣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①治感冒发热,疟疾,支气管炎,百日咳,细菌性痢疾,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乳糜尿。疖肿,蛇咬伤,捣烂敷。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牡荆素、鞣质及苦味质等。小穗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压扁,长约3mm,宽0.8-1mm,有1花;
-
心草目
心草目(Juncales)包括莎草科、灯心草科(Juncaceae)等4科。在以往的系统中莎草科大多单立莎草目,也有与禾本科共同组成莎草目(如Cronqist系统)。因与灯心草科(Juncaceae)均具秆实心、叶3列、无草酸钙结晶、染色体具弥散式着丝点等特征,Judd等人将莎草科置于灯心草目。
-
野马蹄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马蹄草:拼音名:YěMǎT Cǎo别名:直立席草来源:莎草科萤蔺ScirpusjuncoidesRoxb.[S.erectusPoir.],以全草入药。主治肺痨咳血,风火牙痛,目赤肿痛,尿路感染。苞片1,为秆的延长,直立长5-15cm,小穗2-5,聚成头状,长圆状卵形,长8-17mm,宽3.5-4.5mm,棕色或浅棕色,有多数花;煎汤当茶饮。
-
水莎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莎草:拼音名:ShuǐSuōCǎo别名:三棱草来源:莎草科藨草属植物扁秆荆三棱ScirpusplaniculmisFr.Schmidt,以块茎入药。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水莎草:出处:河南拼音名:ShuǐSuōCǎo英文名:HerbofGlomerateGalingale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聚穗莎草的全草。性味:味辛;
-
护心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护心草:拼音名:H XīnCǎo别名:旋颖莎草、旋鳞莎草来源:莎草科护心草Cyperusmichelianus(L.生境分布:黑龙江、河北、河南、华东、四川。秆丛生,三棱形,平滑。小穗卵形或披针形,长3-4mm,宽1.5mm,浅黄白色,上部有黄白色条纹,有3-5脉,背面龙骨状,先端有短尖;2.《四川中药志》:行气调经。
-
水葱
《中医大辞典》·水葱:水葱为中药名,出自《救荒本草》。性味:味淡,性平。《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葱:拼音名:ShuǐCōnɡ别名:冲天草、翠管草、莞、莞蒲来源:莎草科藨草属植物水葱ScirpustabernaemontaniGmel.[S.validusVahl],以地上全草入药。秋季割取地上部分,切段晒干。性平归经: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消肿。
-
牛毛毡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毛毡:拼音名:Ni M oZhān别名:松毛蔺来源:为莎草科荸荠属植物牛毛毡Heleocharisyokoscensis(Franch.etSavat.)TangetWang[H.acicularisauct.fl.sin.nonR.Br.],以全草入药。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入药。功能主治:发表散寒,祛痰平喘。性温归经:肺经功能主治:发散风寒;治感冒咳嗽和痰多气喘。
-
一箭球
又名三角草、三叶珠、单打槌、水百足、水香附。为莎草科植物单穗水蜈蚣KyllingamonocephalaRottb的全草。7毫米,具极多数小穗;一箭球的功能主治:宣肺止咳,清热解毒,截疟,散瘀消肿。《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杀虫,解毒,利尿,退热,散瘀,镇痛,生肌,健脾,消食,行气。”皮肤瘙痒,可配葎草、苍耳草等药煎汤外洗;
-
三方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方草:别名:白郎苔、亚大苔草来源:莎草科三方草CarexbrowniiTuckerm.,以根入药。生境分布:长江流域各省、贵州、河南、西北。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理气止痛,驱风除湿。主治小儿夜哭,风湿骨痛。1两,水煎或泡酒服。
-
三角草
别名:三角草、三叶珠、单打槌、水百足、水香附来源及产地:莎草科植物单穗水蜈蚣KyllingamonocephalaRottb的全草。2.治跌打损伤,蛇咬伤,煎服并捣敷;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辞典》:三角草: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SānJiǎoCǎo别名:山韭菜(《广西药植名录》),土麦冬(《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
三棱草
《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三棱草:三棱草为中药名,出自《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名医别录》记载的莎草之别名。别名:莎草、兰棱草、回头青、地贯草、土香草、野韭菜、香头草来源及产地: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rotundusL.的茎叶。功能主治:行气开郁,祛风止痒,宽胸利痰。1.治胸闷不舒,皮肤风痒。根茎短,横生。
-
三棱马尾
拼音名:SānLénɡMǎYǐ别名:三棱草、大三方草、仙鹤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镜子苔草的带根全草。苞片叶状,长于花序;直立或弯曲;雌花鳞片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2mm,先端突出或有尖刺,有3条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水边、路旁、山坡和潮湿草地。性味:味辛;性平功能主治:解表透疹。
-
三楞草
《*辞典》:三楞草: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SānL nɡCǎo别名:三 草,见骨草、四方草(《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碎米莎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9月抽穗时采收。85匣米,扁三棱形。叶状苞片3~穗状花序长1~小穗排列疏松,长圆形至线状披针形,压扁,长4~生境分布:生于田间、山坡、路旁阴湿处。
-
三楞筋骨草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三楞筋骨草:出处: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SānLénɡJīnGǔCǎo英文名:AllgrassofHighstalkRazorsedge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高秆珍珠茅的全草。雌小穗生于分枝基部,鳞片宽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4mm,有绿色龙骨状突起;性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伞莎草
拼音名:SǎnSuōCǎo别名:九龙吐珠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风车草的茎叶。原形态:风车草,多年生草本,高30-150cm。小穗于顶端密集成近头状的穗状花序;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森林、草原地区河流沿岸的沼泽地及积水处,或栽培于水池中。性味:味酸;性凉功能主治:行气活血;主瘀血作痛;外用:适量,浸酒擦。
-
莎草
95厘米,锐三棱形,基部呈块茎状。叶状苞片2~鳞片覆瓦状排列,膜质,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3毫米,中间绿色,两侧紫红色或红棕色,具脉5~生境分布:生于田野。功能主治:行气,开郁,祛风。治胸闷不舒,皮肤风痒,痈肿。(《泉州木草》)②治水肿、小便短少:鲜莎草捣烂,贴涌泉、关元穴。
-
山稗子
《*辞典》:山稗子: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ShānB iZǐ别名:红果莎、乌禾、旱稗(《滇南本草》整理本),红稗、野红米草、水高梁、野鸡稗、红米、野高梁(《云南中草药》),土稗子、山高梁(《云南中草药选》)。治月经不调,崩漏,鼻衄,消化道出血。(《滇南本草》)②治崩漏,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山稗子根二两。
-
山稗子根
拼音名:ShānBàiZǐ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浆果苔草的根或全草。侧生枝圆锥花序长5-6cm;苞片叶状,褐色,长于花序,具苞鞘;小坚果卵状三棱形,棕红色,包于宿存的苞囊内。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边、村旁、路旁及山坡疏林中。性味:味苦;性微寒功能主治:凉血止血;主月经不调;
-
山红稗
拼音名:ShānH nɡB i别名:山稗子、红稗、浆果苔草、芭茅草来源:莎草科苔属植物山稗子CarexbaccansNees,以全草、根、种子等入药。秋季采集,分别处理,晒干。性味:根:苦、涩,凉。功能主治:根:调经止血。用于鼻衄,便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种子:透疹止咳,补中利水。用于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肿。
-
山马鞭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exmaubertianaBoot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根茎木质。顶生小穗雄性,圆柱形,长1.5-3cm,梗短;苞片叶状,长超出花序很多,具苞鞘;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水边。性味:味苦;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民间用于清热利尿、淋症及烧灼伤。
-
山牛毛毡
《*辞典》:山牛毛毡: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ShānNi M oZhān别名:田高梁、牛毛草、牛毛毡(《贵州民间药物》),褐穗飘拂草(《广州植物志》),片角草(《中国植物志》)。来源:为莎草科植物暗褐飘拂草的全草。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6~生境分布:生于山顶、草地或田中。功能主治:解表,清寒热。
-
师实
出处:出自《海药本草》。拼音名:ShīShí英文名:SieveSedge别名:自然谷、禹余粮、师草实、海米、砂贡子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砂钻苔草的果实。雌雄异株;雌穗状花序长卵状,长4-5cm,宽2-4cm,鳞片革质,多脉,先端渐狭成芒,边缘有小锯齿。性味:味甘;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降逆止呕。主脾胃虚弱;
-
蒒实
出处:《海药本草》拼音名:ShīSh 别名:自然谷、禹余粮(张华《博物志》),师草实(《本草拾遗》),砂贡子(《中国经济植物志》)。秆三棱形,高10~小穗多数,集生成头状花序;鳞片褐黄色,卵形或长圆状卵形,近乎披针形,先端渐狭为粗糙的刺,囊苞暗褐色,披针形,长10~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
十字苔草
拼音名:ShíZìTái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十字苔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rexcruciataWahlenb.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叶长于秆,宽4-13mm。苞片叶状,长于花序,苞鞘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林下。性味:味辛;性平功能主治:解表透疹;理气健脾。主风热感冒;
-
水毛花
拼音名:ShuǐMáo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水毛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oenoplectusmucronatus(L.)Palla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苞片1,为秆的延长,直立,长3-14c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沟、塘、湖边及溪边牧草地。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宣肺止咳。主感冒发热;
-
水毛花根
拼音名:ShuǐM oHuāGēn别名:蒲草根、席草根、茫草、千子草来源:莎草科水毛花根ScirpustriangulatusRoxb.,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除新疆外,各省均有。性味:根:淡、微苦,凉。功能主治:根:清热,利尿。主治热症牙痛,淋症,白带等症。全草:清热解表,润肺止咳。主治外感恶寒,发热咳嗽。
-
水虱草
拼音名:ShuǐShīCǎo别名:芝麻关草、筅帚草、鹅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水虱草的全草。)Vahl[Scirpusmiliaceus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聚伞花序复出或多次复出,有很多小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溪边、沼泽地、水田及潮湿的山坡、路旁和草地。性凉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活血解毒。
-
田高粱
别名:褐穗飘拂草、牛毛毡、牛毛草、狗毛草来源:莎草科田高粱Fimbristylisfusca(Nees)C.B.Clakl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台湾、湖南、云南、贵州至广东。性味:辛、平。功能主治:解表,清热。主治斑疹伤寒。用法用量:1两,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通天草
《*辞典》:通天草:出处:《饮片新参》拼音名:TōnɡTiānCǎo别名:荸荠梗(《饮片新参》),地栗梗、荸荠苗(《苏州本产药材》)。8月间,将茎割下,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荸荠条。生境分布:主产江苏、上海、浙江等地。7毫米,顶端有穗状花序;功能主治:①《饮片新参》:化湿热,利小便,通淋。治小便不利,呃逆。
-
席草
别名:茳芏蒲草、短叶茳芏、咸水草来源:莎草科席草CyperusmalaccensisLam.var.btevifoliusBocklr.,以根、根状茎及花入药。生境分布:四川及南方各地。性味:根、根状茎:淡,寒。功能主治:根、根状茎:清热凉血,止血。吐血,尿血,风火牙痛,白带。花:主治疮痈,肿毒,睾丸炎。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雪猪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猪骨:拼音名:XuěZhūGǔ别名:大旱癞、土拨鼠来源:啮齿目松鼠科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robusta(Milne-Edwards),以骨骼入药。治筋骨疼痛及四肢麻木。尾长11-12cm,约为后足长的2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海拔2800-5000m的高山草甸草原带。性温归经: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雪猪肉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猪肉:拼音名:XuěZhūR u别名:大旱癞、土拨鼠来源:啮齿目松鼠科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robusta(Milne-Edwards),以肉入药。8两,炖汤服。尾长11-12cm,约为后足长的2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海拔2800-5000m的高山草甸草原带。大肠经功能主治:祛风活络;主风湿痹痛;
-
雪猪油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猪油:拼音名:XuěZhūY u别名:大旱癞、土拨鼠来源:啮齿目松鼠科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robusta(Milne-Edwards),以体内脂肪入药。主治脚生痒疮,风湿肿痛,臁疮久烂及湿热疮毒等症。性味:味辛;性温归经: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四川中药志》)①雪猪油配瓦松涂敷。
-
崖棕根
《*辞典》:崖棕根: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Y ZōnɡGēn来源:为莎草科植物崖棕的根。多年生草本。2个穗状枝,有时分生侧枝,伪节间具托叶鞘状叶的鞘。花单性,雌雄同穗,小穗多数,排列成复穗状花序,花稀疏,较少;生境分布:生于山脊或山坡林下。性味:味甘辛,性温,无毒。功能主治:治妇人血气,并五劳七伤。
-
岩梭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梭:别名:丛毛羊胡子草来源:莎草科岩梭EriophorumcomosumNees,以花、全草入药。生境分布:甘肃、湖北、广西、西南、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花:平喘止咳。全草:通经活络。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
岩梭花
拼音名:YánSuō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丛毛羊胡子草的花。秆密丛生,钝三棱形,直径约1-2mm,基部具宿存的黑褐色叶鞘。苞片叶状,线形;小苞片被针形,先端刚毛状;小穗单生成2-5簇生,长圆形,长6-12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岩壁上。性味:味辛;性温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摘录:《中华本草》
-
羊胡髭草
《*辞典》:羊胡髭草:出处:《江苏药材志》拼音名:Y nɡH ZīCǎo别名:羊毛胡子、羊胡子草(《中国经济植物志》)。来源:为莎草科植物披叶苔的全草。秆簇生,三棱形,高达40厘米。雄花小穗着生于茎端,鳞片卵状披针形,具锈色脉纹,边缘膜质,雄蕊3;功能主治:《江苏药材志》:治湿疮、黄水晶晶及小儿羊须疮。
-
野席草
拼音名:YěX Cǎo别名:三楞草、三棱草、三方草来源:莎草科莎草属植物碎米莎草Cyperusiria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调经利尿。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尿路结石。5钱,水煎或泡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异型莎草
出处:《泉州本草》拼音名:Y X nɡSuōCǎo别名:咸草((苏南种子植物》),王母钗(《泉州本草》)。来源:为莎草科植物异型莎草的带根全草。65厘米,扁三棱形。头状花序球形,具极多数小穗,直径5~归经:入心、肝、肺、膀胱经。功能主治:行气,活血,通淋,利小便。治热淋,小便不通,跌打损伤,吐血。
-
硬飘拂草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Y nɡPiāoF Cǎo别名:毛蜂子、茅草箭、透骨风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硬飘拂草的根。根状茎粗短,本质,横生。聚伞花序复出,小穗单生于辐射枝的顶端,卵形或椭圆形,顶端钝或急尖;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草地、荒地或林下。功能主治:滋阴润燥,补虚益损。治虚弱头晕,痨伤盗汗,久咳。
-
砖子苗
《*辞典》:砖子苗: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ZhuānZǐMi o别名:玛玛机机(藏名)。来源:为莎草科植物密穗砖子苗的全草。穗状花序圆筒形或长圆形,具多数密生的小穗,小穗平展或稍下垂,线状披针形,多数集合于小伞梗顶而成一放射状的圆头花序;坚果狭长圆形或三棱形。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宣肺解表。
-
小穗
小穗spikelet,spicule为禾本科、莎草科的花序基本组成部分。由一至二花或数至多花组成。内、外稃各相当于花序的苞叶和花的小苞,但完全加入花的部分,通常也伴有果实。小穗的形态是属的分类依据。唯毒麦属(Lolium)着生于与其他属呈直交的方向,各稃背腹面对花序的中轴。
-
中华稻蝗
卵囊表面为膜质,顶部有卵囊盖。6龄两翅芽已伸达腹部第3节中间,后足胫节有刺10对,产卵管背腹瓣明显。中华稻蝗在长江流域及北方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表层越冬,5月中下旬孵化,7、8月份羽化为成虫,9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以后成虫陆续死亡。田埂边发生重于田中间,因蝗虫多就近取食,且田埂日光充足,有利其活动;
-
胎座
胎珠在子房内着生的位置称胎座。2.中轴胎座(axialplacentation):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互相连合,在子房中形成中轴和隔膜,子房室数与心皮数相同,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棉、柑桔等的胎座式。有的因子房内隔或中轴上部消失而形成,交前者如樱草,后者如石竹等的胎座式。如嚮日葵等菊科、莎草科植物的胎座式。
-
球柱草属
中文名球柱草属拼音名qiuzhucaoshu拉丁名Bulbostylis中国植物志11:69描述BulbostylisKunth球柱草属,莎草科,100种,产温带地,我国有球柱草B.barbataKunth和丝叶球柱草B.densa(Wall.一年生、纤细草本,喜生于湿地上,叶细小如丝,与Fimbristylis很相近,其分别点为叶鞘口有束毛,花柱基部不脱落。
-
翅鳞莎属
中文名翅鳞莎属拼音名chilinshashu拉丁名Courtoisia中国植物志11:183描述CourtoisiaNees翅鳞莎属,莎草科,有2种,产非洲和亚洲,我国只有翅鳞莎C.cyperoidesNees1种,产云南。一年生草本;叶和苞片均禾草状;聚伞花序复出;小穗有1-3朵两性花;小穗轴基部上面有1关节,后期脱落;坚果三棱形,面向小穗轴。属下物种翅鳞莎
-
莎草属
中文名莎草属拼音名shacaoshu拉丁名Cyperus中国植物志11:125描述CyperusL.莎草属,莎草科,约55种,全产温带和热带地,我国约30余种,各省均产之,但主产地为东南部至西南部,其中莎草O.rotundusL.的地下茎名香附,入药,茳芏C.malaccensisLam.和高秆莎草C.exaltatusRetz.等的秆可织席或缚物。小坚果三棱形。
-
裂颖茅属
中文名裂颖茅属拼音名lieyingmaoshu拉丁名Diplacrum中国植物志11:217描述DiplacrumR.Br.裂颖茅属,莎草科,6种,分布于热带地,我国有2种,其中裂颖茅D.caricinumR.Br.我国南部亦产之,喜生于稻田中。簇生小草;小穗单性,小,雌小穗生于分枝顶端,有2鳞片和1朵雌花,鳞片顶端3裂;雄蕊1-3,柱头3;属下物种裂颖茅
-
羊胡子草属
中文名羊胡子草属拼音名yanghuzicaoshu拉丁名Eriophorum中国植物志11:34描述EriophorumL.羊胡子草属,莎草科,20种,分布于北极和北温带,喜生于湿地、草甸上,我国有6种,除E.comosumL.产中部和西南外,余产西北和东北,尤以东北最盛。茎仅于近基部具叶;小穗有两性花极多数,数个排成伞房花序或为复伞形花序;雄蕊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