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蝼蛄虾
鲜用或晒干。氖步足均生有密毛,第1步足呈亚螯状,雄性较大,其掌节背腹两缘均有小齿,腕节背缘有1列小刺,第2步足不呈螯状,第3、第4步足较瘦长,第5步足末端呈小螯状。腹部扁平,雄体没有第1腹肢,雌体的第1腹肢为单肢、细小,第6腹节及尾节均稍向腹面弯曲。性味:味甘;性温归经:肝经功能主治:通乳。
-
鞍形花蟹蛛
鞍形花蟹蛛是捕食性柞蚕害虫之一,主要危害1-2龄柞蚕。为害柞蚕的蜘蛛种类很多,分布广,全国各柞蚕区均有发生。雄蛛体长4-5mm,头胸、腹部呈黑褐色,第一、二对步足的腿节、膝节均呈黑褐色,其它各节浅黄色,与雌蛛有明显差别。鞍形花蟹蛛防治小蚕进入蚕场前10-15天,可在蚕场里喷洒10%除虫精乳剂200-300倍水溶液。
-
倍足类
倍足类亦称马陆类。由于躯干部的背板与侧板融合形成大形环甲,故左右步足基部几乎接近于腹面正中线。头部有1对棒状触角。大颚、小颚在基部融合成特有的颚唇(gna-thochilarium),有1对由数个乃至数十个单眼集合而成的聚眼。每1体节还有两对神经节,表明在发生过程中2体节融合为一。但这只是通称,并非系统上的分类。
-
马陆类
倍足类亦称马陆类。由于躯干部的背板与侧板融合形成大形环甲,故左右步足基部几乎接近于腹面正中线。头部有1对棒状触角。大颚、小颚在基部融合成特有的颚唇(gna-thochilarium),有1对由数个乃至数十个单眼集合而成的聚眼。每1体节还有两对神经节,表明在发生过程中2体节融合为一。但这只是通称,并非系统上的分类。
-
自切
多见于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蚯蚓类)、软体动物、棘皮动物(海星类)、甲壳类(特别是十足类)、盲蛛类、昆虫类(大蚊类、直翅类)等,脊椎动物中,蜥蝎也进行尾部的自切。多数情况下,自切仅出现在预定脱离节这种特定的部位(蟹的步足为基节、底节的连接部;蜥蝎的自切是靠脊髓反射。
-
对虾壳
3.黝吉对虾,体形和中国对虾亦较相似,但额角上缘8-9齿,下缘4-5齿,额角侧沟浅,向后越浅,向后越浅,至胃上刺下方消失,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蛋白水解后得胱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色氨酸、酪氨酸、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牛磺酸等多种氨基酸。性味:味甘;
-
山螃蟹
拼音名:ShānPánɡXiè别名:纵横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溪蟹科动物束腹蟹的全体。背面光滑具微细凹点,额后隆脊显着。螯足不对称,长节背缘近末端处具1小锐齿,内外侧面具细皱襞,腹面光滑,腕节内末角具1锐刺,掌节光滑,两指长,内缘具不等大的钝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山溪中。肾经功能主治:活血止痛;
-
海虾
伊势虾肌肉水提出物中,含以下各种物质(每公斤新鲜肌肉所含克数):6-羟基嘌呤0.16,精氨酸5.2,组氨酸0.013,赖氨酸0.35,甜菜碱2.4,丙氨酸0.35,脯氨酸0.1,牛黄酸少量,乳酸0.2,酪氨酸也存在。有补肾壮阳,通乳抗毒、养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气滋阳、通络止痛、开胃化痰等功效;与海虾相克的食物虾忌与某些水果同吃。
-
羊毛绒球蟹
头胸甲前侧缘具2锐齿,后侧缘具1钝齿。螯足对称,长度与头胸甲长近似,指、掌及腕节均光滑,长节密具绒毛,指节内缘具细齿,步足均为圆柱形,第1对步足长约为头胸甲长的2倍,其他步足长度依次渐短,所有步足除指节外均密具短绒毛,唯第1步足指节的基半部亦密具短绒毛。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清热燥湿的功能。
-
壁钱
《全国中草药汇编》:壁钱:拼音名:B Qi n别名:壁茧、壁蟢窝来源:壁钱科动物壁钱虫UrocteacompactilisKoch,以活个体或所结的卵囊入药。(2)北国壁钱,体呈卵圆形,深褐色,长0.8-11cm,被短毛,头胸部短于腹部,步足长于体长,腹部心形,黑色,有7个黄白色圆形斑点,体轻,质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又主喉痹。
-
龙虾
第1步足粗短,其余4对稍细长,各步足指节的腹侧列生刚毛,雌体第5频足的指节基部内侧生1个齿突成亚钳状。无眼眶,眼上刺粗大,触角板上有2对大棘,中间还有1对小棘,腹面前缘有3刺。第1触角鞭长于其柄部,第2触角基部离得较开,鞭部很长,头胸甲后缘有一横沟,其中部较宽。性味味甘;性温功能主治补肾壮阳;筋骨疼痛;
-
蜈蚣
性味归经:蜈蚣味辛,性温;蜈蚣治天吊惊风(目久不下,眼见白睛,角弓反张,不能出声):用大蜈蚣一条,去头足,油炙,以竹刀劈为左右两半,研为末,各半加麝香五分。2.对症治疗:给予阿司咪唑、糖皮质激素或氯苯那敏抗过敏治疗,如果出现过敏性休克,予抗休克处理,可将氢化可的松加入液体中静滴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