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β-谷甾醇
β-谷甾醇;培他谷固醇/双氢培他谷固醇的药代动力学:培他谷固醇/双氢培他谷固醇能降低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培他谷固醇/双氢培他谷固醇在肠道不吸收,含量为98%的麦固醇可使血中胆固醇下降7%~培他谷固醇/双氢培他谷固醇的适应证:Ⅱ型高脂血症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软膏和膜剂尚可外用。
-
石榴根
可治蛔虫病,绦虫病,久泻,久痢,赤白带下。使用注意:用于驱虫,忌用油类泻下剂并忌食油脂类食物。化学成分:本品含异石榴皮碱、伪石榴皮碱等生物碱,β-谷甾醇,甘露醇,鞣质等。《*辞典》·石榴根: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ShíLiuGēn别名:石榴根皮(《摘元方》),酸榴根(《纲目》)。性味:苦涩,温。
-
植物甾醇酯
植物甾醇酯于2010年3月9日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食用量≤3.9克/天质量要求性状淡黄色粘稠油糊状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醇(合计)≥97%植物甾醇酯≥90%游离植物甾醇≤6%总植物甾醇≥59%(w/w)酸价≤1mgKOH/g过氧化物价≤5meq/kg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
前列平
前列平说明书:药品名称:前列平英文名称:Pigenil别名:PygeumAfricanum分类:泌尿系统药物前列腺增生症用药剂型:每粒软胶囊含非洲刺李亲脂性提取物50mg,相当于5g非洲刺李树皮干粉有效成分含量。为天然植物制剂,有效成分为β-谷甾醇、β-谷甾醇甙、docosylferulate、齐墩果酸及熊果酸等。6月后症状好转的占85.7%。
-
铁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线草:拼音名:TiěXi nCǎo别名:绊根草、蟋蟀草、动地虎、巴根草、草皮子来源:禾本科狗牙根属植物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痢疾,泌尿道感染,鼻衄,咯血,呕血,便血,脚气水肿,风湿骨痛,荨麻疹,半身不遂,手脚麻木,跌打损伤;性味:苦微甘,平。
-
荷叶
荷叶的功效与主治:荷叶具有解暑清热,升发清阳,散瘀止血的功效:荷叶治中暑,暑湿泄泻,头痛,眩晕,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煎服,3~还含枸橼酸、酒石酸、β-谷甾醇、鞣质等。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外壁乳头状或短绒毛状突起,呈双圆圈状;以乙腈一水一三乙胺冰醋酸(27:70.6:1.6:0.78)为流动相;
-
米皮糠
对切除卵巢的大鼠,皮下注射可引起动情期改变,口服则无效。《*辞典》·米皮糠:出处:《本草纲目》拼音名:MǐPíKānɡ别名:春杵头细糠(《别录》),谷白皮(《千金翼方》),细糠(《太平圣惠方》),杵头糠(《圣济总录》),米秕(汪颖《食物本草》),米糠(《验方新编》)。归经:《得配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
曲节草
苋科植物莲子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曲节草:曲节草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节节花之别名。功能主治:功在疏风解表,清热利湿,活血消肿。2.治痈肿,蛇伤。运用:白马骨根:煎服治肠风,脏毒,咳嗽痰中带血,尿血。六月雪全株含熊果酸及β-谷甾醇,又含皂苷、鞣质。
-
土甘草
别名:点秤根、土甘草、百解、山梅根、天星根来源及产地: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Ilexasprella(Hook.etArn.)Champ.exBenth.的根。别名:土甘草、四时茶、节节珠来源及产地:玄参科植物野甘草ScopariadulcisL.的全株。根皮含β-谷甾醇,甘露醇、另含薏苡素,有较弱的中枢抑制、镇静及镇痛作用,能抑制骨骼肌的收缩反应。
-
原蚕沙
出处:《纲目》拼音名:Yu nC nShā别名:原蚕屎(《别录》),蚕沙(陶弘景),晚蚕沙(《斗门方》),马鸣肝(《东医宝鉴》),晚蚕矢(《本草备要》),二蚕沙(《江苏药材志》)。炒令热,袋盛热熨之,主偏风筋骨瘫缓,手足不随,及腰脚软,皮肤顽痹。(《圣惠方》)③治外感头痛:蚕沙、白芷、大黄各三钱。
-
白花蛇舌草
概述: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药志》。雄蕊4,生于花冠筒喉部,与裂片互生,花药突出;1.治肠痈,痢疾,黄疸,尿路感染,小便不利,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近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化学成分:本品含鸡屎藤次苷及其甲脂、车叶草苷酸、去羟栀子苷酸、熊果酸、齐墩果酸、对香豆酸及β-谷甾醇等。
-
白附子
白附子为眼科常用化痰药,具有祛风化痰,通络解痉止痛的功效:(1)用于风痰壅盛,口眼歪斜,目偏视,上胞下垂等,常与胆南星、全蝎等合用。化学成分:本品含肌醇、皂苷、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等。味淡,微有麻舌感。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唱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
冰糖草
性味:甘,凉。1.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暑热泄泻,痢疾,脚气浮肿,小便不利,丹毒,小儿肝炎,防治麻疹,解木薯中毒。根皮含β-谷甾醇,甘露醇、另含薏苡素。《全国中草药汇编》·冰糖草:拼音名:BīnɡTánɡCǎo别名:土甘草、四时茶、米碎草来源:玄参科野甘草属植物野甘草ScopariadulcisL.,以全草入药。
-
蛇莓
概述:蛇莓蛇莓为中药名,出《名医别录》。蛇莓具有清热解毒,散结的功效:蛇莓治感冒发热,咳嗽,小儿高热惊风,咽喉肿痛,白喉,痢疾,黄疸肝炎,泄泻痢疾,赤白带下,亦治癌肿:煎服,9~还含委陵菜酸、杜鹃素、白桦苷、野蔷薇芍药糖酯、蛇莓苷等,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非皂化物质主要为β-谷甾醇。
-
小龙胆草
《中华本草》·小龙胆草: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拼音名:XiǎoLónɡDǎnCǎo别名:青鱼胆草、雪里梅、小内消、细龙胆、凤凰花、小雪里梅、寒风草、小青鱼胆、小酒药花根、星秀花、血龙胆、青鱼胆、疔药、小龙胆、傍雪开、龙胆草、胆草、穿山七、九月花、草龙胆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红花龙胆的根及全草。
-
节节珠
玄参科植物野甘草的全株·《中医大辞典》·节节珠:节节珠为中药名,出自《福建中草药》,为《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记载的冰糖草之别名。性味:甘,凉。1.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暑热泄泻,痢疾,脚气浮肿,小便不利,丹毒,小儿肝炎,防治麻疹,解木薯中毒。根含薏苡素、白桦脂酸。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利湿。
-
植物甾醇
此外,植物甾醇还是重要的甾体药物和维生素D3的生产原料。美国FDA分别对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的正确标识作了具体说明,对植物甾醇酯可作如下标识:“每份食物中至少含有0.65g植物甾醇酯,每天与其他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膳食一起服用两次,每天总服用量不少于1.3g植物甾醇酯,可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
四时茶
概述:四时茶为中药名,出自《闽南民间草药》,为《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记载的冰糖草之别名。1.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暑热泄泻,痢疾,脚气浮肿,小便不利,丹毒,小儿肝炎,防治麻疹,解木薯中毒。药理作用:根皮含β-谷甾醇,甘露醇、另含薏苡素,有较弱的中枢抑制、镇静及镇痛作用,能抑制骨骼肌的收缩反应。
-
水荆芥
概述:水荆芥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土香薷之别名。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香薷Elsholtziaciliata(Thunb.)Hyland.的全草。性味:辛,微温。主治夏季感冒,发热无汗,中暑,急性胃肠炎,口臭,小便不利。化学成分:本品含黄酮类、β-谷甾醇、熊果酸、棕榈酸、6-甲基三十三烷等。
-
玉带草
概述:玉带草为中药名,出自《峨眉山药用植物》,为《本草纲目》记载的吉祥草之别名。别名:解晕草、小青胆、玉带草、竹叶青、小叶万年青。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凉血解毒。1.治肺热咳嗽,哮喘,咯血,吐血,衄血,便血,黄疸,疳积,火眼。化学成分:全草含甾体皂苷、苷元有薯蓣皂苷元、吉祥草皂苷元等。
-
石窝蛋
概述:石窝蛋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陆川本草》记载的马骝卵之别名。来源及产地:骨碎补科植物肾蕨Nephrolepiscordifolia(L.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咳,止血。1.治湿热腹泻,痢疾,疳积,疝气。2.治肺热咳嗽,吐血,尿血。3.捣敷治淋巴结炎,创伤出血;化学成分:块根中含羊齿烯、β-谷甾醇、里白烯等。
-
白蝴蝶
概述:白蝴蝶为中药名,出自《闽南民间草药》,为《闽南民间草药》记载的山甘草之别名。功能主治:解表清暑,凉血解毒。1.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肾炎水肿,泄泻,痢疾。化学成分:茎含豆甾醇、β-谷甾醇、阿江榄仁酸(Arjunolicacid)、海恩西阿苷元A、玉叶金花苷A~C、M、咖啡酸、阿魏酸等。
-
白簕薳
概述:白簕薳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别名:白茨叶、白簕花叶。性味:苦、辛,寒。功能主治:止痛,消肿,解毒。1.治胃痛。2.治痈疖疔毒,创伤,捣敷患部;湿疹,疥癞,皮肤热毒,煎水洗。化学成分:茎含正十五烷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及花生酸。尚含豆甾醇、β-谷甾醇、蒲公英甾醇及其乙酸酯等。
-
地乌龟
概述:地乌龟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地鳖虫之别名。性味归经:咸,寒。主治癥瘕积聚,闭经,痛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化学成分:雌虫干燥体含胆甾醇,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二十八烷醇,β-谷甾醇,十八烷基甘油等。药理作用:本品具抗凝血、调经作用。
-
地仙苗
概述:地仙苗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为《名医别录》记载的枸杞叶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L.的叶。功能主治:补虚益精,清热,明目。①治虚劳烦热,目赤,障翳夜盲,崩漏,带下,阳痿,早泄。化学成分:叶含甜菜碱、芸香苷、β-谷甾醇母-β-D-葡萄糖苷、维生素C、硫胺素抑制物;
-
百解头
概述:百解头为中药名,出自《广西本草选编》,为《药材学》记载的广防己之别名。性味:苦、辛,寒。功能主治:功在祛风止痛,清热利水。1.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肾炎水肿,脚气,膀胱炎,小便不利。化学成分:本品含木兰花碱,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olactam),马兜铃酸,尿囊素、β-谷甾醇大叶小檗碱等。
-
扦扦活
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茎枝·《中医大辞典》·扦扦活:扦扦活为中药名,出自《本经逢原》,为《新修本草》记载的接骨木之别名。性味归经:甘、苦,平。煎剂有抑菌作用。别名:扦扦活、接骨草、走马箭、七叶麻。运用:蒴藿的果实名蒴藋赤子,捣烂涂治疣目。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类、酚类、鞣质、熊果酸、β-谷甾醇、绿原酸等。
-
托盘根
概述:托盘根为中药名,出自《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蔷薇科植物山楂叶悬钩子RubuscrataegifoliusBunge的根。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功在祛风,利湿,解毒。1.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肝炎。2.捣敷治丹毒。化学成分:根含β-谷甾醇、熊果酸、胡萝卜苷等。
-
祁木香
概述:祁木香为中药名,出自《河北药材》,为《本草图经》记载的土木香之别名。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肝、脾、胃经。功能主治:功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驱虫。治脘腹胁肋胀满疼痛,呕吐,泄泻,痢疾,蛔虫病,疟疾。又含达玛二烯醇及其乙酸酯,β-谷甾醇等和γ-谷甾醇等。土木香内酯在体外有相当强的抗结核杆菌作用。
-
红桐
概述:红桐为中药名,出自《中国树木分类学》,为《陆川本草》记载的秋枫木之别名。别名:又名水梁木、三叶红、红桐、丢了棒。1.治风湿骨痛,痢疾,疳积,膈食反胃。枝叶含黄酮类、香豆素类等。叶尚含酸性酒石酸甲、酒石酸钙、乙酸无羁萜-3α-酯、无羁萜、无羁萜-3β-醇、无羁萜-3α醇、β-谷甾醇、并没食子酸。
-
相思子
性味:辛、苦,平,有大毒。化学成分:本品含相思子毒蛋白,并含相思子碱,红豆碱、胆碱、下箴刺桐碱等生物碱,又含β-谷甾醇等多种甾醇类、相思子苷、相思子酸、相思子黄酮、相思子凝集素、5β-胆烷酸、没食子酸和多种氨基酸等。相思子提取物对大鼠、小鼠有避孕作用。动物实验有凝血作用,过量可致溶血,产生血色素尿等。
-
五加皮─细柱五加、白勒
五加皮─细柱五加、白勒五加皮──细柱五加CortexAcanthopanacis(英)SlenderstyleAcanthopanaxRoot-bark别名南五加皮、五花、小五爪风、五皮风、鸡脚风。化学成分根皮含异贝壳杉烯酸(kaurenoicacid)、紫丁香甙、异秦皮定甙(isofraxedinoside)、β-谷甾醇、棕榈酸、亚油酸、维生素B1等。5cm,疏生钩刺。9月,果期10月。
-
凌霄花─凌霄、美洲凌霄
凌霄花─凌霄、美洲凌霄凌霄花──凌霄FlosCampsisGrandiflorae(英)ChineseTrumpetcreeperFlower别名紫葳花、上树蜈蚣花、倒挂金钟。花萼钟形,质较薄,绿色,有10条突起纵脉,5裂至中部,萼齿披针形;萼筒长约2cm,暗棕色,萼齿先端不先等5裂,萼筒基部至萼片齿尖有5条明显的纵棱线。功能主治行血去瘀,凉血祛风。
-
天冬
概述:天冬为中药名,出自《药品化义》,是《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天门冬之简称。入肺、肾经。1.治阴虚发热,干咳,咯血,肺痿,肺痈,消渴,便秘。药理作用:煎剂在试管内对各型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有抑制作用。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
车桑仔叶
《中医大辞典》·车桑仔叶:车桑仔叶为中药名,出自《福建中草药》。化学成分:本品含β-谷甾醇、豆甾醇、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芸香糖苷、槲皮素-3-半乳糖苷、槲皮素-3-芸香糖苷、鞣质、生物碱。单叶互生,薄纸质,椭圆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4~④治会阴部肿毒:车桑仔鲜叶、南岭荛花鲜叶各等量。
-
豆油
前者主要是硬脂酸和棕榈酸,后者主要是亚油酸、油酸和亚麻酸。0.53%,其中有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另含β-胡萝卜素0.04~②《随息居饮食谱》:润燥,解毒,杀虫。在用豆油后2~但对手绞窄性肠梗阻多属无效,32例失败病例中,有24例属于此类。加入藕粉适量调成糊状,每日3次分服,治疗蛔虫性肠梗阻12例,服药后8~
-
枸橘核
《*辞典》:枸橘核:出处:《纲目》拼音名:GōuJ H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种子。还含脂肪油1.9%,其中的脂肪酸组成是棕榈酸19.1%、硬脂酸2.3%、亚油酸42.6%、油酸20.3%、亚麻酸7.6%,尚含四烯型脂肪酸1.6%等。功能主治:《纲目》:肠风下血不止(枸橘核),同樗根白皮等分,炒,研,每服一钱,皂荚子煎汤调服。
-
光枝勾儿茶
化学成分:茎叶含芸香苷、槲皮素、β-谷甾醇。《全国中草药汇编》·光枝勾儿茶:别名:铁包金[湖南]、光背勾儿茶来源:鼠李科光枝勾儿茶BerchemiapolyphyllaWall.var.leiocladaHand.-Mazz.,以地上部分、根入药。注射剂每毫升含生药10克,成人每次注射2毫升,此复方具有祛痰开窍,安神、降压等功效。主要用于狂躁型病人。
-
红白二丸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白二丸:拼音名:HónɡBáièrWán别名:红白二元、红黑二丸、岩丸子、鸳鸯七、水八角、一口血、一点血、小桃红、山海棠来源: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中华秋海棠BegoniasinensisA.DC.,以块茎、全草入药。秋季采收,分别晒干。用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吐血,衄血,跌打损伤出血。
-
黄练芽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Hu nɡLi nY 别名:黄楝头、回味(《物理小识》),黄裢头、蓝香(《食物考》),黄连芽(《纲目拾遗》),黄鹂芽(《植物名实图考》),黄儿茶、黄连茶(《中国树木分类学》)。6对,有短柄,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22厘米,基部亦具小苞片2,萼片2~性味:苦涩,寒。
-
鸡肠狼毒
《*辞典》:鸡肠狼毒: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JīCh nɡL nɡD 别名:顺水龙(《滇南木草》),顺水狼毒(《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来源:为大戟科植物乳浆大戟的根。叶状苞片5, 生,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多数雄花和1枚雌花同生于杯状总苞内,总苞具肾形腺体;蒴果卵圆形,平滑无毛。
-
鸡屎树
别名:粗叶树、粗叶木、木鸡屎藤、树鸡屎藤、鸡屎木来源:茜草科鸡屎树LasianthuschinensisBenth.,以根入药。生境分布:福建、台湾、江西、广东。茎含豆甾醇-β谷甾醇及虎刺素(damnacanthal,C16H10O5)。性味:甘、涩,平。功能主治:补肾活血,行气,驱风,止痛。主治风湿腰痛,骨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剑麻
《*辞典》:剑麻:出处:《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拼音名:Ji nM 别名:菠萝麻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剑麻的叶。9年后或10~化学成份:叶含多种甾体皂甙,从水解物中得新替告皂甙元、海柯皂甙元、剑麻皂甙元、绿莲皂甙元、洛柯皂甙元、12-表洛柯皂甙元等多种甾体皂甙元,还含β-谷甾醇、5α-娠烷-3α,20β-二醇。
-
蒟酱
《*辞典》:蒟酱:出处:《唐本草》拼音名:JǔJi nɡ别名:枸酱(《汉书》),蒟子(《广志》),土荜拨(《食疗本草》),大荜拨(《成都县志》),蒟青、槟榔蒟(《岭南草药志》),青蒌、香荖(《广东中草药》),芦子(《云南中草药选》)。性味:①《唐本草》:味辛,温,无毒。治心腹冷痛,吐泻,虫痛,咳逆上气。
-
苦草
《*辞典》:苦草:出处:《纲目》拼音名:KǔCǎo来源:为水鳖科植物苦草的全草。性温归经:归脾、肝经功能主治:燥湿止带;行气活血。主带下色白;产后恶露不尽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各家论述:1.《本经逢原》:苦草,香窜,味苦伐胃,气窜伤脑,膏粱柔脆者服之,减食作泻,过服则晚年多患头风。
-
鹩哥舌
《*辞典》:鹩哥舌: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Li oGēSh 别名:鹩哥利(《陆川本草》),鸟舌草(《广西中药志》)。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松叶耳草的全草。生境分布:生于路旁、草地。化学成份:全草含β-谷甾醇以及熊果酸等三萜类化合物。功能主治:①《陆川本草》: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疮痈,蛇伤。治小儿疳积、潮热。
-
凌霄
拼音名:L nɡXiāo英文名:ChineseTrumpetcreeperFlower别名:紫葳花、上树蜈蚣花、倒挂金钟来源:为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grandiflora(Thunb.)Loisel.的花。9,卵形至卵门面披针形,长3~萼筒长约2cm,暗棕色,萼齿先端不先等5裂,萼筒基部至萼片齿尖有5条明显的纵棱线。功能主治:行血去瘀,凉血祛风。
-
牛尾参
萝藦科植物青羊参的根·《中医大辞典》·牛尾参:牛尾参为中药名,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青羊参之别名。治头晕,耳鸣,腰痛,癫痫,风湿骨痛,跌仆闪挫,食积,脘腹胀痛,小儿疳积,荨麻疹,狂犬咬伤,蛇咬伤。"按以上所述及附图考证,即为薯蓣科毛胶薯蓣。蒴果翅薄长约20mm,宽4-6mm;
-
山大刀
《*辞典》·山大刀: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ShānDàDāo别名:大丹叶、暗山公(《生草药性备要》),暗山香、山大颜、吹筒管(《岭南采药录》),刀斧伤(《陆川本草》),血丝罗伞、大退七(《广西中药志》),刀伤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金鸡爪、大罗伞、散血丹、假太竹(《广西中草药》)。
-
乌桕叶
《中医大辞典》·乌桕叶:乌桕叶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2.治血吸虫病。化学成分:本品含无羁萜、鞣云实精(Corilagin)、莽草酸、并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异槲皮苷、β-谷甾醇等。7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叶片基部与叶柄相连处,常有干缩的小腺体2枚,全缘。"③《分类草药性》:"治气痛、瘀血。或捣汁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