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茶
概述:陈茶(越陈越好)具有安神,止小儿夜啼的功效。用法:把茶叶嚼烂,捏成小饼,贴于小儿脐上,外用棉被盖上扎好。功效:陈茶具有安神,止小儿夜啼的功效。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荆芥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酒调下。用法用量:每服2钱半,加陈茶1钱,生姜汁半呷,薄荷3叶,水两盏,煎至8分,温服,日3次。用法用量:每服2钱,茶调下;主治:肝经风邪,致目遇风作痒。《圣济总录》卷十一:方名:荆芥散组成:荆芥穗、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羌活(去芦头)、独活(去芦头)各等分。
-
茶叶
24%,红茶因经过发酵,鞣质含量减少,一般仅6%左右,茶叶鞣质中以没食子酰-l-表没食子儿茶精为主,并含少量l-表没食子儿茶精、没食子酰表儿茶精、l-表儿茶精等。⑤抑菌作用茶叶浸剂或煎剂在试管中,对各型痢疾杆菌皆具有抗菌作用,其抑菌效价与黄连不相上下。主下气,消宿食。其陈年者曰腊茶,以其经冬过腊,故以命名。
-
辛夷散
处方:辛夷仁细辛(洗去土、叶)藁本(去芦)升麻川芎木通(去节)防风(去芦)羌活(去芦)甘草(炙)白芷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肺虚,风寒湿邪外袭,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气息不通,或不闻香臭。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茶清调服。小便赤涩,加茵陈、瞿麦、萹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副鼻窦炎。
-
葱苏姜楂茶
处方:葱白3根,苏叶1钱,生姜2钱,山楂3钱,陈茶3钱。功能主治:伤寒无汗,头痛发热。用法用量:上同煎,或加冰糖2钱,如茶服。取汗。摘录:《卫生鸿宝》卷一引
-
国家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
概述:国家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专家委员会日常管理,并组织开展国家卫生健康委职责范围内的实验室相关审批的专家评审工作。
-
治痢散
主治:四时感冒,停滞腹痛,吐泻下痢,呕逆食少,里急后重,内伤生冷,消化不良。《济阳纲目》卷二十二:方名:治痢散组成:葛根1斤,苦参(酒炒)1斤,陈皮1斤,陈松1斤,萝茶1斤,赤芍(酒炒)12两,麦芽(炒)12两,山楂(炒)12两。陈茶、苦参为臣,清湿热也;赤芍、陈皮为使,所谓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也;
-
仙传甘露回生丹
主治:时行瘟疫,霍乱吐泻,及一切虎狼痧症,并大头瘟,麻脚瘟,赤白痢疾,阴阳疟疾,偶中风寒暑湿,一切天行时疫危险诸症,内伤外感等。中气、中痰、中恶,口眼歪斜,筋骨痛,不省人事,暖酒下,姜汁亦可;小儿惊风,薄荷汤下;妇人经闭血晕,桃仁汤下;跌打损伤,痛疽虫毒,外科一切毒气,银花汤下,以数粒涂患处。
-
散痛丸
《医学入门》卷七:方名:散痛丸组成:陈茶1两,乳香5钱(为末)。主治:心气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1丸,淡醋汤送下。制备方法:腊月兔血为丸,如芡实大。
-
古拜散
处方:荆芥穗。功能主治:产后受风,筋脉引急,或发搐搦,或昏愦不省人事,或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渊。用法用量:《医学心悟》本方用法:有火者,用陈茶调下。摘录:《医学心悟》卷五
-
二号扫风丸
处方:大风子(土炒,去毛)62g,何首乌31g,白蒺藜31g,菊花15g,橘红15g,防风15g,牛膝15g,全蝎15g,当归尾15g,黄连15g,车前子15g,金银花15g,马钱子4g(土炒,去毛,用香油拌,另研),黄芩6g,苦参7g,麝香6g,红白12g,胡麻12g,全蛇皮1条。1周后可改为1日3次,最大剂量,可增至每日25g,饭前开水泡陈茶送下。
-
香茶散
《鸡峰》卷十八:方名:香茶散组成:细辛1分,草乌头1分,陈茶牙2钱,麝香少许(候熟入)。主治:痰癖头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2盏,煎至8分,临熟入麝香少许。不过3服愈。制备方法:上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