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2.慢性颅内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婴幼儿出现惊厥、呕吐、前囟膨隆和头围增大,至晚期可出现脑疝。部分病人以精神症状较为突出或以局灶性脑症状为主。3.头部X线摄片多显示慢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少数可见血肿钙化征象。
-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2.术后1天复查头颅CT;
-
慢性硬膜下血肿置管引流临床路径(2016年版)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2.术后1天复查头颅CT;
-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疾病代码:ICD:S06.4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十分常见。疾病病因:硬膜外受到较轻的外伤暴力时,存在颅底骨折脑脊液漏者,因颅内压明显低于正常,使血肿变大形成亚急性硬膜外血肿。45天可完全吸收。
-
顶叶肿瘤
概述:顶叶肿瘤发生率较额、颞叶者低,肿瘤多为胶质瘤,约占颅内胶质瘤的8.52%;3.失结构症失结构症也叫作结构失用症。(二)脑脓肿顶叶脑脓肿的发生率较颞、额叶不见,多为血源性感染,急性期多有全身性表现(高热、周围血像多形核白细胞增多)和急性颅内压增等,腰穿显示脑脊液有化脓性改变,很容易与脑瘤鉴别诊断。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疾病别名外伤性硬脑膜下水瘤,traumaticsubduralhydroma疾病代码ICD:T90.5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时,脑组织在颅腔内强烈移动,致使蛛网膜被撕破,脑脊液经裂孔流至硬脑膜下与蛛网膜之间的硬脑膜下间隙聚集而成。严重时出现昏迷、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等脑疝症状。1%,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0%。
-
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
疾病别名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疾病代码ICD:S06.5疾病分类老年病科疾病概述硬膜下血肿是指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伤后3周以后出现症状者称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老年主要症状是精神症状,如痴呆、人格改变、记忆障碍、定向力、判断力和自知力丧失等。因此,其总的病残率及病死率较青年人高。
-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
概述:慢性硬膜外血肿较少见,系指伤后2~但继后若采用过度换气、强力脱水、脑脊液漏、清除颅内血肿及手术减压等措施,或因全身性低血压的影响使颅内高压迅速降低,突然失去了堵塞效应,故而造成硬脑膜自颅骨剥离,遂引起迟发性硬膜外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