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牙反合
概述上下牙弓近远中关系异常可表现为下颌前突,近中错合及前牙反合。多由于不良哺乳姿势,乳前牙滞留或早失,上恒切牙先天性缺失,不良习惯、乳尖牙磨耗不足,全身性疾病以及遗传性下颌前突所致。下颌的形态、大小基本正常,上下颌骨关糸无明显异常,颏部不前突,颜面部基本正常。
-
地包天
前牙反合、近中错合及下颌前突3个症状均是上下牙弓近远中关系异常。下颌的形态、大小基本正常,上下颌骨关系无明显异常,颏部不前突或显前突,颜面基本正常。4.上颌发育不足而下颌过度发育,反覆合深,反覆盖大,畸形最严重。疗效评价1.治愈:前牙反合解除,覆合覆盖正常,牙齿排列整齐,后牙有咬合接触;
-
上下牙弓近远中关系异常
前牙反合、近中错合及下颌前突3个症状均是上下牙弓近远中关系异常。下颌的形态、大小基本正常,上下颌骨关系无明显异常,颏部不前突或显前突,颜面基本正常。4.上颌发育不足而下颌过度发育,反覆合深,反覆盖大,畸形最严重。疗效评价1.治愈:前牙反合解除,覆合覆盖正常,牙齿排列整齐,后牙有咬合接触;
-
乳前牙反合
乳前牙反合,反覆合浅者可采用调磨法即调磨下切牙切缘的唇侧部分、上切牙切缘的舌侧部分,使上下前牙解除反合牙锁结关系。反覆盖过大的乳前牙反患儿,可先戴头帽、颏兜(chincap)后移下颌并抑制下颌骨的生长,待反覆盖减小后再视反覆合的深度选择上述口内矫治器进行矫治。
-
功能调节器
功能调节器(FR)是由德国R·Frankel在60年代设计的一种活动矫治器,所以又称为Frankel矫治器。而RF-II与下牙弓完全没有接触,只是依靠与下切牙区齿槽骨接触的塑胶下舌托使下颌处于前伸位置,矫治器的主要支抗位于上颌磨牙。最后,FR用磨牙合支托控制后牙萌出,不需要像肌激动器那样调磨基托牙导面来完成。
-
上颌后缩
上颌后缩是因为上颌骨发育不全,上前牙先天缺失或者侧切牙腭侧异位而造成前牙反合,后牙中性合或者近中合。2.在扩大牙弓的同时可以进行上唇肌锻炼。4.扩大上牙弓后余出的间隙,可以用修复方法以改善前牙的形态。扩大上牙弓镶配缺少的牙齿,恢复凹陷的牙槽脊,美观与咀嚼功能均有增强。3.未愈:症状体征未得到改善。
-
骨性Ⅲ类错合正畸治疗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2.X线表现:头颅侧位片显示上颌骨矢状向发育不足、位置相对后缩和/或下颌骨矢状向发育过度。: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正畸掩饰治疗的患者为中度以下的骨性畸形,通过减数矫治解除前牙反合矫治磨牙关系。
-
牙性Ⅲ类错合正畸治疗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后牙近中关系、前牙反合、面型基本正常。3.存在骨性开合、骨性后牙反合的患者不进入该路径。4.头颅侧位片、全口曲面断层片;16月)复诊(粘着矫治器后16~
-
牙性Ⅲ类错合正畸治疗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
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后牙近中关系、前牙反合、面型基本正常。2.X线表现:头颅侧位片显示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正常、上颌前牙位置偏后、直立,下颌前牙前凸或唇倾。10月复诊(粘着矫治器后11~
-
下颌前突畸形临床路径(2019年版)
基本信息:《下颌前突畸形临床路径(2019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19年12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933号)印发,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2.上下牙列就位于咬合导板内,咬合关系稳定。
-
上颌双侧合垫矫治器
上颌双侧合垫矫治器用于纠正前牙反合。1.0mm为度,合垫的磨光面必须用裂钻雕刻沟槽和类似覆盖牙的外形,增加机械便利,便于咀嚼时食物流通。由于上前牙腭侧错位,上颌骨发育欠佳的反合,需将副簧加力使上前牙移向唇侧;反合纠正后还需戴原矫治器保持6个月或更长些,否则牙复发的力量可致使下前牙内倾或出现拥挤现象。
-
乳牙早失
(3)多数乳磨牙早失:无论单侧或双侧多数乳磨牙早失将明显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妨碍颌骨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单侧咀嚼和前伸下颌用切牙咀嚼的习惯,可能造成单侧后牙反合或前牙反合。活动义齿式缺隙保持器,其结构与制作和一般的简单活动义齿类似,可设计双臂卡环,不用合支托以免妨碍牙槽高度的发育。
-
下颌前突畸形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下颌前突畸形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9月1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口腔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61号)印发。2.全身无手术禁忌证。:必须检查的项目:1.线头影测量、模型外科设计;(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2.上下牙列就位于咬合导板内,咬合关系稳定。
-
吮咬习惯
吮咬习惯(SuckingandBitingHabits)常发生在婴儿时期,由于吮吸活动不足、过早断奶或缺乏与家人交流情感,常常在哺乳时间之外或睡眠时吮吸手指、吮颊、吮唇等,这种下意识的吮吸活动常常持续到儿童时期。吮咬颊部的患者,由于吮咬颊部,牙弓颊侧的压力过大,妨碍了牙弓宽度的发育,可使上下牙弓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