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粘液表皮样癌
发生在腭部者,应做部分上颌骨切除术。粘液表皮样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较低,除低分化型可考虑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高分化者一般不做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低分化者,主要为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而粘液样细胞较少,瘤细胞间变明显,可见核分裂,实质性上皮团块多,囊腔少,并可见肿瘤向周围组织侵犯。有时可形成涎瘘。
-
涎腺肿瘤
在口腔颌面肿瘤中,涎腺肿瘤发生的比例较高,为常见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涎腺肿瘤,95%来自腺上皮,其它来源肿瘤少见。⑷腮腺深叶肿瘤可有咽侧或软腭膨隆,下颌后凹肿瘤位于下颌支后缘和乳突之间,受到骨性结构的限制,触诊时肿物活动受限,界限亦不清楚,应注意与恶性肿瘤鉴别。⑵良性肿瘤常为无自觉症状包块。
-
舌下腺肿瘤
舌下腺肿瘤较少见,约为涎腺肿瘤的1%,其中90%属恶性,主要是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也有病员因一侧舌痛或舌麻木而就诊,在这种情况下,应双手仔细触诊舌下区,常可触及肿块。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其他治疗同腮腺肿瘤。应与舌下腺囊肿相鉴别的疾患有:口底皮样囊肿、脂肪瘤、舌下区粘液腺囊肿、颌下区囊性水瘤。
-
涎腺癌
2.涎腺造影示侵蚀性破坏影像(分支导管破坏,碘油外漏等),CT片可见腺体被边界不清的肿块破坏或挤压移位,造影剂外溢。手术范围较大,同时植骨或同时作较复杂修复者则一般采用联合用药,较常用为: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青酶素)+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如庆大酶素)+作用于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
-
鼻及鼻窦肿瘤
良性肿瘤鼻腔和鼻窦的良性肿瘤以乳头瘤、纤维血管瘤、血管瘤和骨瘤较为多见,鼻混合瘤、软骨瘤、神经纤维瘤、牙釉质细胞瘤较少。最近有人用针对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的寡核苷酸探针(EBER寡核苷酸探针)对MMR病变组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发现患者EB病毒隐匿感染的检出率为78.9%,故推测本病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