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耳开窗术
4mm毛发,用75%乙醇清洁外耳道,置消毒棉球于外耳道口或用消毒敷料包扎。麻醉和体位:1.一般采用全麻。以左耳为例。磨开乳突腔的目的是充分暴露外半规管,以利开窗。4.去除砧骨及锤骨头先用窄而扁的小剥离器轻轻地剥离外耳道后上壁皮片直达鼓环,剥离中务必保持皮片与鼓膜的连接,并使其完整无损。2.术后注射青霉素7~
-
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
在颅中窝进路行内耳道手术,分离颅中窝脑膜时要避免损伤。(4)面神经垂直段常分为2支或3支,各有其骨管,或在出茎乳孔前又融合而出颞骨,有的不融合,分别出颞骨(图9.3.4.4-0-6A、B)。该种畸形常伴有前庭窗或镫骨发育异常。否则肉芽瘢痕和结缔组织可沿神经鞘膜破损处长入,不仅增加手术困难,并将减少恢复机会。
-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
在颅中窝进路行内耳道手术,分离颅中窝脑膜时要避免损伤。(4)面神经垂直段常分为2支或3支,各有其骨管,或在出茎乳孔前又融合而出颞骨,有的不融合,分别出颞骨(图9.3.4.4-0-6A、B)。该种畸形常伴有前庭窗或镫骨发育异常。否则肉芽瘢痕和结缔组织可沿神经鞘膜破损处长入,不仅增加手术困难,并将减少恢复机会。
-
面神经
面神经由两个根组成,一个是较大的运动根,另一个是较小的中间神经(感觉和副交感纤维),自小脑中脚下缘出脑后进入内耳门,两根合成一干,穿过内耳道底进入面神经管,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过腮腺到达面部。否则须施行神经移植术。否则肉芽瘢痕和结缔组织可沿神经鞘膜破损处长入,不仅增加手术困难,并将减少恢复机会。
-
鼓室硬化症
但应和耳硬化、粘连性中耳炎相鉴别。显微镜下斑块组织分为两型:①软乳酪样壳片与骨质粘连不重,像洋葱皮样可以剥下。斑块为玻璃样变胶原组织,无细胞及血管,覆盖以很薄的扁平上皮。鼓膜表面瘢痕呈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斑块,有时经大穿孔可见鼓环上、鼓岬表面、锤骨柄后和镫骨周围有灰黄色硬斑块,直接影响鼓膜和听骨活动。
-
乳突根治术
本进路适用于胆脂瘤型中耳炎、局限于上鼓室的骨疡型中耳炎,也适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硬化型乳突、乙状窦前置、脑膜低位的病例。去除镫骨、卵圆窗区肉芽应从锥隆起开始,向前平行于镫骨肌腱分离咬除,清除困难的残留肉芽,不强行清除,避免镫骨脱位。3.严重出血可因损伤乙状窦壁或颈静脉球所致。
-
内耳开窗术后的镫骨手术
2.术前检查乳突腔无创面亦无感染者。在足板去除之前,将人工镫骨的金属环套入锤骨柄,另一端向前移至鼓室前方近咽鼓管口处,待足板去除后移至前庭窗上;4.迷路反应综合征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眩晕,由于开窗时膜迷路受机械性刺激,外淋巴液流出,少量血液进入外淋巴间隙引起迷路反应,称为迷路反应综合征。
-
鼓室玻璃变性的手术治疗
手术名称:鼓室硬化症的手术治疗别名:鼓室硬化的手术治疗;2.残存鼓膜有钙化斑及瘢痕。鼓膜有穿孔伴黏膜炎症现象者,不宜行之,应先行鼓膜修补术,6个月后再行镫骨或足板切除术或镫骨足板钻孔活塞术。2.全鼓室型鼓室硬化症,若在鼓岬或面神经管上过多地剥离易造成创面,术后易发生粘连性中耳炎或面神经损伤。
-
鼓室硬化症的手术治疗
手术名称:鼓室硬化症的手术治疗别名:鼓室硬化的手术治疗;2.残存鼓膜有钙化斑及瘢痕。鼓膜有穿孔伴黏膜炎症现象者,不宜行之,应先行鼓膜修补术,6个月后再行镫骨或足板切除术或镫骨足板钻孔活塞术。2.全鼓室型鼓室硬化症,若在鼓岬或面神经管上过多地剥离易造成创面,术后易发生粘连性中耳炎或面神经损伤。
-
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切除术及鼓室成形术
手术名称: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切除术及鼓室成形术别名:闭式手术;4.以小剥离子自鼓膜后上方分离纤维鼓环,将外耳道鼓膜瓣向前翻起,显露砧镫关节。已形成瘘管者,可用切口附近切取的筋膜封闭瘘口。鼓室窦袋状内陷引起的胆脂瘤,因病变部位隐匿,术后鼓膜后上方易发生内陷,是鼓室成形术中难以处理的病变。
-
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
手术名称: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切除术及鼓室成形术别名:闭式手术;4.以小剥离子自鼓膜后上方分离纤维鼓环,将外耳道鼓膜瓣向前翻起,显露砧镫关节。已形成瘘管者,可用切口附近切取的筋膜封闭瘘口。鼓室窦袋状内陷引起的胆脂瘤,因病变部位隐匿,术后鼓膜后上方易发生内陷,是鼓室成形术中难以处理的病变。
-
完壁式鼓室成形术
手术名称: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切除术及鼓室成形术别名:闭式手术;4.以小剥离子自鼓膜后上方分离纤维鼓环,将外耳道鼓膜瓣向前翻起,显露砧镫关节。已形成瘘管者,可用切口附近切取的筋膜封闭瘘口。鼓室窦袋状内陷引起的胆脂瘤,因病变部位隐匿,术后鼓膜后上方易发生内陷,是鼓室成形术中难以处理的病变。
-
蹬骨撼动术
蹬骨撼动术适应证镫骨手术最适合的对象应是镫骨固定较牢固、足板不易浮动者,其气骨导差在35-40db,256、512、1024hz的rinne试验为阴性。术前准备同鼓室成形术。取2%利多卡因溶液2ml作耳后皮下浸润麻醉,再取2ml利多卡因溶液作耳屏和耳 间及外耳道皮下浸润麻醉。注意事项术中防止损伤面神经及内耳。
-
慢性中耳炎鼓室探查术
切口处小出血点电凝止血,然后做耳道内切口。将外耳道后壁皮肤连同后半部鼓膜向前翻转,暴露鼓室后半部,鼓索神经有可能随同鼓耳道皮瓣前移,也可能隐匿在鼓环骨质后,一般应可看到圆窗和锤骨颈部,若前庭窗、砧骨长脚暴露也不充分(图9.2.2.4-4A),可用刮匙或2~暴露前庭区,检查砧镫关节、镫骨足板和环韧带。
-
迷路切除术
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按乳突根治常规做耳后切口,暴露鼓窦,磨除乳突气房, 廓化骨半规管外形、乙状窦、颈静脉球和二腹肌嵴,保留骨性外耳道后壁的完整性。3.脑脊液漏经耳道径路刮除球囊斑时,防止穿破前庭内壁的球状隐窝,一旦穿破可能发生脑脊液漏;外覆盖游离颞肌筋膜。应采用结缔组织或肌肉块填塞封闭瘘口。
-
鼓室成形术
将皮瓣上下翻起d.此时,来自咽鼓管的空气可经鼓膜张肌腱的前后进入上鼓室和乳突腔;(2)暴露鼓室后,应检查鼓室充气是否良好,鼓室粘膜是否健康,咽鼓管是否通畅,特别要检查镫骨和镫骨足板处有无遗留的胆脂瘤上皮母质形成的新胆脂瘤。如镫骨足板和卵圆窗骨质愈着固定,则应做足板部分切除术,再以结缔组织膜修复。
-
重建听骨链的鼓室成形术
若疑有上鼓室病灶,可去除部分上鼓室外侧壁骨质,显露锤骨头及砧骨体(图9.2.2.7.2-3),然后在高倍手术显微镜下仔细检查听骨表面有无鳞状上皮、肉芽、胆脂瘤及硬化病灶。此时锤骨柄活动多能恢复正常。有些作者对鼓室硬化症引起镫骨底板固定者,不主张做镫骨切除术,而仅行鼓膜成形术,以便于佩戴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