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原累积病
概述:糖原代谢病是酶缺陷所致先天性糖代谢紊乱性疾病,多数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因种族而异。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除空腹血糖值低下外,胰高血糖试验和肾上腺素试验有助于诊断,后者系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按0.01mg/kg计算,正常人注射后1h血糖浓度升高1.67~
-
黏多糖贮积症Ⅲ型
这些改变对诊断本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A型是由于溶酶体乙酰肝素-N-硫酸酯酶缺乏引起;脑的这些病变就是临床上严重智力低下的原因。具有均匀颗粒物质及小同心圆性膜小体空泡,具有亲水外膜和斑马小体空泡。组织化学检查证明脑、肝、肾所沉积的黏多糖主要为硫酸乙酰肝素,脑组织中还有糖脂、GM神经节苷脂含量增加。
-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疾病别名粘多糖增多症Ⅱ型,粘多糖贮积病Ⅱ型,粘多糖病Ⅱ型,汉特综合征,Hunter综合征疾病代码ICD:E76.1疾病分类风湿免疫科疾病概述本型也称汉特(Hunter)综合征,最早由Hunter(1917)描述,Wolff(1946)报道了第1个X连锁遗传的Hunter综合征家族。内脏器官沉积的黏多糖主要为硫酸乙酰肝素和硫酸皮肤素。
-
黏多糖贮积症Ⅳ型
Pendrini(1963)证明本病尿中有大量硫酸角质素,并将其分类为黏多糖贮积症Ⅳ型。关节肿大,以腕、膝部为着,呈球形。在脑神经元细胞内由于酸性黏多糖沉积,可引起变性和肿胀。1.脊柱椎体普遍变扁平,横径及前后径均增加,胸椎较腰椎明显。3.手和腕改变与Ⅰ型相似,掌骨近端及指骨远端变尖,尺桡骨远端关节面相对倾斜。
-
黏多糖贮积症Ⅴ型
疾病别名粘多糖增多症Ⅴ型,粘多糖贮积病Ⅴ型,粘多糖病Ⅴ型,希氏综合征,Scheie综合征疾病代码ICD:E76.2疾病分类风湿免疫科疾病概述黏多糖贮积症Ⅴ型又称希(Scheie)氏综合征,现已被分类为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亚型,这是因为本病病人酶的缺陷与Ⅰ型相同,两者的基因与遗传方式也相同。实验室检查:尿中只出现硫酸皮肤素。
-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
疾病别名粘多糖增多症Ⅵ型,粘多糖贮积病Ⅵ型,粘多糖病Ⅵ型,马-拉综合征,多发性营养不良性侏儒症,Maroteaux-Lamy综合征疾病代码ICD:E76.2疾病分类风湿免疫科疾病概述黏多糖贮积症Ⅵ型也称马-拉(Maroteaux-Lamy)综合征、多发性营养不良性侏儒症。疾病病因本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实验室检查:尿液中有过多的硫酸皮肤素。
-
黏多糖贮积症Ⅶ型
症状体征生后不久就出现特殊容貌,肝脾肿大和生长迟缓,以后可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应迟钝、驼背和其他畸形。有明显的智力低下。黏多糖贮积症Ⅶ病人体内缺乏β-葡萄糖苷酸酶,故发生部分水解的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就会沉积于组织细胞内而致病。并发症本病可并发肝脾肿大,脐疝或腹股沟疝,多次发生呼吸道感染。
-
黏多糖贮积症Ⅷ型
疾病别名粘多糖增多症Ⅷ型,粘多糖贮积病Ⅷ型,粘多糖病Ⅷ型,Diferrante综合征疾病代码ICD:E76.2疾病分类风湿免疫科疾病概述黏多糖贮积症Ⅷ型也称Diferrante综合征。病理生理硫酸类肝素及硫酸角质素含有一个共同的硫酸-N-乙酰葡萄胺,而硫酸-N-乙酰半乳糖胺仅限于硫酸角质素,此两种己糖胺硫酸酯酶共同存在。
-
甘油三酯(TG)
化验结果意义:增高:特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肥胖症,甲减,糖原累积病等。降低:甲亢,阿狄森病,重症肝损害,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血脂检查化验类别一:血液检查化验类别二:血脂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血清游离脂肪酸
(4)10mmol/LpH6.5辅酶A溶液。(12)1g/LNaN3溶液(13)酰基辅酶A氧化酶溶液:约120u/ml(用缓冲液Ⅰ配制)。化验结果临床意义:(1)升高:糖尿病、糖原累积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褐色细胞瘤、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库欣综合征、重症肝损害、心肌梗死、妊娠后期、阻塞性黄疸、肝炎、肝硬化、血色病等。
-
神经重复刺激
名称:神经重复刺激概述:重复电刺激(RNS)又称重频试验,以不同频率的电脉冲重复刺激周围神经并记录肌肉的诱发电位,临床上应选择时限相同和形特相同的一串动作电位。方法及内容:1.常用作重复刺激的神经如:Erb点臂从在三角肌收集,腕部正中神经可在大鱼际肌上收集.股神经在股四头肌收集。
-
总磷脂
英文名:totalphospholipids别名:血清磷脂,PL,PHL正常值:磷脂酶D-胆碱氧化酶法的参考值为男性1.5~化验结果意义:(1)升高:梗阻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Ziere综合征、糖原累积病、肥胖症、糖尿病、急慢性胰腺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脂肪肝、脂肪营养不良、妊娠、口服避孕药等。
-
非脂化脂肪酸
(4)10mmol/LpH6.5辅酶A溶液。(12)1g/LNaN3溶液(13)酰基辅酶A氧化酶溶液:约120u/ml(用缓冲液Ⅰ配制)。化验结果临床意义:(1)升高:糖尿病、糖原累积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褐色细胞瘤、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库欣综合征、重症肝损害、心肌梗死、妊娠后期、阻塞性黄疸、肝炎、肝硬化、血色病等。
-
糖原贮积病Ⅱ型
疾病别名Ⅱ型糖原贮积病,第Ⅱ型糖原累积病,Ⅱ型糖原累积病,酸性麦芽糖酶缺陷病,pompe病疾病代码ICD:E74.0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糖原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原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7.Ⅵ型肝磷酸化酶缺陷。电子显微镜下:糖原沉积于肌壁上,肌原纤维内和吞噬性空泡内肌纤维稀少、肿胀。
-
乳酸,乳酸盐
ⅡB(L/P比值和血乳酸均增高,特发性)见于轻度尿毒症,各种感染,肝硬变,妊娠后期,白血病,慢性乙醇、降糖灵中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糖尿病等。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代谢物检测化验类别一:血液检查化验类别二:代谢物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甘油三脂
英文名:triglyceride别名:三酰甘油,血清甘油三正常值:酶法(GPO):0.22~继发性低甘油三酯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艾迪生病)、失代偿性肝硬化、重症肝炎、妊娠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等重症肝实质损害、恶病质、晚期癌、心功能不全、吸收不良综合征、使用肝素等。
-
酸碱度(pH)
10分7.09~呼吸性碱中毒:过度换气,脑损伤,高热,水杨酸类中毒,人工呼吸机通气量过大等。降低:代谢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高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乳酸性酸中毒,肾衰,肾小管性酸中毒,阿狄森病,腹泻,肠瘘,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摄入过多酸性食物或药物等。呼吸性酸中毒:肺心病,呼吸衰竭,肺水肿等。
-
丙酮酸,丙酮酸盐
化验结果意义:增高:晚期肝病,重症心衰,尿毒症,重金属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维生素B1缺乏,过高热,糖原累积病等。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代谢物检测化验类别一:血液检查化验类别二:代谢物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丙酮酸
在动植物的共同呼吸源中,碳水化合物是最常用的,其反应途径是从形成己糖二磷酸酯经过丙糖磷酸酯而分解为丙酮酸。在无氧分解下有各种变化形式,如肌肉产生乳酸,酵母的酒精发酵和植物组织在无氧状态下生成乳酸或乙醇,而所有到丙酮酸的反应途径是完全相同的,只是最终的反应多少有些差异。1.23mg/dl)(2)分光光度法:0.03~
-
血清磷脂
概述:血清磷脂主要包括卵磷脂、溶血卵磷脂、神经磷脂和脑磷脂等四部分。相关疾病:黄疸、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肥胖症、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肾病综合征、脂肪肝、脂肪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硬化、血浆脂蛋白
-
尿丙酮酸
化验结果意义:增高:晚期肝病,重症心衰,尿毒症,重金属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维生素B1缺乏,过高热,糖原累积病等。正常情况下,尿丙酮酸排量在夜间较白天为低。化验取材:尿液化验方法:尿液其他检测化验类别一:尿液检查化验类别二:尿液其他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糖原贮积病Ⅴ型
疾病别名Ⅴ型糖原贮积病,第Ⅴ型糖原累积病,Ⅴ型糖原累积病,McArdle肌病,疾病代码ICD:E74.0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糖原贮积病Ⅴ型又称McArdle肌病,由肌肉磷酸化酶(phosphorylase)缺乏所引起。有文献报告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酶基因定位于常染色体11(11q13),但也有报告认为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游离脂肪酸(FFA)
别名:FFA正常值:0.3~0.9mmol/L.化验结果意义:增高:嗜铬细胞瘤,甲亢,乙醇中毒,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肝性脑病,长期禁食,糖原累积病,Reye综合征等。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血脂检查化验类别一:血液检查化验类别二:血脂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