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囊尾蚴病
定义: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又称猪囊尾蚴病、囊虫病,是由猪囊尾蚴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退变死亡期:囊尾蚴退变死亡时,头节显示不清,囊内容物蛋白含量增多,在T1WI及FLAIR图像上囊泡信号增高,T2WI图像上信号减低,囊壁增厚,病灶周围出现进行性水肿,占位效应加重;2.猪囊尾蚴核酸检测阳性。
-
WS/T 381—2021 囊尾蚴病诊断标准
引物序列见表D.1。2)具有头痛、头晕、癫痫、颅内压升高、精神或神经性症状等临床表现或查见黄豆大小囊性病变、脑实质多发钙化等非典型异常影像疑似病例,同时符合抗体检测阳性、诊断性治疗有效或囊性病变中查见头节的典型影像中任何一项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病原或核酸检测阳性眼囊尾蚴病1)流行病学史;
-
WS 381-2012 囊尾蚴病的诊断
c)加底物溶液每孔加显色剂A、B液各1滴(50μL),室温下避光反应15min~E.3B型超声图像E.3.1眼囊尾蚴病对于眼球内、眶内及球后囊尾蚴,B超可显示全虫影像,囊壁、囊液及其内部头节清晰可辨。囊性的胶质细胞瘤MRI示囊壁厚而不规则,可有壁结节,T1像上肿瘤的信号等于或高于脑脊液,T2像上为高信号并可出现液平面。
-
眼囊尾蚴病
3、人群易感性任何性别、年龄都可患本病。(三)治疗中注意事项1、必须住院治疗,皮肤型囊尾蚴病患者因亦有潜在的脑囊尾蚴病之可能,治疗中亦可能出现较剧烈的副反应或脑部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脑疝故亦应住院治疗。3、眼囊尾蚴病禁止杀虫治疗,因活虫被杀死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加重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必须手术摘。
-
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其危害程度大于绦虫病。2.脑囊尾蚴病。个别人反应较重,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或脑疝,原有癫痫发作者尤应注意,也可加重脑水肿,此主要是虫体死亡后产生炎症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以及过敏反应所致。疗程中亦可常规应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以防止副反应的发生或加重。
-
绦虫病与囊虫病
概述:成虫寄生人体小肠,一般多为1条,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其危害程度大于绦虫病。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好,阳性检出率为88.4%;鉴别诊断:将检获的头节或孕节夹在两载玻片之间轻压后,观察头节上的吸盘和顶突小钩或孕节的子宫分支情况及数目即可确诊,并与牛带绦虫相鉴别。
-
猪绦虫病
猪肉绦虫患者在肠道逆蠕动或驱虫时,脱落的妊娠节片均有反流入胃的可能,经消化孵出六钩蚴而造成自体感染囊虫病。当中间宿主猪吞食粪便中妊娠节片后,虫卵在其十二指肠内受消化液作用破裂,六钩蚴逸出并循肠壁血流或淋巴到达宿主体内各部位。两者节片鉴别要点为:①头节:猪带绦虫较小,圆球形,有顶突及小钩;
-
囊虫
猪带绦虫卵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在小肠内经消化液作用,胚膜破裂,六钩蚴从虫卵逸出并钻入肠壁,经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到达身体各处寄生,发育为囊尾蚴,引起人体囊尾蚴病。依据节片内生殖器官的成熟情况可分为未成熟节片(immatureproglottid)、成熟节片(matureproglottid)和孕节(gravidproglottid)3种。
-
带绦虫
依据节片内生殖器官的成熟情况可分为未成熟节片(immatureproglottid)、成熟节片(matureproglottid)和孕节(gravidproglottid)3种。猪带绦虫卵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在小肠内经消化液作用,胚膜破裂,六钩蚴从虫卵逸出并钻入肠壁,经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到达身体各处寄生,发育为囊尾蚴,引起人体囊尾蚴病。
-
猪囊尾蚴
猪带绦虫卵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在小肠内经消化液作用,胚膜破裂,六钩蚴从虫卵逸出并钻入肠壁,经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到达身体各处寄生,发育为囊尾蚴,引起人体囊尾蚴病。依据节片内生殖器官的成熟情况可分为未成熟节片(immatureproglottid)、成熟节片(matureproglottid)和孕节(gravidproglottid)3种。
-
肥胖带绦
30支,支端多有分叉6.囊尾蚴头节具顶突和小钩、可寄生人体引起囊尾蚴病头节无顶突及小钩,不寄生于人体两种带绦虫的虫卵在形态上难以区别。但由于牛带绦虫孕节活动力较强,几乎所有患者都能发现自己排出节片,多数并有孕节自动从肛门逸出(占77.8%,其中91.48%在昼间逸出)和肛门瘙痒的症状。30g硫酸镁导泻。
-
水泡带绦虫
水泡带绦虫(Taenia.hydatigera)成虫寄生于犬、猫、狼、狐狸等食肉动物,其中绦期幼虫称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tenuicollis),寄生于猪、黄牛、山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但在组织中寄生时,由于其囊泡外通常有一层由宿主组织反应形成的厚膜包裹,故在外观上常容易与棘球蚴相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