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或称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以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发作,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为特点。这类病人常伴有抑郁症状,自杀倾向增加,临床上需加以重视。
-
恐怖障碍
在挪威Torgersen(1983)双生子调查发现,13对单卵双生子中有4对(3l%)同患惊恐障碍和(或)广场恐怖症。可乐定激发试验引起的生长激素反应迟钝,提示本病患者有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功能失调。广场恐怖症起病前经历过一次或多次惊恐发作,害怕单独出门或单独留在家里,担心自己出现惊恐发作时无亲友在身旁救助;
-
恐怖症
在挪威Torgersen(1983)双生子调查发现,13对单卵双生子中有4对(3l%)同患惊恐障碍和(或)广场恐怖症。可乐定激发试验引起的生长激素反应迟钝,提示本病患者有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功能失调。广场恐怖症起病前经历过一次或多次惊恐发作,害怕单独出门或单独留在家里,担心自己出现惊恐发作时无亲友在身旁救助;
-
恐怖性焦虑障碍
在挪威Torgersen(1983)双生子调查发现,13对单卵双生子中有4对(3l%)同患惊恐障碍和(或)广场恐怖症。可乐定激发试验引起的生长激素反应迟钝,提示本病患者有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功能失调。广场恐怖症起病前经历过一次或多次惊恐发作,害怕单独出门或单独留在家里,担心自己出现惊恐发作时无亲友在身旁救助;
-
恐惧症
在挪威Torgersen(1983)双生子调查发现,13对单卵双生子中有4对(3l%)同患惊恐障碍和(或)广场恐怖症。可乐定激发试验引起的生长激素反应迟钝,提示本病患者有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功能失调。广场恐怖症起病前经历过一次或多次惊恐发作,害怕单独出门或单独留在家里,担心自己出现惊恐发作时无亲友在身旁救助;
-
惊恐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3.其他精神障碍惊恐发作可见于场所恐惧症、特定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等其他焦虑障碍,当惊恐发作仅仅作为临床的一部分症状时,则不能诊断惊恐障碍。(1)抗抑郁药:SNRIs和SSRIs类抗抑郁药是治疗惊恐障碍最常用的药物,包括:文拉法辛、度洛西汀、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
-
场所恐惧症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为此,患者感到焦虑、紧张不安,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在临床上主要通过深入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如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联想过程障碍、情感淡漠等)和自知力受损等进行鉴别。所以,对于伴有惊恐发作症状或惊恐障碍的场所恐惧症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
-
场所恐惧症
为此,患者感到焦虑、紧张不安,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在临床上主要通过深入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如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联想过程障碍、情感淡漠等)和自知力受损等进行鉴别。所以,对于伴有惊恐发作症状或惊恐障碍的场所恐惧症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
-
焦虑症
临床上有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发病形式:惊恐障碍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焦虑症。生物学因素:焦虑反应的生理学基础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普遍亢进,常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度释放。可伴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或不适、眩晕、呕吐,出汗,面色苍白、颤动等。③有药物滥用或成瘾史;
-
焦虑性神经症
临床上有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发病形式:惊恐障碍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焦虑症。生物学因素:焦虑反应的生理学基础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普遍亢进,常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度释放。可伴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或不适、眩晕、呕吐,出汗,面色苍白、颤动等。③有药物滥用或成瘾史;
-
病理优势情感
3.情绪低落或抑郁: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症、更年期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等均可出现。惊恐发作是指无明显原因突然出现的紧张、恐惧、濒临死亡,伴有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呼吸困难、胸痛、震颤等。
-
盐酸氯米帕明
盐酸氯米帕明药典标准:品名:中文名:盐酸氯米帕明汉语拼音:YansuanLümipaming英文名:ClomipramineHydrochloride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C19H23ClN2·HCl351.32来源(名称)、含量(效价):本品为N,N-二甲基-10,11-二氢-3-氯-5H-二苯并[b,f]氮杂革-5-丙胺盐酸盐。西米替丁及哌醋甲酯可引起本药的血浆浓度升高。
-
安拿芬尼
药品说明书:别名:盐酸氯米帕明,安拿芬尼适应症:各种病因和症状表现的抑郁症。伴有发作性睡病的猝倒症,惊恐发作,恐怖症,慢性疼痛状态,夜间遗尿。可影响驾驶及机械操作能力。药物相互作用:可减弱可乐定、胍乙啶、倍他尼定、利血平和甲基多巴的抗高血压作用。本药不可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奎尼丁类抗心律失常药合用。
-
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又称“暴露疗法”、“冲击疗法”和“快速脱敏疗法”。英国心理治疗专家马克斯(I·Marks)教授,1982年在成都举办的精神卫生讲习班上曾示范此法。治疗动机差、行为资料不全或不可靠以及合并抑郁者,行为治疗效果不佳,多见于强迫思维为主者,对这种患者可应用氯丙咪嗪或其他抗抑郁药治疗。
-
认知治疗
适应证:认知治疗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障碍(包括惊恐发作、恐惧症、广泛性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杀及自杀企图、强迫症、成瘾行为、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心身疾病、进食障碍、人格障碍、婚姻冲突及家庭矛盾、儿童的品行及情绪障碍、性功能障碍及性变态等。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以偏概全,过度泛化;
-
大麻使用所致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二)鉴别诊断:部分患者使用大麻后表现为情感高涨、或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容易与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混淆,鉴别主要依靠药物滥用史、尿液毒品检测等。对有焦虑、抑郁症状者,可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RI)等,若伴睡眠障碍可给予米氮平、曲唑酮等。
-
人格-现实解体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2.人格解体状态被患者体验为一种自我整体的分离,如一个“自我”置身于自我身体之外观察自我的精神活动、身体或行为;此外要与惊恐发作、恐惧症、急性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其他分离障碍进行鉴别;轻度到中度脑损伤后,在没有意识丧失状态下也可出现此种状态。
-
广场恐怖症
广场恐怖症是恐怖性神经症的一种,由Westphal于1872年首次描述。处在害怕的场境时常有惊恐发作。可伴有抑郁、强迫症状和社交恐怖。起病多在20岁左右。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上药物治疗可试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单胶氧化酶抑制剂、阿普唑仑、心得安等。行为治疗可采用系统聪敏疗法或暴露冲击疗法。反之,预后较差。
-
焦虑
焦虑指患者在缺乏相应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出现坐立不安、援手顿足,精神也十分紧张的状态。常伴有心悸、出汗、胸闷、四肢发冷和震颤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严重时可有惊恐发作。多见于焦虑症、抑郁症。
-
人格-现实解体障碍
概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depersonalization-derealizationdisorder)是持续或反复出现人格解体和(或)现实解体的分离障碍。此外要与惊恐发作、恐惧症、急性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其他分离障碍进行鉴别;病程持续、慢性化则可能与个性缺陷、持续存在未解决的应激因素、以及“继发获益”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