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叉神经鞘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三叉神经鞘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颅底肿瘤手术ICD编码:04.0701概述:三叉神经鞘瘤按其部位通常分为中颅窝型、后颅窝型和哑铃型,可分别经颞下入路、枕下入路和颞下-小脑幕或颞下-枕下联合入路切除。切除蝶骨翼、眶顶和眶外侧壁。最后磨除岩尖,切开小脑幕,显露切除小脑桥脑角的肿瘤。
-
面神经损害
(三)各种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可并发耳源性面神经麻痹,但多有原发病的症状与病史,如中耳炎或有耳痛,外耳道异常分泌物;(六)肿瘤(tumors)脑干与小脑桥脑角的肿瘤除有面部表情肌瘫痪外,主要有听神经损害或其它颅神经同时受累、小脑性共济失调与上发底视乳头水肿、及长束受累的症状及体征。
-
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sensoryrootsectionofthetrigeminalnerve分类:神经外科/疼痛的外科治疗ICD编码:04.0201概述: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由Dandy首先倡用,又名Dandy手术,在小脑桥脑角切断三叉神经感觉根,不易损伤运动根,可保留面部部分触觉,复发率少(为4.7%~麻醉和体位:以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为主。侧卧位或俯侧卧位,头抬高15°。
-
Dandy手术
sensoryrootsectionofthetrigeminalnerve分类:神经外科/疼痛的外科治疗ICD编码:04.0201概述: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由Dandy首先倡用,又名Dandy手术,在小脑桥脑角切断三叉神经感觉根,不易损伤运动根,可保留面部部分触觉,复发率少(为4.7%~麻醉和体位:以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为主。侧卧位或俯侧卧位,头抬高15°。
-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别名: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下肿瘤手术/听神经瘤手术ICD编码:04.0102概述:听神经瘤为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8%~耳蜗神经解剖保留率68%,功能保留率39%。小脑桥脑角前界是颞骨岩部、岩上窦、三叉神经;
-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别名: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下肿瘤手术/听神经瘤手术ICD编码:04.0102概述:听神经瘤为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8%~耳蜗神经解剖保留率68%,功能保留率39%。小脑桥脑角前界是颞骨岩部、岩上窦、三叉神经;
-
经小脑幕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经小脑幕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下肿瘤手术/听神经瘤手术ICD编码:04.0104概述:听神经瘤为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8%~2.听神经瘤经一侧枕下乳突后入路手术,未能达到全切,靠小脑桥脑角上部及小脑幕裂孔处尚残留瘤结节压迫脑干。取坐位或侧卧位,病侧向上。
-
小脑幕下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手术名称:小脑幕下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别名:小脑幕下AVM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ICD编码:38.6109概述:小脑幕下AVM约占颅内AVM的7%~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3)小脑桥脑角显露后,可见有一些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形成的血管襻围绕于Ⅴ和Ⅶ、Ⅷ颅神经之间(图4.4.3.5-15)。
-
小脑幕下AVM切除术
手术名称:小脑幕下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别名:小脑幕下AVM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ICD编码:38.6109概述:小脑幕下AVM约占颅内AVM的7%~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3)小脑桥脑角显露后,可见有一些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形成的血管襻围绕于Ⅴ和Ⅶ、Ⅷ颅神经之间(图4.4.3.5-15)。
-
三叉神经损害
继发性的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有异位动脉或静脉、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对三叉神经根的压迫、扭转,桥小脑角或半月节部位的肿瘤,蛛网膜炎所致的粘连、增厚、颅骨肿瘤、转移癌等。疼痛发作时伴有同侧眼或双眼流泪及流涎。以胆脂瘤多见,脑膜瘤、听神经瘤等次之,后两者其它颅神经受累,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较明显。
-
第四脑室肿瘤
头痛多于后枕部。2.慢性枕骨大孔疝由于肿瘤的压迫和不断生长,使其对脑组织的挤压加重,长期的颅内压增高,造成了小脑扁桃体向枕骨大孔疝出,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颅骨平片示颅压增高征象,气脑造影蛛网膜下腔及枕大池可不充盈,脑室造影可见中脑导水管以上的脑室系统一致性扩大。脑干受侵犯出现长束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