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性幻觉
假性幻觉,又称概念性幻觉或伪幻觉。由Kandinsky于1890年首先描述,其特点是幻觉出现于主观空间即脑内,是不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幻觉形象和声音不清晰,亦不生动。如患者听到脑内有人说话。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
精神自动症
精神自动症临床特点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产生的一组症状,其中包括假性幻觉、强制性思维、被控制感、被揭露感,以及系统性的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相互联系的症状综合。这些事件形象生动、具体。此种回忆也成为患者的妄想结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感染、中毒性精神障碍。
-
精神自动症综合征
鉴别诊断:(一)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精神自动症在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中多见,急性起病者不久即出现被控制感,强制性思维,内心被揭露感以及影响妄想。患者行为杂乱,生活不能自理。慢性起病者,先起于多疑、被害和关系妄想,以后出现幻听、思维鸣响、丰富的假性幻觉、强制性思维。
-
梦样状态
梦样状态患者意识清晰度降低,有梦境及幻想体验,并且常为梦境遭遇的直接参加者,其内容形象模糊不清,以假性幻觉为主,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不起反应,与周围环境缺乏联系,患者可有梦吃一样自语,偶尔可出现兴奋不安。见于癫痫、感染和中毒性精神障碍。
-
精神分裂症儿童型
精神分裂症儿童型是起病于儿童期(15岁以下)的精神分裂症。以明显的情感、言语、行为等精神活动的紊乱,及与周围环境不能保持正常联系为主要表现。行为孤僻、脱离现实,思维内容多贫乏,各种妄想较少见,且易导致继发性智能减退。在本体幻觉基础上的疑病妄想较多见,也可见到罪恶及被害妄想。
-
概念性幻觉
假性幻觉,又称概念性幻觉或伪幻觉。由Kandinsky于1890年首先描述,其特点是幻觉出现于主观空间即脑内,是不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幻觉形象和声音不清晰,亦不生动。如患者听到脑内有人说话。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
伪幻觉
假性幻觉,又称概念性幻觉或伪幻觉。由Kandinsky于1890年首先描述,其特点是幻觉出现于主观空间即脑内,是不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幻觉形象和声音不清晰,亦不生动。如患者听到脑内有人说话。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
不完全幻觉
不完全幻觉指幻觉特征不完全齐备的现象,又称类幻觉,表示一些不完全、尚未发展成熟的幻觉,它的构成有感知成分,也有表象成分。常见者如下:假性幻觉、思维鸣响、读心症、思维显形、精神性幻觉、原始性幻觉、阴性幻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