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外伤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眼外伤是由于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因素直接作用于眼部,引起眼的结构和功能损害。眼外伤根据外伤的致伤因素,可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中度伤包括眼睑及泪小管撕裂伤、眼睑Ⅱ度热烧伤、球结膜撕裂、角膜浅层异物等;⑦防止睑球粘连: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每日用玻璃棒分离。
-
泪小管断裂
泪器损伤常与眼睑外伤有关。泪小管损伤通常是眼部钝挫伤所致,但也可由锐器切割伤所引起。2.泪小管断裂常伴有颜面部及眼睑损伤;4.伴有内眦韧带断裂时泪点有移位现象;5.泪道检查:泪小管离断。3.预防感染。3.严重眼部挫伤病例,应注意有无眼球破裂,检查包括“A”、“B”或“C”。疗效评价1.治愈:伤口愈合,无溢泪。
-
结膜吸吮线虫
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callipaedaRaillietHenry,1910)主要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眼部,也可寄生于人眼,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thelaziasis)。雌虫较大,长6.2~结膜吸吮线虫的致病与诊断成虫多寄生于人眼结膜囊内,以上穹窿部外眦侧为多见,其次为眼前房、泪小管及眼睑乳突状瘤内,也可能寄生于泪腺、结膜下及皮脂腺管内。
-
泪道
概述:泪道(lacrimalpassage)是由泪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组成的泪液的排出通道。中医将狭义泪点、广义泪道称为泪窍、泪堂、泪膛、泪孔。泪点:泪点是引流泪液的起点,位于上、下睑缘内侧端乳头状突起上,直径约0.2—0.3毫米。溢泪的产生:正常情况下,依靠瞬目和泪小管的虹吸作用,泪液自泪点排泄至鼻腔。
-
泪膛
泪道(lacrimalpassage)是由泪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组成的泪液的排出通道。中医将狭义泪点、广义泪道称为泪窍、泪堂、泪膛、泪孔。泪点:泪点是引流泪液的起点,位于上、下睑缘内侧端乳头状突起上,直径约0.2—0.3毫米。溢泪的产生:正常情况下,依靠瞬目和泪小管的虹吸作用,泪液自泪点排泄至鼻腔。
-
泪器
泪道由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内侧位于提上睑肌上;浅头起于睑内侧韧带,深头起于泪隔。上下睑之Horner肌有一共同起点,位于后泪嵴之上2/3部稍后,除部分肌纤维加入睑板前肌(为该肌之深头)形成该肌主体外,Horner肌一方面分出肌纤维束呈螺旋状插入上下泪小管周围黏膜下之结缔组织中,使其与泪小管紧密相连。
-
泪道探通术
手术名称:泪道探通术别名:泪小管探通术分类:眼科/泪器手术ICD编码:09.4201概述:先天性泪道阻塞一般在出生后半个月左右开始,可表现为流泪、分泌物多。3.新生儿泪囊炎,由于鼻泪管先天膜闭,压挤泪囊部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经局部按摩并滴抗生素眼液治疗无效、又经适当加压冲洗泪道后仍不通者。
-
下睑缘广泛复合痣切除及成形术
手术名称:下睑缘广泛复合痣切除及成形术分类:眼科/眼睑手术/眼睑全层缺损再造术/下睑全层缺损再造术/作补充切口的直接缝合ICD编码:08.2506概述:病例:女性,35岁。麻醉和体位:表麻及浸润麻醉。3.从内眦部正常的泪小管部剪除,部分泪小管及泪小点均被切除,使色素痣内侧彻底切除(图8.1.20.2.1.2-3)。
-
泪道疾病
急性泪囊炎诊断1.须与内眦部麦粒肿鉴别(新生儿泪囊炎,须注意有无上颌骨骨髓炎),并检查是否形成脓肿。2.耳鼻喉科会诊,如有萎缩性鼻炎、鼻息肉、鼻甲肥大、筛窦炎等,先予治疗。3.必要时行泪道碘油造影。泪小管及鼻泪管阻塞诊断1.压迫泪囊或冲洗泪道,注意有无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溢出,排除泪囊炎。
-
泪道冲洗术
泪道冲洗术是通过将液体注入泪道疏通其不同部位阻塞的操作技术,即可作为诊断技术,又可作为治疗方法。泪道冲洗术应用解剖学基础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鼻泪管为连接泪囊下端的膜性管,上部包埋在骨性管腔中,下部逐渐变细进入鼻外侧壁粘膜内,开口于下鼻道的外侧壁。进针时注意深度以免损伤粘膜。
-
KTP激光泪道疏通术
手术名称:激光泪道疏通术别名:KTP激光泪道疏通术分类:眼科/泪器手术/激光治疗泪道阻塞ICD编码:09.5201概述:激光技术近10年来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包括眼科在内的医疗领域。2.泪小管阻塞。即探针要以泪囊鼻侧骨壁为支点,将针尾作90°旋转,紧贴额际,感知探针由骨窝滑入鼻泪管后,再向下推进,直抵阻塞部。
-
激光泪道疏通术
手术名称:激光泪道疏通术别名:KTP激光泪道疏通术分类:眼科/泪器手术/激光治疗泪道阻塞ICD编码:09.5201概述:激光技术近10年来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包括眼科在内的医疗领域。2.泪小管阻塞。即探针要以泪囊鼻侧骨壁为支点,将针尾作90°旋转,紧贴额际,感知探针由骨窝滑入鼻泪管后,再向下推进,直抵阻塞部。
-
泪囊摘除术
3.用剪开剪开浅筋膜达皮肤切口全长。使泪囊颞侧壁除泪总管处处全部自泪囊窝分离,必要时自下泪小管插入一泪道探针,帮助识别(图5)。分离时紧靠骨壁上下划动,上至泪囊顶部,下至鼻泪管上口,后达泪后嵴。3.勿穿破眶隔在分离泪囊颞侧壁时,应十分仔细,切勿过分向外分剪,否则会穿破眶隔,致眶部脂肪组织疝入泪囊窝内。
-
溢泪症
凡泪道任何部分发生功能障碍,导致泪液外溢者为溢泪。5.冲洗液自上泪小点返回,同时有粘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流出,为鼻泪管阻塞,同时合并慢性泪囊炎(图4-1)(三)必要时可作X线碘油造影,用泪囊冲洗针头通过泪小管将造影剂注入,立即摄取前后位和侧位照片各一张,可了解泪道阻塞部位及泪囊的大小。
-
日间手术推荐目录(2022年版)
基本信息:《日间手术推荐目录(2022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22年1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日间手术推荐目录(2022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2〕38号)印发。
-
泪道阻塞
泪道阻塞是因泪道阻塞,使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流至面颊称为泪溢。(3)鼻泪管阻塞:从下泪点进针,先略顺利,后从上泪点流出,无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返流;5.泪道X-线碘油造影检查明确阻塞部位。3.轻度泪道阻塞者,用探针探通扩张,重者可行泪道插管术,或其他人工泪道插管,泪小管严重阻塞行结膜泪囊吻合术。
-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
3泪道探查冲洗:鼻泪管不通,或不畅,但泪点正常,泪小管、泪总管通畅。必要时做泪道CT造影+三维重建检查、泪道超声检查、泪道磁共振检查进一步明确。4.术中用药:必要时给镇静药、镇痛药、止血药和降血压药。2.术后用药:术眼点抗菌眼药和全身应用抗菌药3~docx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路径表单.
-
泪道冲洗法
概述:泪道冲洗法(irrigationoflacrimalpassage)是指用具有治疗或清洗泪道作用的药液冲洗泪道以治疗眼病的方法。1%地卡因溶液点眼2次,或用蘸有地卡因溶液的短棉签,夹在大眦头上下泪点之间。如鼻咽部无水,冲洗液自原泪点或上泪点射出,或觉有坚韧的抵抗感,进水阻力很大,则可能为泪小管阻塞。
-
泪道阻塞或狭窄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泪道起始部(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管径窄细,位置表、浅,并与结膜囊相通,容易受到炎症、外伤影响而发生阻塞。1、婴儿泪溢泪液排出部在胚胎成长中逐渐形成,其中鼻泪管形成最迟,常常到出生时鼻泪管下段五仍有一粘膜襞(Hasner瓣)部分或全部遮盖鼻泪管开口,一般在出生后数月内可自行开通。
-
泪囊瘘管切除术
泪道周围组织(内眦区):泪道周围组织对泪液的导流起重要作用。浅头起于睑内侧韧带,深头起于泪隔。上下睑之Horner肌有一共同起点,位于后泪嵴之上2/3部稍后,除部分肌纤维加入睑板前肌(为该肌之深头)形成该肌主体外,Horner肌一方面分出肌纤维束呈螺旋状插入上下泪小管周围黏膜下之结缔组织中,使其与泪小管紧密相连。
-
泪囊瘘管摘除术
泪道周围组织(内眦区):泪道周围组织对泪液的导流起重要作用。浅头起于睑内侧韧带,深头起于泪隔。上下睑之Horner肌有一共同起点,位于后泪嵴之上2/3部稍后,除部分肌纤维加入睑板前肌(为该肌之深头)形成该肌主体外,Horner肌一方面分出肌纤维束呈螺旋状插入上下泪小管周围黏膜下之结缔组织中,使其与泪小管紧密相连。
-
冲洗法
6(8):19)苍术、百部、蛇床子、黄柏、苦参、连翘各15g,荆芥lOg,枯矾5g,土槿皮15g,上药煎浓成250ml,冲洗阴道,每日2次,6天为1疗程。耵耳:耵耳冲剂(《中国民间疗法》)生理盐水,用20ml针管上连接2.5cm长的细橡皮管或钝针头,针管内盛生理盐水,水温与体温相近,循外耳道上壁冲洗,冲至耵聍出来为止。
-
眼睑外伤
眼睑挫伤致小血管破裂,常引起眼睑水肿和出血。提上睑肌断裂时应进行修复,以免上睑下垂。有伤口的睑裂伤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严重挫伤或锐器切割伤时,可出现睑皮肤全层裂伤,实质深达肌层、睑板的睑结膜。内眦部睑缘撕裂可造成泪小管断裂,愈合后会出现眼睑畸形和泪溢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