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共分离出10个需氧菌株和35个厌氧菌株。如有血行播散,可引起败血症表现。中央性骨髓炎病变区面部肿胀、口内牙龈红肿、龈袋溢脓,牙极度松动,下颌骨可有下唇发麻,上颌骨可伴上颌窦化脓体征,颌骨X线照片容易明确诊断。涂片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时,可能为厌氧菌感菌感染(多为拟杆菌属),可用青霉素静注同前述。
-
颌骨骨髓炎
临床上以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为多见。病因病理病机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即牙源性、损伤性及血源性。牙源性颌骨骨髓炎多见,这与下颌骨皮层骨骨质致密、周围有肥厚肌肉及致密筋膜附着,髓腔脓液积聚不易穿破引流等因素有关。下牙槽神经受累时,可有患侧下唇麻木。瘘管,经常溢脓,甚至排出小块死骨。
-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中央性骨髓炎的X线片早期无变化,2-4周后可见骨质疏松密度减低区,2-3个月后,显示骨破坏局限有死骨形成或病理性骨折。此时患者全身及局部症状缓解,口内或颌面部有瘘管长期流脓,有时混杂有小块死骨,探查瘘管可触及粗糙骨面或活动死骨块,严重者有大块死骨形成或发生病理性骨折,出现咬合错乱及棉布畸形。
-
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周围肌肉及筋膜较厚,因此脓液不易引流;一旦引起感染易使血管发生栓塞,形成大块死骨。病因病理病机:发病原因多见牙源性感染,多由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牙齿感染的牙槽脓肿、牙周感染及间隙感染所致。由于炎症向周围扩散因而可出现颌面肿胀,如感染波及咀嚼肌又可出现牙关紧闭。
-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由微生物、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颌骨的化脓性感染,称为颌骨骨髓炎,包括骨膜、骨皮质和骨髓整个骨的炎症。临床病理特点主要是间隙感染,如咬肌间隙和翼下颌间隙脓肿,脓肿未能及时排出,则会溶解骨膜,使骨皮质的营养中断,发生脱钙、疏松、软化,形成表浅的小块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