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型病毒性肝炎检测
正常值:抗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酶联免疫夹心法)阴性免疫粘附血球凝集试验(IAHA)阴性。本试验发病一个月后才出现阳性,早期诊断意义不大。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病毒性传染病免疫学检测化验类别一:传染病免疫学检查化验类别二: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老年人帕金森病
有关氧化应激与自由基假说引起神经元变性在PD中仍在争论之中。处理困难,可试用DA受体激动剂。通过定期就诊,检查体内相关酶及激素水平变化,必要时做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纹状体早期功能是否受损等措施进行保护性、预防性治疗,干扰病因、病理机制,即干扰神经细胞的死亡,阻止或至少减慢本病的进展。美国20.5;
-
钩端螺旋体病凝集溶解试验
别名: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检查名称:钩端螺旋体病凝集溶解试验分类:血清学检查凝集试验钩端螺旋体病凝集溶解试验的原理:钩端螺旋体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相遇,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下,可发生凝集现象,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明显可见。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每高倍视野不少于50条,运动活泼并无自凝的,即可作为活抗原。
-
弓形体病的染色试验(DT)
别名:DT正常值:≤1:4。重复测定,效价上升4~初生婴儿的抗体可来自母体,如4个月后重复检查,抗体效价仍高可确定为感染。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原虫与寄生虫传染病免疫学检测化验类别一:传染病免疫学检查化验类别二:原虫与寄生虫传染病免疫学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巨细胞病毒性葡萄膜炎
概述: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一种疱疹病毒,在免疫功能正常者它一般不引起疾病,在免疫功能受抑制者可以引起胃肠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肺部疾病和视网膜炎,其中视网膜炎为最常见的疾病,也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最常见的机会感染和致盲原因。此药可引起肾功能障碍,并可引起葡萄膜炎。
-
巨细胞病毒性色素层炎
概述: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一种疱疹病毒,在免疫功能正常者它一般不引起疾病,在免疫功能受抑制者可以引起胃肠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肺部疾病和视网膜炎,其中视网膜炎为最常见的疾病,也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最常见的机会感染和致盲原因。此药可引起肾功能障碍,并可引起葡萄膜炎。
-
嗜异性凝集吸收试验
概述:人、动物、植物、微生物间存在一种嗜异性抗原(Forssmanantigen,F.antigen),可激发机体产生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嗜异性抗体(嗜异性凝集素)(Forssmanantibody,F.antibody),除与相应抗原起反应外,还能与其他动物的红细胞或组织浸液等发生反应。取该血清按初步嗜异性凝集试验复测抗体效价。
-
登革热
在太平洋岛屿和我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则以白纹伊蚊为主。若患者有符合登革热诊断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再加上血清中抗登革病毒IgM抗体阳性,或双份血清,恢复期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更高增长,或在血清中分离出登革病毒,则可明确诊断,成为确诊病例。本病通常预后良好,病死率约为3/10万。
-
波尔加热
在太平洋岛屿和我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则以白纹伊蚊为主。若患者有符合登革热诊断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再加上血清中抗登革病毒IgM抗体阳性,或双份血清,恢复期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更高增长,或在血清中分离出登革病毒,则可明确诊断,成为确诊病例。本病通常预后良好,病死率约为3/10万。
-
古典五天热
在太平洋岛屿和我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则以白纹伊蚊为主。若患者有符合登革热诊断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再加上血清中抗登革病毒IgM抗体阳性,或双份血清,恢复期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更高增长,或在血清中分离出登革病毒,则可明确诊断,成为确诊病例。本病通常预后良好,病死率约为3/10万。
-
空肠弯曲菌
有荚膜,不形成芽胞。本菌在普通培养基上难以生长,在凝固血清和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36小时可见无色半透明毛玻璃样小菌落,单个菌落呈中心凸起,周边不规则,无溶血现象。血清学检查发病一周后,血清内可出现抗体,主要为lgm,可用间接血凝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检测特异性抗体效价,正常人或带菌者血清效价可达1:2~
-
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类别:生物制品。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本品系由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献血员后采集的含有一定乙型肝炎抗体效价的血浆或血清,按低温乙醇法制备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其中丙种球蛋白在90%以上。1.2.3半成品检定除菌过滤后每批半成品应进行理化检定、抗-HBs效价测定、无菌试验及热原质试验。采用四点法或五点法。
-
乙肝免疫球蛋白
类别:生物制品。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本品系由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献血员后采集的含有一定乙型肝炎抗体效价的血浆或血清,按低温乙醇法制备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其中丙种球蛋白在90%以上。1.2.3半成品检定除菌过滤后每批半成品应进行理化检定、抗-HBs效价测定、无菌试验及热原质试验。采用四点法或五点法。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类别:生物制品。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本品系由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献血员后采集的含有一定乙型肝炎抗体效价的血浆或血清,按低温乙醇法制备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其中丙种球蛋白在90%以上。1.2.3半成品检定除菌过滤后每批半成品应进行理化检定、抗-HBs效价测定、无菌试验及热原质试验。采用四点法或五点法。
-
上生甘迪
类别:生物制品。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本品系由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献血员后采集的含有一定乙型肝炎抗体效价的血浆或血清,按低温乙醇法制备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其中丙种球蛋白在90%以上。1.2.3半成品检定除菌过滤后每批半成品应进行理化检定、抗-HBs效价测定、无菌试验及热原质试验。采用四点法或五点法。
-
病毒性心肌炎
晚近,Deguchi对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心内膜心肌活检,在电镜下发现有病损心肌细胞与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相集聚,有抑制性T细胞增加,表明细胞免疫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⑥免疫核糖核酸3mg,每2周皮下或肌内注射1次,共3个月,以后每月肌内注射3mg,连续6~静脉滴注为5%葡萄糖液500ml内加黄芪注射液4~
-
疟疾抗原抗体血清学检查
对恶性疟疾患者抗体效价≥1:80时,可认为是带虫者或近期感染疟疾的标志。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原虫与寄生虫传染病免疫学检测化验类别一:传染病免疫学检查化验类别二:原虫与寄生虫传染病免疫学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黑色病
因病死后全身皮肤呈黑紫色,故有“黑色病”之称。肺鼠疫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上有发热、全身毒血症状,急性淋巴结炎或咳嗽,胸痛,咳血痰,呼吸困难等表现应怀疑为鼠疫,确定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出鼠疫杆菌和(或)检测血清特异性F1抗体,效价≥1∶100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补液、输血或血浆。
-
肺鼠疫
因病死后全身皮肤呈黑紫色,故有“黑色病”之称。肺鼠疫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上有发热、全身毒血症状,急性淋巴结炎或咳嗽,胸痛,咳血痰,呼吸困难等表现应怀疑为鼠疫,确定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出鼠疫杆菌和(或)检测血清特异性F1抗体,效价≥1∶100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补液、输血或血浆。
-
流产
如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可能遗留生殖器官炎症,或因大出血而危害孕妇健康,甚至威胁生命;5.疑ABO血型不合者,进一步检查抗体效价。如经检查排出组织已见到完整胎囊、蜕膜或胎儿胎盘,结合症状及检查,必要时B超检查证实,可诊断为完全流产;但两者在流产过程中仍包含有以上临床分型。静脉或肌注催产素或垂体后叶素10U。
-
莱姆心炎
1982年Burgdorfer白蜱和病人的标本中找到并分离出螺旋体,经超微结构和DNA分析证实为疏螺旋体,并以其名字命名。第Ⅰ、Ⅱ期病人的全血、脑脊液以及移行性红斑处皮肤接种后,均可获阳性。如在流行地区,多发季节,曾被蜱叮咬过,出现游走性红斑和心脏异常表现,血清特异性IgM和IgG增高,均支持本病诊断。
-
莱姆心脏炎
1982年Burgdorfer白蜱和病人的标本中找到并分离出螺旋体,经超微结构和DNA分析证实为疏螺旋体,并以其名字命名。第Ⅰ、Ⅱ期病人的全血、脑脊液以及移行性红斑处皮肤接种后,均可获阳性。如在流行地区,多发季节,曾被蜱叮咬过,出现游走性红斑和心脏异常表现,血清特异性IgM和IgG增高,均支持本病诊断。
-
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
概述:登革热(denguefever)和登革出血热(denguehenorrhagicfever,DH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3.出疹期皮疹于发病后2~(二)病毒分离取早期病人血液,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分离病毒后须经型特异性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定。如休克或出血处理得当,则病死率可降至5%~
-
新生儿溶血病
在血清胆红素中,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适应证为:①产前已基本明确诊断,脐血胆红素>68.4μmol/L,血红蛋白<120g/L,伴有肝脾大、水肿或心力衰竭者。预后及预防:预后:一般ABO溶血病较Rh溶血症患儿病情轻,进展慢,经积极救治大多预后良好,但若已发生胆红素脑病则常有不可逆的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
-
溶血性乙型脑炎补体结合试验
概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该病毒产生的血凝素能使雏鸡、鸽、鹅和绵羊等红细胞凝集。(2)抗原滴定,用倍比稀释的抗原和抗血清作方盘滴定,凡能与最高稀释度血清结合而出现完全不溶血的最高稀释度抗原量为1U,如1∶16为1U抗原,实验用2U即1∶8稀释抗原。
-
EB病毒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故名。囊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组成,其上有病毒编码的膜糖蛋白,有识别淋巴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及与细胞融合等功能。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