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节
肌节是由Z线将肌原纤维分成的一系列的重复单位,每个肌节的长度约2μm,含有一个完整的A带和两个二分之一I带,肌节是肌收缩的基本单位。
-
肌组织
肌组织是由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组成。每条肌原纤维都显有明暗相间的横纹,由于平行的各条肌原纤维上的明带和暗带都分别在同一平面上,这就使整个肌纤维呈现明暗相间的横纹。肌质网不发达,无横管,仅肌膜向内凹陷形成许多小凹,所以肌管系统极不完备。此类平滑肌有自动节律性兴奋和收缩,在功能上接近心肌;
-
改良的Stanisavljvic手术
手术名称:先天性髌骨脱位手术复位术别名:改良的Stanisavljvic手术;关于先天性髌骨脱位的发病机制,Stanisavljvic等(1976)提出,本病的发生与胚胎时期组成股四头肌和髌骨的肌节(myotome)内旋障碍所致。5.加强髌骨内侧结构:沿髌内侧切开关节囊及滑膜,探查膝关节,如有病变给予相应处理,缝合滑膜。
-
先天性髌骨脱位手术复位术
手术名称:先天性髌骨脱位手术复位术别名:改良的Stanisavljvic手术;关于先天性髌骨脱位的发病机制,Stanisavljvic等(1976)提出,本病的发生与胚胎时期组成股四头肌和髌骨的肌节(myotome)内旋障碍所致。5.加强髌骨内侧结构:沿髌内侧切开关节囊及滑膜,探查膝关节,如有病变给予相应处理,缝合滑膜。
-
肌联蛋白
肌联蛋白是骨骼肌纤维中第三类丰富蛋白质,它的分子量为2700kDa(25,000多个氨基端),长度为1μm,约占肌节的一半。肌联蛋白源自M线,并沿肌球蛋白纤维伸展,通过肌节的A带,最后到达Z线。肌联蛋白是高度弹性的分子(伸展时比原长度多出3μm),因此在肌收缩和舒张时保持肌球蛋白纤维位于肌节的中心。
-
细肌丝
细肌丝是组成肌节的肌动蛋白丝。生化分析表明细肌丝由三种蛋白组成,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它约占肌原纤维的总蛋白的25%。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所有细肌丝的极性相同,一端与Z线相连,另一端靠近肌节的中心,即()端靠近Z线。另两种蛋白是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
肌营养不良症
疾病早期的肌纤维有再生现象,表现为肌浆的嗜碱染和肌核与核仁的增大、晚期病者,肌纤维极不规则,甚至消失,完全脂肪和结缔组织替代,各种不同类型之肌营养不良,在光镜上尚有细微差别,假胀大型萎缩肌纤维呈圆形,而肩肱型萎缩肌纤维呈角状,肢带型肌纤维之萎缩成角状,园形者均有。
-
粗肌丝
粗肌丝是组成肌节的肌球蛋白丝。由于构成粗肌丝的肌球蛋白是首尾排列的,所以粗肌丝是双极性的。头部露在外部,成为与细肌丝接触的桥,头部激活后有ATP酶的活性,引起肌收缩。估计每个粗肌丝由几百个(250~
-
伴肌动蛋白
伴肌动蛋白是存在于肌节中的另一种大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00kDa。伴肌动蛋白形成长的非弹性纤维,具有多个重复的肌动蛋白结合结构域,并且从Z线开始,沿细肌丝向中心区伸展。每个伴肌动蛋白纤维的长度与相邻的肌动蛋白长度相等,因此推测,伴肌动蛋白纤维相当于一把分子尺,调节肌纤维成熟时肌动蛋白单体装配成细肌丝的长度。
-
花鲈
花鲈是鲈形目叉鲈尾科Percichthyidae鲈属的1种。犁骨和腭骨具绒毛牙;前鳃盖骨后缘具细锯齿,隅角处具钝棘;背鳍2个,仅在基部相连;尾鳍叉状;分布于东亚中国、朝鲜及日本的近岸浅海;当成鱼体长达600毫米左右时,生殖腺成熟,秋末于河口处产卵。4.60毫米,体上色素甚浓,肌节1918=37。孵化5日左右,卵黄及油球吸收殆尽。
-
头索类
头索类为文昌鱼(蛞蝓鱼)这一类动物,原索动物门的一个亚门。也称无头类(Acrania)、体长数厘米,左右对称,体侧扁,两端尖,呈鱼形或柳叶状,背壁较厚,约有60个<形的肌节,前后排列。体腔的废物由有管细胞(肾管)排入围鳃腔。文昌鱼型的循环系为闭锁血管系,心脏分化程度低,没有红血球,有肝脏和肝门(静)脉。
-
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Kolliker'scolumn)呈红点状,在肌纤维外面有少量的结缔组织称肌内膜。骨骼细胞得收缩单位,myofibrils,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装而成,粗肌丝的成分是肌球蛋白,细肌丝的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辅以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骨骼肌的肌原纤维的单位是肌节,藉Z膜隔开,其中央有A带,两侧有I带。
-
七鳃鳗
拼音名:QīSāiMán英文名:lamprey别名:七星子鱼、八目鳗、七星鱼、七星鳗来源:药材基源: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全体。肌节自最后鳃孔至肛门红75节。前、后部渐低,后部与尾鳍相连,鳍条软而细密。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部分时期栖息于海中成长后于4-5月回游至浅水河流中砂砾底产卵。鱼皮含维生素B1、B12。
-
自体形成
自体形成(self-organization)某胚区形态雏形(pattern)的形成,是由其胚区本身固有条件决定的,而不是外部因素的作用,这一现象过程,在发生学上称为自体形成。例如对蝾螈预定外胚层的外植体,用氨处理而使之发生神经化时,则常之是眼、前脑、鼻等以一定的排列而分化;
-
背部化
在脊椎动物的个体发生中,某胚区本身具有腹侧发生或侧面发生的倾向,当接受来自胚区外的影响而采取背侧发生的时候,就把这种基于发生方式变动而产生的背区内的变化称为背部化。另外腹侧中胚层对其本身的血岛和体腔壁的形成员具有很强的倾向,但如用氨或乳酸等进行刺激,则可抑制其血岛等的分化,而产生脊索和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