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性脑炎
疾病分类:精神科疾病概述:不同的病毒,其传染途径、好发季节和好发年龄不同。疾病描述:病毒性脑炎系指由病毒直接感染所致,可分为流行性脑炎(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或称日本乙型脑炎)和散发性脑炎(例如腮腺炎病毒脑炎)。2.抗病毒治疗(1)由疱疹病毒引起的脑炎可以用碘甙(疱疹净),剂量为每日50~d),静脉滴注,7~
-
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2010年版)(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2月10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内科专业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6号)印发。(5)头颅CT/MRI;(6)脑脊液病原学检查。2.渗透性脱水利尿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和速尿等。4.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等。
-
病毒性脑膜炎
病因:随着病毒学研究特别是组织细胞培养,血及脑脊液感染病原学检测技术的发展,现已明确,本病大多数为肠道病毒感染,其次为腮腺炎病毒及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少数为疱疹性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及水痘带状疱带状疱疹病毒。病毒性脑膜炎:急性起病,或先有上感或前驱传染性疾病。但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
-
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请及时总结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反馈我部医政司。4.头颅CT/MRI检查可显示脑水肿、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实质)病变。(3)可选用的其他抗病毒药物:①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每次5mg/kg体重,每12小时1次,每次静滴1小时以上,疗程14-21日。对本品或阿昔洛韦过敏者禁用,肾功能减退者剂量应酌减。
-
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气分析、血乳酸、血氨、自身抗体、甲状腺相关抗体;:1.抗病毒药物:阿糖腺苷、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或利巴韦林等。3.渗透性脱水利尿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和速尿等。5.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等。6.保护脏器功能、营养神经药物7.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相关药物。
-
病毒性脑炎和病毒性脑膜炎
3、若脑部病变主要累积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统,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如狂躁、幻觉、势语、以及定向力、计算力与记忆力障碍等,伴发热或无热,多种病毒可引起此类表现,但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最严重,该病毒脑炎的神经细胞内易见含病毒抗原颗粒包涵体,有时被称为急性包涵体脑炎,常合并惊厥与昏迷,病死率高。
-
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
4.抗癫痫治疗:可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静脉/口服抗癫痫药物或麻醉药物治疗5.对症支持治疗:呼吸循环支持、脱水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控制体温,如合并其它感染,根据药敏结果可使用抗生素6、合并症治疗:如:器质性精神障碍、消化道出血、高血糖、营养支持(重症脑炎静脉营养氨基酸、脂肪乳能否纳入报销范围?
-
脑炎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
根据起病特点可分为急性脑炎和慢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多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相应的神经精神症状。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含病毒颗粒和抗原的包涵体是最具特征性病理改变。2.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对因治疗一线免疫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
-
感染中毒性脑病
概述:感染中毒性脑病亦称急性中毒性脑炎,系急性感染毒素引起的一种脑部中毒性反应。三、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起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和呕吐,可迅速出现惊厥、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明显,脑脊液改变显著,白细胞数明显增加,中性粒细胞占绝对优势,有时白细胞内还可见吞噬的细菌,蛋白量增高,糖及氯化物下降。
-
脑炎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根据起病特点可分为急性脑炎和慢性脑炎。主要病理改变是脑组织出血坏死、水肿软化,双侧大脑半球均可呈弥漫性受累,常呈不对称分布,以颞叶内侧、边缘系统和额叶眶面最为明显,亦可累及枕叶,脑实质出血性坏死是一重要病理特征。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含病毒颗粒和抗原的包涵体是最具特征性病理改变。
-
WNV
人感染西尼罗河病毒后,病毒先在外周血中复制增殖,有一个短暂的病毒血症过程,然后病毒侵入外周淋巴结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靶器官组织,导致疾病产生。西尼罗河病毒性脑炎潜伏期2-14天,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状,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病变主要集中于丘脑、中脑和脑干等部位。
-
西尼罗河病毒
人感染西尼罗河病毒后,病毒先在外周血中复制增殖,有一个短暂的病毒血症过程,然后病毒侵入外周淋巴结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靶器官组织,导致疾病产生。西尼罗河病毒性脑炎潜伏期2-14天,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状,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病变主要集中于丘脑、中脑和脑干等部位。
-
希尔德病
视力障碍可早期出现如视野缺损、同向性偏盲及皮质盲等,也常见痴呆或智能减退、精神障碍、皮质聋、不同程度偏瘫或四肢瘫和假性延髓性麻痹等,也可有癫痫发作、共济失调、锥体束征、视盘水肿、眼肌麻痹或核间性眼肌麻痹、眼球震颤、面瘫、失语症和尿便失禁等。MRI可见脑白质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弥漫性病灶。
-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疗法
名称: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疗法别名:IVIG概述:免疫球蛋白是由免疫系统体液免疫分支中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具有抗原特异性的免疫物质。IVIG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常见不良反应:无明显副作用,少数出现下列反应:(1)非过敏反应:最常见,其特征是在注射后最初30分钟内出现背痛、腹痛、恶心、呕吐。
-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由节肢动物传播的流行性脑炎以及变应性脑炎,接种后脑炎不在本文范围内)。亦可见颅神经损害征、共济失调、不自主动作等,多数病儿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常有病理神经反射,病变若波及脑膜,可出现脑膜刺激征诊断依据1.起病急、常有病毒感染史。(2)脑脊液正常。
-
尼帕病毒
系统学研究发现,尼帕病毒属于副粘病毒,在现有的副粘病毒科成员中,尼帕病毒与亨德拉病毒亲缘关系最近,同被归为亨尼病毒属。嗜神经向性,病毒核衣壳集中在神经胶质细胞中、大脑皮质、脑干中,并延伸至实质组织,呈现弥散性血管炎,并伴有广大区域稀疏坏死,从而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
NiV
系统学研究发现,尼帕病毒属于副粘病毒,在现有的副粘病毒科成员中,尼帕病毒与亨德拉病毒亲缘关系最近,同被归为亨尼病毒属。嗜神经向性,病毒核衣壳集中在神经胶质细胞中、大脑皮质、脑干中,并延伸至实质组织,呈现弥散性血管炎,并伴有广大区域稀疏坏死,从而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
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脑炎
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脑炎是一组以蚊或蜱为传播媒介、由披膜病毒科和布尼亚病毒科的某些病毒引起的脑炎。脑(皮质和基底神经节)和脊髓有局灶性神经元的坏死、小神经胶质细胞的浸润、血管周围白细胞袖套状聚集等。神经系统体征有颈强直、反射减弱或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震颤、肌肉颤搐、痉挛性瘫痪等。
-
西尼罗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西尼罗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有包膜的正链RNA病毒。3.人群易感性和抵抗力:人类对该病毒普遍易感。野外作业者如农民、森林工人、园林工作者、建筑工人或旅行者是本病的高危人群。2.西尼罗病毒性脑炎:大约有1/300-1/150西尼罗病毒感染者可发展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或脑膜脑炎,一般统称为西尼罗病毒性脑炎。
-
Creutzfeldt–Jakob氏综合征
概述:又称,亚急性海绵状脑病;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以精神症状、视觉症状及运动症状等三种症状中之一种开始,约50%病例的早期症状为精神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定向力缺失、理解力、判断力、计算力下降以及情绪不稳等。运动症状以步行障碍和不自主运动开始,肌强直、肌萎缩、肌束性震颤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
散发性脑炎
眼球运动障碍、复视、面瘫、吞咽困难等颅神经麻痹症状亦常出现;四、鉴别:需与精神分裂症、其它症状性癫痫和脑膜脑炎、代谢性和中毒性脑病、颅内占位性病变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鉴别。二、适当给予维生素B族、神经营养药物及神经细胞激活剂(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辅酶Q10、脑活素、脑复康),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委内瑞拉马脑炎
疾病代码:ICD:A83.8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委内瑞拉马脑炎(Venezuelanequineencephalitis)是由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蚊媒介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末梢血白细胞轻度增高。流行病学:病人和在疫源地内受染的野生小啮齿动物以及受染的马、骡、驴等带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
-
脑脊液细胞计数
概述:在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细胞很少,其中大多数为淋巴细胞,少数为单核粒细胞,偶见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2)中度升高: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梅毒、结核性脑膜炎等。(3)显著升高:化脓性脑膜炎附注:当摄入布洛芬、磺胺甲噁甲噁唑、舒林酸等药物时,可使脑脊液中巨噬细胞数增加。
-
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
发布通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委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订了一批临床路径;(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
髌阵挛、踝阵挛
两则反射不对称,则表示有器质性疾病。鉴别诊断:(一)中毒性脑病(toxicencephalopathy)有中毒病史,起病多缓慢,定向力障碍、遗忘、欣快、智力低下、眼肌麻痹、共济失调或伴有震颤,有的视网膜伴出血、眼球震颤、幻觉及妄想,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伴有锥体束损害时出现髌阵挛和踝阵挛,四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
-
Fisheer氏综合征
概述:又称,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深反射消失综合征;鉴别诊断:(一)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sclerosingpanencephalitis)是一种慢病毒性脑炎,由麻疹病毒引起。初期以精神症状为主,出现不自主动作是中期的特殊症状,中期之后逐步出现肢体强直、昏迷、颅神经麻痹症状,生理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征。
-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概述:系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性反应,大多数病例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所致。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单份血清/脑脊液抗体滴度≤40,血清中和抗体或补体结合抗体滴度渐增加到4倍以上。二、大剂量激素(氢化可的松100-5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及20%甘露醇静滴降低颅压及减轻脑水肿,必要时颞肌下减压手术。
-
老年人神经梅毒
症状体征症状、体征:因病理和病程不同可分为以下常见类型:1.脑膜及血管梅毒急性梅毒性脑膜炎起病急,有明显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鉴别诊断临床应与病毒性脑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或中毒性脑疝相鉴别。并发症神经梅毒常并发癫痫、视神经萎缩、老年性痴呆、脑梗死等。婚前体格检查应常规包括梅毒血清反应。
-
干扰素(IFN)
α-1b型干扰素,常用于治疗慢性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3.复星实业:公司的γ-干扰素(商品名复星克隆伽玛)是国家二类基因工程新药,又称免疫调节干扰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肝纤维化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在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具有垄断地位,占有近80%左右的市场份额,并且进入各地公费医疗药品目录。(2000.11.14)
-
脑脊液氯化物
脑脊液氯化物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脑脊液氯化物分类:体液和排泄物检查脑脊液检查化验取材:脑脊液脑脊液氯化物的测定原理:硝酸汞滴定法:用标准硝酸汞滴定氯离子,生成可溶而不易解离的氯化汞。130mmol/L化验结果临床意义:(1)减低:①脑部细菌性感染:化脓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尤以结核性脑膜炎时最为明显。
-
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2月10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内科专业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6号)印发。1.必备神经症状和体征:(1)下运动神经元病损特征(包括目前临床表现正常而肌电图异常者)。呼吸肌麻痹者须机械通气维持呼吸。(2)营养支持。
-
细胞计数(脑脊液)
英文名:cellcount[cerebrospinalfluid]别名:脑脊液细胞计数正常值:婴儿:(0~20/mm3)儿童:(0~(3)显著升高:化脓性脑膜炎化验取材:脑脊液化验方法:脑脊液检查化验类别一:体液和排泄物检查化验类别二:脑脊液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颈动脉狭窄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颈动脉狭窄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2月10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内科专业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6号)印发。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化验检查: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抗“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CRP、ESR等;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2010年版)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抗“O”、纤维蛋白原水平;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肿瘤全项、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蛋白C、蛋白S、抗心磷脂抗体、全脑血管造影(DSA)。2.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华法令(每日监测APTT、INR)等。
-
视神经脊髓炎临床路径(2010年版)
2.支持条件:脊髓MRI异常延伸3个椎体节段以上;:根据《中国多发性硬化及相关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的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草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抗核抗体、ENA、ANCA、类风湿因子、甲状腺功能;2.必要时使用丙种球蛋白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A)。
-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临床路径(2010年版)
(4)骨髓穿刺检查(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增多。5.对症治疗:痛性感觉异常患者可予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和苯妥英钠;4.无严重合并疾病或并发症(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心、肺、肝、肾功能衰竭等)。(4)腰穿脑脊液;:1.维生素B12、叶酸。2.铁剂(血红细胞逐步增长患者)。3.胃蛋白酶、稀盐酸合剂(胃酸缺乏患者)。
-
柞蚕蛹脑病
疾病代码:ICD:G93.8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柞蚕蛹脑病是柞蚕养殖区散在发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系由进食柞蚕蛹而诱发。诊断检查:诊断:1.有食用柞蚕蛹史,食后24h内发病。鉴别诊断:本病须与有机汞、有机氯、有机磷中毒、颅后窝病变、病毒性脑炎、急性脑血管病、梅尼埃病等,以及其他锥体外系疾病相鉴别。
-
副肿瘤性斜视性眼肌阵挛-肌阵挛
本病多见于代谢性、中毒性脑病或病毒性脑炎,伴隐匿的恶性肿瘤者不少见,50%以上的眼肌阵挛患儿合并胸部周围神经母细胞瘤。在部分合并有乳腺癌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存在抗-Ri抗体,虽然此抗体在病中所起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但当患者存在副肿瘤性斜视性眼阵挛及小脑性共济失调时,抗-Ri抗体的存在提示有乳腺癌的潜在可能。
-
脑脊液溶菌酶
17500的碱性多肽。脑脊液溶菌酶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脑脊液溶菌酶分类:体液和排泄物检查脑脊液检查化验取材:脑脊液脑脊液溶菌酶的测定原理:溶菌酶与微球菌作用后可使该菌因细胞壁破坏而溶解,致使加样孔周围出现溶菌环。试剂:同免疫比浊法。相关疾病: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
-
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基本信息:《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12月27日《关于印发上消化道出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56号)印发。2.药物治疗: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促动力药、粘膜保护剂;如三九胃泰颗粒等。2.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明显减轻。
-
脑脊液蛋白定量
概述:脑脊液蛋白定量测定有助于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疾病时,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特点。(3)蛋白标准液:取已知浓度的蛋白标准液(总蛋白或白蛋白均可)用无菌的新鲜生理盐水将其稀释成0.40g/L之浓度的溶液,作为标准液。相关疾病: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吉兰-巴雷综合征、脊髓蛛网膜炎、脑出血
-
副肿瘤性斜视性眼阵挛
本病多见于代谢性、中毒性脑病或病毒性脑炎,伴隐匿的恶性肿瘤者不少见,50%以上的眼肌阵挛患儿合并胸部周围神经母细胞瘤。在部分合并有乳腺癌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存在抗-Ri抗体,虽然此抗体在病中所起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但当患者存在副肿瘤性斜视性眼阵挛及小脑性共济失调时,抗-Ri抗体的存在提示有乳腺癌的潜在可能。
-
局方至宝丹
更有牛黄开窍而醒神,熄风而定惊。诸药配伍,为豁痰开窍、清热解毒的重要方剂。局方至宝丹的适应证:适用于温邪内热,传入心包引起的神昏肢冷、谵语妄言、热盛痉厥、小儿急热惊风、痘疹不出。临床用于脑血管意外、肝昏迷、乙型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球菌性脑膜炎、中毒性痢疾、癫痫、小儿热盛惊风等。
-
神经梅毒诊疗规范(2020年版)
神经梅毒早期主要以梅毒性脑膜炎为主,病理可见脑膜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炎症通常侵犯脑膜小血管,促使内皮细胞增生导致血管闭塞从而引起脑和脊髓的缺血坏死。但是,心境障碍患者情感反应是协调的,起病年龄相对较低,且无人格和智能缺损,也无对应的神经系统和实验室检查的阳性表现。5mg/d,喹硫平50~
-
急性病毒性脑炎
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取双份血清作流行性乙型脑炎、腺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以及腺病毒免疫荧光检查、脊髓灰质炎中和试验、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简易快速诊断。1.对症治疗①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2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