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形细胞瘤
Ⅰ级者,在成人多在大脑白质浸润生长,分为原浆型与纤维型两类。肿瘤组织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硬度如橡皮样,一般无出血坏死,但可呈囊性变,一种为囊内含有瘤结节,另一种为肿瘤内含有囊肿。儿童的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CT检查:可见小脑半球或中线部位低密度影,星形细胞瘤I级多无注药后强化,而Ⅱ~
-
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
髓内肿瘤大都以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从外科治疗的观点来看,脊髓髓内肿瘤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质地软的浸润性肿瘤,如恶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此类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常有液化、坏死和囊性变,与正常脊髓组织无明确界限,不可能完全切除;一般取侧卧位。3.脑脊液漏多因硬脊膜和(或)肌肉层缝合不严引起。
-
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下肿瘤手术ICD编码:01.5912概述:小脑半球肿瘤以神经胶质瘤最多见(主要为星形细胞瘤),少数为血管母细胞瘤。毛细胞型属良性,全切后可以治愈。也可事先穿刺,吸出部分囊液再进入囊内,看清瘤结节及其基底,将其完整切除(图4.3.2.1-7B)。
-
神经胶质细胞瘤(胶质瘤)
疾病名称神经胶质细胞瘤(胶质瘤)疾病别名神经胶质细胞瘤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神经胶质瘤亦称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本瘤亦有种植性转移倾向。目前治疗胶质瘤化疗疗效最好的用药方案为阿霉素(每日46mg/m2静脉滴注一次)+VM26(每日60mg/m2静脉滴注2~
-
儿童大脑半球胶质瘤
肢体运动障碍;可合并结节性硬化、多发性硬化和神经纤维瘤病。肿瘤恶性度Ⅱ~小儿恶性胶质瘤术后3年内脑脊液播散率为26%±7%。本组星形细胞瘤5年生存率为52.2%,而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为7.9%。1989年共收治小儿大脑半球胶质瘤280例(侧脑室、底节、胼胝体及丘脑者除外),占小儿颅内肿瘤的14%,占幕上肿瘤的26.3%。
-
脊髓肿瘤(外科)
李有忠等报告17例脊髓髓内肿瘤,9例全部切除,其中室管膜瘤7例,星形细胞瘤1例,血管瘤1例。绝大多数发生在脊髓背侧,并可同时合并小脑部的血管性肿瘤。而室管膜母细胞瘤则分化不良,呈恶性浸润性生长,病程较短。其坏死液化部分的T1、T2加权象信号强度介于肿瘤实质部分与脑脊液之间,而继发脊髓空洞信号与脑脊液相似。
-
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细胞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瘤切除术别名: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细胞瘤切除术;然后在中央前回前2cm处(优势半球病变,注意保留额下回后半)(图4.3.1.1-5),从上向下电凝或夹闭皮质血管,剪开蛛网膜,切开大脑皮质,用脑压板分离脑组织直到大脑内侧面。昏迷或吞咽障碍短时间不能恢复者,肠鸣音恢复后可置胃管鼻饲。
-
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瘤切除术别名: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细胞瘤切除术;然后在中央前回前2cm处(优势半球病变,注意保留额下回后半)(图4.3.1.1-5),从上向下电凝或夹闭皮质血管,剪开蛛网膜,切开大脑皮质,用脑压板分离脑组织直到大脑内侧面。昏迷或吞咽障碍短时间不能恢复者,肠鸣音恢复后可置胃管鼻饲。
-
神经胶质细胞瘤的放射治疗
名称:神经胶质细胞瘤的放射治疗适应证:神经胶质细胞瘤的放射治疗适用于:1.术后瘤床局部照射神经胶质细胞瘤组织学分级相当于Ⅰ级的,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术后有肿瘤残存;禁忌证:1.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3.因脑水肿导致明显颅内压增高,须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脱水利尿剂。4.颅内出血及脑疝。
-
颅内肿瘤性出血
在转移性肿瘤中,以支气管肺癌,黑色素瘤、绒瘤和胃癌最常见,此外,还有肝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2.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仅次于脑实质内出血的另一种类型,多由位于脑表面的肿瘤、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垂体腺瘤和转移癌引起,其中,转移癌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要较原发肿瘤的发生率高。
-
丘脑肿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丘脑肿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上肿瘤手术ICD编码:01.4101概述:丘脑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应用显微剥离器和小棉片紧贴肿瘤表面剥开正常脑组织,如肿瘤为良性或低恶度胶质瘤,争取肿瘤全切或肉眼下全切;5天,脑脊液正常或含血少时,夹闭引流管观察24h。
-
胼胝体和透明隔肿瘤切除术
禁忌症:1.浸润性胼胝体肿瘤晚期,病人不能承受手术者。如硬脑膜外与矢状窦间有出血或渗血,可填入明胶海绵,用细丝线将硬脑膜外层与骨膜或帽状腱膜缝合作悬吊(图4.3.1.10-5)。在大脑镰下多可见到胼胝体肿瘤(图4.3.1.10-6),可将肿瘤表面或包膜上的血管电凝后在囊内或分块切除,并根据肿瘤的性质行全切或部分切除。
-
脑胶质瘤超选择性动脉内化疗
手术名称:脑胶质瘤超选择性动脉内化疗分类:神经外科/介入神经外科治疗ICD编码:38.9101概述:脑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40%。2.凡能合作病人均采用神经安定麻醉加穿刺部位浸润麻醉,以便于术中观察病人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运动等。7.治疗结束,酌情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拔出微导管、导引管与导管鞘,局部压迫15~
-
少枝胶质细胞瘤及间变少枝胶质细胞瘤
疾病代码:ICD:M9450/3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少枝胶质细胞瘤占颅内肿瘤的1.3%~70%,上皮性肿瘤可发生局部颅骨变薄,颅内压增高征象见于30%以上的病人。近年研究认为少枝胶质细胞瘤为化疗敏感性肿瘤,对丙卡巴肼(甲基苄肼)、洛莫司汀与长春新碱系列治疗(简称PCV)反应良好。
-
中枢神经细胞瘤
病理学方面,肿瘤主要部分位于侧脑室内,边界清楚,部分附着侧脑室壁,可起源于透明膈和胼胝体,也可与额叶附着或侵蚀额叶,随着肿瘤生长可向第三脑室阻塞中脑导水管或进入第四脑室,肿瘤阻塞室间孔,第三脑室或中脑导水管时均可引起脑室扩大,产生梗阻性脑积水。
-
椎管内肿瘤的放射治疗
名称:椎管内肿瘤的放射治疗适应证:椎管内肿瘤的放射治疗适用于:1.髓内肿瘤,如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等以及硬膜外恶性转移瘤手术切除十分困难,一般采用术后放射治疗或单纯放射治疗。最好采用高能X射线或Co60γ射线与高能电子线混合线束。4.因脑水肿导致明显颅内压增高,须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脱水利尿药。
-
脊髓肿瘤
概述:脊髓肿瘤是脊髓和马尾神经受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与退变性脊椎病引起者鉴别。而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髓内肿瘤与正常脊髓界限不清,难以准确彻底切除,效果较差。可出现下肢驰缓瘫,肌萎缩,足下垂,腰骶皮节特别是鞍区可有感觉丧失,偶尔出现腰骶、臀、髋或足跟溃疡。
-
糖定量(脑脊液)
②脑或蛛网膜下腔出血。④影响脑干的急性颅脑外伤和中毒。化验取材:脑脊液化验方法:脑脊液检查化验类别一:体液和排泄物检查化验类别二:脑脊液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麻痹性痴呆黑色素瘤弓形体病肺吸虫病脑囊虫病神经梅毒结节病早产儿低血糖糖尿病昏迷
-
小脑蚓部肿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小脑蚓部肿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下肿瘤手术ICD编码:01.5913概述:小脑蚓部以髓母细胞瘤最多,其次为星形细胞瘤等(图4.3.2.2-1,4.3.2.2-2)。取侧位、俯卧位或坐位。如第四脑室脑脊液出路未能打通,必须辅加侧脑室-枕大池分流术。5.小脑延髓池放置引流管,做闭式引流。
-
椎管内肿瘤切除术
按病理分类以神经纤维瘤、脊膜瘤及胶质细胞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及室管膜瘤)3种最为常见。手术步骤1-1椎板切除,显露肿瘤1.切口及椎板减压侧卧位或俯卧位。1-3切除硬脊膜外肿瘤的腹侧部分1-4缝合图1硬脊膜外肿瘤切除术3.后根切断如肿瘤压迫或浸润神经根引起剧痛,其它方法治疗无效时,可同时作受浸润的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
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下肿瘤手术ICD编码:01.5914概述:第四脑室的解剖及第四脑室肿瘤的影像表现见图4.3.2.3-1~取俯卧位或坐位。2.切开脑膜后,如系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可看到蚓部膨隆,或见到肿瘤已由中孔向下、向后突向小脑延髓池,嵌于椎管上端。将两侧深面的供血动脉电凝切断。
-
Lhermitte氏综合征
临床表现:特征为单侧性眼球震颤合并水平性注视麻痹,即当眼球企图水平性向侧方偏斜运动时,单眼或两眼内直肌出现麻痹,集合消失,辐辏功能存在。脑脊液蛋白、主要是IgG增高。起病急骤,往往早期出现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迅速出现双侧颅神经麻痹,伴有一侧或两侧的肢体运动、感觉障碍,症状和体征很少局限于某一部位。
-
象皮病样多发性神经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象皮病样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的皮损常沿神经干分布,多发,为皮内及皮下软性结节、斑块。40%的患者可伴有神经系统病变,最常见者为颅内单个视神经胶质瘤,也可见到星形细胞瘤及Schwann细胞瘤,可发生在周围神经和脊神经上,颅内发生肿瘤可致癫痫发作。本病的病程变化不一。
-
脊髓内肿瘤切除术
18%,多为神经胶质瘤(约占髓内肿瘤的80%以上),其中尤以室管膜瘤为多见,其次为星形细胞瘤,较少见的有血管瘤、脂肪瘤等。如肿瘤只作部分切除,则不缝合硬脊膜。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胶质瘤常境界不清,即使良性肿瘤如上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或与脊髓交织生长的脂肪瘤,大多宜作囊内或大部切除及椎板切除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