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蝮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蝮蛇:拼音名:F Sh 别名:土球子、土谷蛇、土布袋、土狗子蛇、草上飞、七寸子、土公蛇、土虺、灶土蛇、烂肚腹虺来源:有鳞目蝮蛇科蝮蛇Agkistrodonhalys(Pallas),以全体入药。虽然有人认为江苏蝮蛇毒主要也是神经毒(据他们观察呼吸麻痹是主要症状及致死原因),但一般仍认为血循毒是主要的。
-
反鼻蛇
概述:反鼻蛇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名医别录》记载的蝮蛇之别名。化学成分:全体含胆甾醇、牛磺酸、脂肪等。由于血循毒能大量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及缓动素等,破坏红细胞,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浆及体液大量丧失,血容量不足,对心脏也有严重的直接损害,可因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
-
土虺蛇
概述:土虺蛇为中药名,出自《普济方》。药理作用:从蝮蛇毒中分离得到具有抗凝及促进纤溶作用的成分,可作为抗凝和溶血栓药物。由于血循毒能大量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及缓动素等,破坏红细胞,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浆及体液大量丧失,血容量不足,对心脏也有严重的直接损害,可因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
-
土球子
别名:土球子、土虺蛇、反鼻蛇、地扁蛇来源及产地:蝰蛇科动物蝮蛇Agkistrodonhalys(Pallas)除去内脏的全体。内服:浸酒饮;由于血循毒能大量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及缓动素等,破坏红细胞,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浆及体液大量丧失,血容量不足,对心脏也有严重的直接损害,可因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
-
地扁蛇
概述:地扁蛇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名医别录》记载的蝮蛇之别名。别名:土球子、土虺蛇、反鼻蛇、地扁蛇。由于血循毒能大量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及缓动素等,破坏红细胞,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浆及体液大量丧失,血容量不足,对心脏也有严重的直接损害,可因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
-
蛇咬伤
重者出现吞咽困难、声嘶、失语、眼睑下垂及复视。②血循毒,可使伤处肿痛,并向近心侧蔓延,邻近淋巴结也有肿痛;弱阳性者应采取脱敏性注射法,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蛇毒血清稀释20倍,分数次做皮下注射,每次观察10~此外还有一部分新鲜草药也对毒蛇咬伤有疗效,如七叶一枝花、八角莲,半边莲、田薹黄、白花蛇舌草等。
-
毒蛇咬伤·火毒证
定义:毒蛇咬伤·火毒证(venomoussnakebitewithfire-toxinpattern)又称“毒蛇咬伤·血循毒证(venomoussnakebitewithhaematoxinpattern)”是指火毒入络,以伤口疼痛剧烈,出血,皮肤有血疱瘀斑,伤肢水肿明显,内脏、五官出血,发热,少尿无尿,心悸头晕,脉象细数或结代为常见症的毒蛇咬伤证候。可见恶寒发热,口干。
-
毒蛇咬伤
风火毒证/混合毒证:毒蛇咬伤·风火毒证(venomoussnakebitewithpatternofwind-firetoxin)又称“毒蛇咬伤·混合毒证(venomoussnakebitewithpatternofmixedtoxins)”是指风火二毒相兼,入于络脉,以严重的神经毒合血循毒为常见症的毒蛇咬伤证候。苔黄,脉弦数。引动肝风,则惊厥抽搐;重者可有循环衰竭或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