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源性肿瘤
在组织学上,根据组织起源通常将神经源性肿瘤分为三类:①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有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鞘瘤;这些肿瘤呈园形,有完整包膜。在恶性肿瘤中,主要为神经纤维肉瘤及神经母细胞瘤。一般良性神经源性肿瘤,临床多无症状,只是在查体时偶然发现,少数病例自觉有胸痛、胸闷及气短,诊断主要靠X线检查。
-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摘除术
手术名称: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别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摘除术分类:胸外科/纵隔手术/原发性纵隔肿瘤和囊肿的手术治疗/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治疗ICD编码:34.301概述:神经源性肿瘤是纵隔内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15%~另外,磁共振检查还可以将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区别开来。侧卧位,患侧在上。
-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别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摘除术分类:胸外科/纵隔手术/原发性纵隔肿瘤和囊肿的手术治疗/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治疗ICD编码:34.301概述:神经源性肿瘤是纵隔内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15%~另外,磁共振检查还可以将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区别开来。侧卧位,患侧在上。
-
原发性纵隔肿瘤
据上海市胸科医院报道的1228例纵隔肿瘤中,以胸腺瘤最为常见,其次为神经源性肿瘤和畸胎瘤:其他如囊肿,胸内甲状腺,支气管囊肿相对少见。囊壁为纤维组织构成,内壁被覆多层鳞状上皮。X线检查在中纵隔的上中部,气管或大支气管附近,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块状阴影,无分叶或钙化。
-
额筛部脑膜脑膨出颅外修补术
手术名称:额筛部脑膜脑膨出颅外修补术别名:extracranialrepairoffrontoethmoidalencephalomeningocele分类: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鼻部脑膜脑膨出修补术ICD编码:02.1206概述:在胚胎期,若神经管闭合不全,可发生颅裂和脊裂畸形,脑和脑膜经颅裂突出于颅外,便形成了脑膜脑膨出。2.治疗局部感染。
-
纵隔肿瘤及囊肿
疾病分类:胸外科,肿瘤科疾病概述:纵隔肿瘤及囊肿是指纵隔中的异常肿物,可以是先天性组织发育异常形成,也可以为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症状:胸痛、胸闷、咳嗽、咳出毛发、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和全身无力等症状。术后作好气管切开和机械辅助呼吸的准备。7.有恶性变的胸腺瘤、畸胎瘤。
-
膈肌肿瘤
概述:膈肌的原发性肿瘤相当少见,大多是继发于周围的器官和组织,如肺、食管、胃、肝、胆囊、结肠、肋骨、脊柱和后腹膜。多数原发性良性肿瘤为间叶组织,常见的有纤维瘤、脂肪瘤、脂肪黏液瘤、血管瘤、间皮瘤,少数(10%)来自神经组织,如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周边部的膈肌肿瘤,其邻近的一部分胸壁亦应切除。
-
皮样囊肿畸胎瘤
概述:皮样囊肿及畸胎类肿瘤,按国内外统计,在纵隔肿瘤中,仅次于神经源性肿瘤,居第二位、皮样囊肿常以外胚层为主,囊内含有皮脂腺、毛发及胆固醇结晶,畸胎瘤则来自各胚层,除皮脂腺、毛发外,骨、软骨及牙齿,易由X线照片显出,常位于前下纵隔,主要症状为胸骨后闷胀、胸痛及气短。
-
后纵隔肿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后纵隔肿瘤切除术别名:后纵隔肿瘤摘除术分类:胸外科/电视胸腔镜手术/纵隔手术ICD编码:34.303概述:绝大多数后纵隔肿物是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可经VATS切除,尤其肿瘤直径<5.0cm者。仔细检查创面和止血,如果确认无出血和意外的损伤,可不放胸腔引流管,但必须在直视下见到肺复张后缝合切口。
-
额筛部脑膜脑膨出上额部硬脑膜外进路修补术
手术名称:额筛部脑膜脑膨出上额部硬脑膜外进路修补术别名:extraduralrepairoffrontoethmoidalencephalomeningoceleviafrontalapproach分类: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鼻部脑膜脑膨出修补术ICD编码:02.1205概述:在胚胎期,若神经管闭合不全,可发生颅裂和脊裂畸形,脑和脑膜经颅裂突出于颅外,便形成了脑膜脑膨出。
-
后纵隔肿瘤摘除术
手术名称:后纵隔肿瘤切除术别名:后纵隔肿瘤摘除术分类:胸外科/电视胸腔镜手术/纵隔手术ICD编码:34.303概述:绝大多数后纵隔肿物是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可经VATS切除,尤其肿瘤直径<5.0cm者。仔细检查创面和止血,如果确认无出血和意外的损伤,可不放胸腔引流管,但必须在直视下见到肺复张后缝合切口。
-
胃神经纤维瘤
疾病代码:ICD:D13.1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概述:胃神经纤维瘤属神经源性肿瘤,临床少见,占胃良性肿瘤的10%,恶变率高。③突然无原因地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除外其他疾病时。有的带蒂或呈结节状。1例为22岁的男性患者,肿瘤位于胃底部,直径约8cm大小,分别进行胃远端或近端大部切除,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5年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