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囊腺肌增生病
概述:为胆囊壁增生性疾病。病因不明。病理改变为粘膜增生肥厚,罗-阿窦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穿至肌层深部,窦与胆囊腔之间有管道相连,形成假性憩室。分弥漫型、节段型、局限型三型。诊断:1.类似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征象。或无症状。或与胆囊结石并存。2.胆囊造影、静脉胆道造影或ERCP等检查。节段型则呈葫芦形;
-
胆囊平滑肌肉瘤
概述:消化道平滑肌肿瘤是主要起源于平滑肌组织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胃(约占33%)、小肠(37%)、结肠(27%),发生于胆囊者罕见,约占全部平滑肌肉瘤的1%。右上腹钝痛,放射到背部、右下腹及右下腰背部。炎症性肉芽组织常有慢性胆囊炎声像图表现,病变自黏膜面向胆囊腔内突起, 廓线较平滑,黏膜及胆囊壁无破坏。
-
胆囊良性肿瘤
④所谓的乳头状瘤(腺瘤);前者多见,镜下显示呈分支状或树枝结构,带有较细的血管结缔组织蒂与胆囊壁相连,有单层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覆盖,与周围正常的胆囊黏膜上皮移行较好。我国学者则认为,超过10mm者应警惕有恶变,并将该项指标定为重要的手术指征之一。该病多见于胆囊管,占肝外胆道系统GCT的37%。
-
胆囊乳头状瘤
④所谓的乳头状瘤(腺瘤);前者多见,镜下显示呈分支状或树枝结构,带有较细的血管结缔组织蒂与胆囊壁相连,有单层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覆盖,与周围正常的胆囊黏膜上皮移行较好。我国学者则认为,超过10mm者应警惕有恶变,并将该项指标定为重要的手术指征之一。该病多见于胆囊管,占肝外胆道系统GCT的37%。
-
胆囊隆起性病变
④所谓的乳头状瘤(腺瘤);前者多见,镜下显示呈分支状或树枝结构,带有较细的血管结缔组织蒂与胆囊壁相连,有单层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覆盖,与周围正常的胆囊黏膜上皮移行较好。我国学者则认为,超过10mm者应警惕有恶变,并将该项指标定为重要的手术指征之一。该病多见于胆囊管,占肝外胆道系统GCT的37%。
-
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是指胆囊有结石伴有胆囊壁慢性炎症改变。3.胆囊结石伴有并发症时,如急性胆囊炎、胆囊积液或积脓,急性胆石性胰腺炎胆管结石或胆管炎,应即刻行胆囊切除术。用药原则一般症状轻者选用“A”、“B”药物治疗,感染严重者“A”项抗生素无效时,加“C”项药物治疗。3.未愈: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存在。
-
胆囊胆固醇沉积症
胆囊胆固醇沉积症;偶有右上腹轻微压痛,有的可伴有胆囊结石或肝功能异常。预后: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是一种常见的胆囊息肉病,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不会癌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对有明显临床症状、较大的单发息肉、短期迅速增大、胆囊颈息肉以及疑有癌变者,宜行胆囊切除术。
-
胆囊胆固醇沉着病
胆囊胆固醇沉积症;偶有右上腹轻微压痛,有的可伴有胆囊结石或肝功能异常。预后: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是一种常见的胆囊息肉病,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不会癌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对有明显临床症状、较大的单发息肉、短期迅速增大、胆囊颈息肉以及疑有癌变者,宜行胆囊切除术。
-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胆囊胆固醇沉积症;偶有右上腹轻微压痛,有的可伴有胆囊结石或肝功能异常。预后: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是一种常见的胆囊息肉病,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不会癌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对有明显临床症状、较大的单发息肉、短期迅速增大、胆囊颈息肉以及疑有癌变者,宜行胆囊切除术。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日间手术临床路径(2017年版)
预防性用药时机为术前半小时-1小时;:1.为入院当天2.患者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LC手术的特点、LC手术前的注意事项);3.术后6小时可下床活动,8小时可喝水及少量流食;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_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胆固醇沉着症_(ICD-10:K80.203、K82.808、K82.402);
-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
患者禁食4h后注入放射性核素(99mTc)并记录90min,检查发现有排空延迟,对于证实胆总管有部分梗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和85%左右。鉴别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需与乳头括约肌痉挛和牵涉到胆总管的器质性病变进行鉴别。胆囊(管)结石:胆囊(管)结石可导致胆囊扩张,需与高张性胆囊和低动性胆囊进行鉴别。
-
血吸虫病与肝胆疾病
肉芽肿引起门静脉炎与门静脉周围的纤维化,随病程迁延,形成具有血吸虫肝硬化特征性的干线型纤维化及接踵而至的门脉高压症。2.胆系损害与血吸虫病流行程度相比,胆道系统病变则较少见,乃因门静脉系统内的血吸虫卵通过血管吻合支沉积于胆囊和胆管黏膜下层抑或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停留在胆系发育所致。
-
胆囊细胞癌
概述: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carcinomaofthegall-blader)占首位,其它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肉眼观察多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并侵及邻近器官,偶见乳头状突起向胆囊腔内生长者。胆囊颈部癌可直接侵犯或通过淋巴转移发生高位胆道梗阻,临床表现类似肝门部胆管癌。
-
胆囊癌
概述: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carcinomaofthegall-blader)占首位,其它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肉眼观察多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并侵及邻近器官,偶见乳头状突起向胆囊腔内生长者。胆囊颈部癌可直接侵犯或通过淋巴转移发生高位胆道梗阻,临床表现类似肝门部胆管癌。
-
陶瓷样胆囊
疾病别名瓷样胆囊,钙化性胆囊,瓷瓶样胆囊,瓷胆囊,陶瓷样胆囊病,calcifyingcholecystitis疾病代码ICD:K83.8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陶瓷样胆囊(porcelaingallbladder)即胆囊壁的广泛钙化,也称钙化性胆囊、瓷瓶样胆囊、瓷胆囊、陶瓷样胆囊病等。B超、腹平片是常规检查。
-
老年胆囊炎
若胆囊管梗阻而没有胆囊壁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细菌感染,则发展为胆囊积液。脾胃之湿浊可阻碍肝胆气机疏泄,肝胆气郁。其热与脾虚所生之湿蕴蒸,可酿成本病。(2)腹部X线平片:如系慢性胆囊炎,可发现胆结石、胀大的胆囊、胆囊钙化斑和胆囊乳状不透明阴影等。(3)右上腹有压痛、肌紧张,墨菲征阳性,少数可见黄疸。
-
老年人胆囊炎
若胆囊管梗阻而没有胆囊壁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细菌感染,则发展为胆囊积液。脾胃之湿浊可阻碍肝胆气机疏泄,肝胆气郁。其热与脾虚所生之湿蕴蒸,可酿成本病。(2)腹部X线平片:如系慢性胆囊炎,可发现胆结石、胀大的胆囊、胆囊钙化斑和胆囊乳状不透明阴影等。(3)右上腹有压痛、肌紧张,墨菲征阳性,少数可见黄疸。
-
急性胆囊炎
2.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桿菌,产气桿菌,绿脓桿菌等,大多从胆道逆行而来。其特征是胆囊轻度增大、囊壁充血、黏膜水肿,囊壁稍增厚;对有右上腹突发性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体检右上腹压痛和肌卫,Murphy征阳性,白细胞计数增高,B超示胆囊壁水肿,即可确诊为本病。
-
逆行胆囊切除术
7.有伴随病的胆道手术术前准备(1)伴有肝功能障碍的胆道疾病:术前应对病人肝功能进行分析和估价,衡量肝脏有无受损的可靠指标有:血浆蛋白、血清转氨酶、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及活动度、血清胆红素、有无腹水。但临床经验表明,这样做较无门脉高压症的肝硬化胆道手术病人病死率明显增高。术中出血盲目钳夹或缝扎;
-
胆囊切除术逆行法
7.有伴随病的胆道手术术前准备(1)伴有肝功能障碍的胆道疾病:术前应对病人肝功能进行分析和估价,衡量肝脏有无受损的可靠指标有:血浆蛋白、血清转氨酶、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及活动度、血清胆红素、有无腹水。但临床经验表明,这样做较无门脉高压症的肝硬化胆道手术病人病死率明显增高。术中出血盲目钳夹或缝扎;
-
逆行式胆囊切除术
7.有伴随病的胆道手术术前准备(1)伴有肝功能障碍的胆道疾病:术前应对病人肝功能进行分析和估价,衡量肝脏有无受损的可靠指标有:血浆蛋白、血清转氨酶、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及活动度、血清胆红素、有无腹水。但临床经验表明,这样做较无门脉高压症的肝硬化胆道手术病人病死率明显增高。术中出血盲目钳夹或缝扎;
-
胆囊癌(外科)
概述: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较长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国内教科书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CA19-9、CA125、CA15-3等肿瘤糖链抗原仅能做为胆囊癌的辅助检查。因此,位于胆囊颈、胆囊管的隐匿性胆囊癌,无论其侵犯至胆囊壁的哪一层,均应再次行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淋巴结清扫术。
-
胆囊、胆道B超检查
操作名称胆囊、胆道检查(B超)用品及准备探头频率3.0-3.5MHz,儿童可用5MHz,寻找胆管时用较低灵敏度。⑤右侧卧位:当以上体位检查不满意时,可取右侧卧位。5.剑突下及土腹横切法探头在剑突下水平放置,斜向上,对肝左叶横切扫查,可显示肝左叶、门静脉左干、左肝管、门静脉左外上支、左外下支、左内支及伴行的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