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本手术只需作一个吻合口,使同侧大隐静脉取代了股腘静脉的血液回流功能。④浅静脉曲张。最近,上海中山医院同位素室和血管外科合作,采用99锝标记尿激酶,注入浅静脉,发现能被血栓摄取,所形成的放射性,可从体表上进行扫描,对诊断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正确率,高达90%以上。大腿、小腿部明显,踝、足背、足趾不明显硬靱。
-
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消肿、止痛、促进组织愈合。根据损伤类型、部位和治疗方式,实施肌力训练、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膀胱和肾脏损害、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关节或肌肉肌腱的损伤、肌肉萎缩和肌腱萎缩、体位性低血压等。
-
肺血栓栓塞症
概述: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简称肺栓塞,是以来自静脉右心系统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达稳定治疗水平后,改每天上午测定1次APTT。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大面积肺血栓栓塞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明显呼吸困难、胸痛、低氧血症等)。
-
肢体血管瘤临床路径(2016年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6年12月2日临床路径全文:肢体血管瘤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肢体血管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局部麻醉。: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术后三天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凝试验。
-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对此前印发的有关临床路径进行了整理。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3.排除局部感染病史。:1.麻醉方式:全麻、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或局部麻醉。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
布卡综合征
概述:布卡综合征是因肝静脉及其入口附近的肝段下腔静脉梗阻致使肝血流出道受阻,引起门静脉高压和下腔静脉高压的一组临床表现。治疗:1.急性型及早应用抗凝剂和利尿剂治疗。⑵下腔静脉膜性梗阻,梗阻远侧肝静脉开口通畅者可选用经心脏手指或器械破膜术,经下腔静脉直视隔膜切除术,下腔静脉-右心房人工血管转流术。
-
脑血管疾病(静脉窦血栓)
症状及体征:不同程度头痛,伴恶心、喷射性呕吐,视力下降,双眼同向偏盲,抽搐呈癫痫持续状态,病程中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单侧眼球突出伴活动受限逐渐累及对侧,双眼外展不全,偏瘫,项强、双侧克尼格征阳性,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尿便障碍。一侧或双侧外展神经麻痹;偏盲,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
-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
中医康复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熏洗治疗等)以及一些明显功能障碍(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肌挛缩、关节挛缩、异位骨化、神经源性膀胱和肠道等)稳定期或后遗症期的康复处理等专业中的一种或多种康复医疗服务,并能够开展与所提供康复服务相关的急救医疗措施。(四)病房床单元基本装备同一级综合医院。
-
DVT
概述: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时可致残。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应绝对卧床,患肢予以垫高,以防止血栓脱落发生肺动脉栓塞。
-
深静脉血栓形成
概述: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时可致残。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应绝对卧床,患肢予以垫高,以防止血栓脱落发生肺动脉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