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道狭窄
留置导尿管,尿道内异物、结石,憩室均可诱发尿道感染,包茎继发的包皮阴茎头炎时致尿道外口狭窄,常延误治疗,炎症可向后蔓延,产生前尿道长段狭窄,无论创伤还是炎症性尿道狭窄,在狭窄近端尿道由于积水而扩张,尿液感染而使纤维化严重,可加重尿道狭窄的程度和范围。经尿道镜可以从尿道内观察到狭窄段的远端情况。
-
颅底凹陷症
本病是以枕骨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组织、寰椎及枢椎骨质发育畸形,寰椎向颅腔内陷入,枢椎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进入枕骨大孔,使枕骨大孔狭窄,后颅窝变小,从而压迫延髓、小脑及牵拉神经根产生一系列症状,同时可有椎动脉受压出现供血不足表现。有些患者可无症状,仅在X线检查时发现有枕骨大孔区畸形、颅底凹陷。
-
脑室造影
根据所用造影剂的种类,脑室造影可分为碘油造影、碘水造影和气体造影。变动头位使造影剂流经脑室系统各部位,摄正、侧位片。(2)第三脑室前下部占位性病变,应取坐位注入碘油和摄片。(4)脑室穿刺后如见脑压很高,但脑室液流出很少,则提示可能为大脑半球病变。故在注药前一定确保脑室引流管在脑室内,否则不能注药。
-
下颌磨牙区种植
下颌磨牙区种植对于下颌总义齿的种植体修复,典型的瑞典branemark种植手术,只是在下颌骨两颏孔之间植入种植体,原因是避免损伤下颌管下齿槽神经和血管。图1下颌体上壁开窗解剖下牙神经血管束种植如牙槽骨严重吸收,颏孔移位于牙槽表面,下颌管上壁仅为一菲薄骨板,此时宜采取去除下颌管上壁后解剖神经血管束的方法。
-
蝶鞍内肿瘤摘除术
经X线头颅侧位片确认为鞍底后,用乳突刮匙刮除疏松骨质,达一定深度而邻近鞍底硬脑膜时,再用金刚石钻细心将骨质磨薄,然后以剥离器把薄骨压破,再将骨片撬起、挑出,并用咬骨钳修整边缘,形成漏斗状骨性通道(图9.4.12.1-20)。对于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者,采用鞍底带蒂黏膜骨瓣:①全鞍型或鞍枕型蝶窦;6mm,长约3.5~
-
脊椎椎弓峡部裂与脊椎滑脱症
概述:骨不连可发生于锥体一侧或两侧。椎体虽无滑脱但有腰腿痛,或滑脱甚微尚无神经压迫症状者,卧床休息3~(三)斜位片左右45°斜位像为显示峡部之最好位置,正常椎弓附件形如猎狗,狗嘴表示同侧横突,狗眼表示椎弓根,狗耳为上关节突,狗颈为峡部,狗体为椎板,前后狗腿表示同侧与对侧之上下关节突,狗尾为对侧横突。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不稳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3)凝血功能;(6)腰椎正侧位、伸屈侧位片、CT和MRI。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2009年版)
(3)凝血功能;(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九)术后住院恢复4-11天。:1.围手术期并发症:伤口感染、神经血管输尿管损伤、硬膜外血肿、内植物松动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
概述: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常伴随腓骨远端骨折、胫腓联合骨折和胫骨前结节撕脱骨折同时发生,损伤后导致踝关节不稳定。若是单纯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只须闭合复位和小腿石膏固定6周。经胫腓联合骨折;此外,可做患足跖屈位时踝关节侧位摄片,如发现踝关节前部间隙不平行且增宽,应怀疑胫腓下联合前韧带撕裂。
-
扁平足
概述平足症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使足骨形态异常、肌肉萎缩、韧带挛缩或慢性劳损造成足纵弓塌陷或弹性消失所引起的足痛,又称为扁平足。
-
股骨头骨折
概述:单纯股骨头骨折比较少见,常为髋关节损伤的一部分,例如髋关节后脱位并发股骨头骨折。发病机制:摔跌时髋关节处于屈曲内收位,膝部着地,外力沿股骨干传向股骨头,可冲破后侧关节囊向后脱位。由于致伤机转不同,其骨折类型差别甚大,并可伴有股骨颈骨折,甚至同时有髋臼骨折者(图1)。2.继发性骨关节炎。
-
颈椎管狭窄症
概述构成颈椎管各解剖结构因发育性或退变因素造成骨性或纤维性退变引起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者为颈椎管狭窄症。MRI检查表现为椎管矢状径变窄,颈脊髓呈蜂腰状或串珠样改变。椎管呈扁三角形,硬膜囊及脊髓呈新月形,脊髓矢状径小于正常,颈椎管正中矢状径小于10mm为绝对狭窄。
-
寰枢椎脱位
在胚胎发育6个月时,齿状突根部出现2个侧位骨化中心,在出生时这2个骨化中心融合成1个骨柱,在婴儿2岁时齿状突尖的骨化中心出现,在齿状突根与枢椎体间有软骨盘,到12岁及青春期,齿状突根与椎体、齿状突根与尖即逐渐融合。颈椎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颈椎病在X线上表现为明显的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和骨质增生。
-
寰枢椎脱臼
在胚胎发育6个月时,齿状突根部出现2个侧位骨化中心,在出生时这2个骨化中心融合成1个骨柱,在婴儿2岁时齿状突尖的骨化中心出现,在齿状突根与枢椎体间有软骨盘,到12岁及青春期,齿状突根与椎体、齿状突根与尖即逐渐融合。颈椎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颈椎病在X线上表现为明显的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和骨质增生。
-
枢椎齿状突骨折
横韧带撕脱时可见开口位片上的寰椎侧块间出现不规则骨块,CT横扫可明确诊断,显示寰椎侧块面的小缺损及游离骨块。4例Ⅱ组患者中,2例显示骨折线延伸到枢椎上关节面,1例显示骨折线涉及枢椎椎体,另1例的普通X线片除了开口位片上显示齿状突略有偏歪外,基本上是阴性的,在冠状面的断层片上显示了斜形的Ⅱ型齿状突骨折。
-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的诊断:跟骨骨折的诊断一般多无困难,除依据外伤史及临床症状外,主要从X线平片(正、侧位及轴线位)加以确诊,并依此进行分型。手术治疗:(1)跟骨舌状骨折、跟骨体横形骨折波及关节并有移位者:跟骨舌状骨折、跟骨体横形骨折波及关节并有移位者可在麻醉下用骨圆针撬拨复位,再用小腿石膏固定于轻度跖屈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