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厌恶疗法
概述:行为疗法之厌恶疗法又叫厌恶性条件法、“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它是应用惩罚的厌恶性刺激,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想象,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现代临床心理医师也在使用这种方法帮助人们戒酒,让嗜酒者服吐酒石,或注射阿朴吗啡、吐根碱,在即将出现恶心时,让嗜酒者饮酒。
-
行为治疗
概述:行为治疗是环境中反复出现的刺激,包括人自己行为的结果,通过奖赏或惩罚的体验,分别“强化”或“弱化”某一种行为。禁忌证:1.存在复杂内心冲突的神经症,以及明显的人格障碍,属于相对禁忌证。通常以5分、10分或100分制评定。5.冲击疗法又称为满灌疗法。对酒依赖的患者的治疗可使用阿扑吗啡(去水吗啡)催吐药。
-
性偏好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5.除了单一的性偏好障碍所表现的变态行为外,一般社会适应良好,无突出的人格障碍。行为疗法是通过满灌治疗、厌恶疗法、交互抑制法、系统脱敏法等解除患者对成年异性的厌恶情绪,减少偏好的性幻想及性冲动,学习以成年异性为对象的性唤起,培养对成年异性的兴趣及成年异性的社交能力,特别是厌恶疗法有一定疗效。
-
神经性贪食症
呕吐致使胃酸减少而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导泻则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4)不是神经系统器官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非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食。(2)鉴别诊断:1)神经性厌食。较常采用两类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剂,前者最多采用舒必利,后者视患者躯体承受情况尽量选择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如氟西汀,氯米帕明。
-
乙醇中毒性嫉妒妄想症
疾病别名酒中毒性嫉妒疾病分类精神科症状体征精神检查,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可出现持久的嫉妒妄想、推理荒谬,坚信妻子对己不忠,甚至怀疑妻子与少年儿童相爱。有无长期饮酒引起性功能降低,如早泄、阳萎等致性生活不能满足;(2)厌恶疗法:皮下注射阿扑吗啡20mg后,令病人闻酒味,当病人快要呕吐时,给病人饮酒一杯。
-
橡圈厌恶疗法
橡圈厌恶疗法是厌恶疗法中的一种,主要就是利用拉弹预先套在病人手腕上的一根橡圈,以作为非条件性的厌恶刺激。用以抑制病人己发生的各种病态现象,如强迫性思虑或行为及性变态行为等。实例:橡圈厌恶疗法治疗强迫症:兹引用一例以橡圈厌恶疗法治愈的强迫症病例如下:某女,13岁,中学生,1983年3月21日来心理咨询。
-
内隐致敏法
鉴于厌恶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在适应不良性行为发生的同时或以后,给予不愉快的、使其痛苦的刺激,促使其不良性行为的消退;当以不愉快的想象取代上述具体的刺激,经多次结合重复后,适应不良性行为同这种想象,便建立了条件化联系,这种条件化联系就有助于该行为的消退,这种方法叫内隐致敏法。
-
乙醇中毒性脑病
(3)慢性乙醇中毒性痴呆:缓慢起病,有严重的人格改变,记忆减退及智能障碍;(2)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给予谷氨酸钾或谷氨酸钠、γ-氨酪酸、ATP、辅酶A、细胞色素C及B族维生素。特别提示:成人乙醇重度中毒后可并发中毒性肺水肿、脑血管意外(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频发室早、房颤等多种心律失常及肝功能损害;
-
乙醇中毒性幻觉症
疾病分类:精神科症状体征: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可出现以幻听为主的精神症状,内容多为评议和辱骂之词,也可有原始性声音或各种小动物叫声。排除精神分裂症或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2)奋乃静2mg~(3)氯氮平12.5mg~(2)厌恶疗法:皮下注射阿扑吗啡20mg后,令病人闻酒味,当病人快要呕吐时,给病人饮酒一杯。
-
心理治疗
概念:心理治疗指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亦称精神治疗,是医生或其他人用语言、表情、态度或动作来影响病人,从而调节病人的情绪和感受,改变他们对所患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帮助老年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达到减轻病情和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
-
惰性心理
懒惰心理的表现:思想方面的懒惰: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6、厌恶疗法。做一个小丑娃放在写字台上,每当发觉自己有懒惰的心理或行为时,就在小丑娃的脸上画一笔,或涂些颜料,久而久之.再看或丑娃丑陋的样子,就会提醒自己改掉懒惰的习惯。总之,懒惰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