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害妄想
被害妄想又称被迫害妄想或迫害妄想。患者凭空坚信周围的某些人或某团伙正对他打击、诬陷或迫害,如饭中放毒、跟踪监视,或策划阴谋等。它往往是从怀疑开始,进而出现关系妄想,最后发展为被害妄想。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
-
幻觉
思维鸣响、思维回响、读心症:患者想到什么,就听到(幻听)说话声讲出他所想的东西,也就是幻听的内容就是患者当时所想的事,这就是思维鸣响。“喝水”!四、味幻觉(gustatoryhallucination)(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尝到令人讨厌的味道,如农药味、金属味或苦味等,多与被害妄想伴发,因而拒食,并可加深被害妄想。
-
精神自动症综合征
鉴别诊断:(一)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精神自动症在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中多见,急性起病者不久即出现被控制感,强制性思维,内心被揭露感以及影响妄想。患者行为杂乱,生活不能自理。慢性起病者,先起于多疑、被害和关系妄想,以后出现幻听、思维鸣响、丰富的假性幻觉、强制性思维。
-
幻觉妄想综合征
临床表现:以幻觉为主,多为幻听、幻嗅等。鉴别诊断:(一)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患者可表现思维散漫,情感淡漠,意志减退,思维中断,思维贫乏,行为异常及幻觉、妄想。同时可有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等。患者有记忆障碍、意识障碍、情感障碍及行为障碍。
-
偏执型人格障碍
如易变,持续多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狂信性人格
如易变,持续多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思维控制障碍
联想是通过记忆表象实现的。病因病理病机:1.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症等。(二)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思维插入等。(三)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mentaldisorder)感染、中毒等器质性疾病可出现强制思维,多在意识朦胧状态下产生,随着疾病的恢复及意识障碍的缓解,症状可迅速消失。
-
旅途精神病
概述:旅途精神病是指发生在旅行途中的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第四类是关系妄想、哭泣、幻视、幻味、忧郁。诊断:越来越多的研究及文献报道证实,在旅途中突发的精神病性障碍与因在旅行过程中的应激因素所诱发的病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在病因、发病机制、病程转归及预后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
诡辩型人格
如易变,持续多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偏执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迫害妄想
被害妄想又称被迫害妄想或迫害妄想。患者凭空坚信周围的某些人或某团伙正对他打击、诬陷或迫害,如饭中放毒、跟踪监视,或策划阴谋等。它往往是从怀疑开始,进而出现关系妄想,最后发展为被害妄想。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
-
被迫害妄想
被害妄想又称被迫害妄想或迫害妄想。患者凭空坚信周围的某些人或某团伙正对他打击、诬陷或迫害,如饭中放毒、跟踪监视,或策划阴谋等。它往往是从怀疑开始,进而出现关系妄想,最后发展为被害妄想。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
-
策划药
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效应类似于国际管制药,如大麻、可卡因、海洛因、麦角胺二乙酰胺(LSD)和甲基苯丙胺等。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按化学结构相似性(如苯乙胺、色胺)和(或)其主要药理作用(例如大麻素受体激动剂)将新精神活性物质分为八类。苯乙胺类:主要包括二甲氧基苯乙胺衍生物及苯丙胺衍生物两个类别。
-
幻觉症
幻觉症指在意识清晰的背景上,出现持久的、大量的幻听,而不伴有妄想。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称酒精中毒性幻觉症,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他基本症状缓解,仅以幻觉为残留症状,称为残留性幻觉症。言语性幻觉常伴发与其关联的妄想以及恐惧或焦虑的情绪反应。临床特点:意识清醒,定向力完整,以幻听为主,幻视较少见。
-
反应性精神病
概述:反应性精神病(Reactivepsychosis)是在强烈应激事件作用下急剧出现的精神障碍,症状多反映应激事件容,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预后较好的一驵精神病。病因病理病机:一、精神因素:精神因素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怀疑的内容和对象围绕精神创伤体验,无泛化倾向,伴有生动的情感体验,有的可有幻听或幻视。
-
三联性精神病
三联性精神病也称为感应性精神病,是指在关系极为密切的家庭成员或挚友中,其中一人先出现妄想内容,在感情甚笃的情况下,使另外一人甚至数人产生共鸣,并全盘接受了原发患者的全部妄想情节,同样坚信其真实性,这种由感应形成的空想为主的精神病即称为感应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
乙醇中毒性嫉妒妄想症
疾病别名酒中毒性嫉妒疾病分类精神科症状体征精神检查,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可出现持久的嫉妒妄想、推理荒谬,坚信妻子对己不忠,甚至怀疑妻子与少年儿童相爱。有无长期饮酒引起性功能降低,如早泄、阳萎等致性生活不能满足;(2)厌恶疗法:皮下注射阿扑吗啡20mg后,令病人闻酒味,当病人快要呕吐时,给病人饮酒一杯。
-
酒精中毒性妄想状态
酒精中毒性妄想状态是长期饮酒引起的妄想状态。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嫉妒妄想或被害妄想,坚信配偶有外遇或坚信有人要害自己,常伴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和行为,起病较慢,病程迁延。
-
关系妄想
关系妄想又称牵连观念、援引观念。患者坚信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和一些本来与他不相干的事物,都与他有关系。别人的谈话,无线电广播、报纸上的文章和消息是针对他而发的;别人的咳嗽、吐痰是表示轻视他等。关系妄想的内容多数对患者不利,常发生于被害妄想之前或与之同时发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
牵连观念
关系妄想又称牵连观念、援引观念。患者坚信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和一些本来与他不相干的事物,都与他有关系。别人的谈话,无线电广播、报纸上的文章和消息是针对他而发的;别人的咳嗽、吐痰是表示轻视他等。关系妄想的内容多数对患者不利,常发生于被害妄想之前或与之同时发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
援引观念
关系妄想又称牵连观念、援引观念。患者坚信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和一些本来与他不相干的事物,都与他有关系。别人的谈话,无线电广播、报纸上的文章和消息是针对他而发的;别人的咳嗽、吐痰是表示轻视他等。关系妄想的内容多数对患者不利,常发生于被害妄想之前或与之同时发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
妄想性投射
妄想性投射指对外界现实的直率的妄想,往往是被害性的。妄想性投射包括:在别人身上体验到自己的感情,并对这种感知采取行动(如丰富的被害妄想),或者在自己内心(从字面上)感知到别人或其感受(如激越型抑郁症病人声称“魔鬼在吞噬我的心”)本机制与投射的区别在于,它在事实上放弃了对现实的检验。
-
妄想
妄想是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术语,是一种思维障碍,也是精神病症状之一。有妄想这种病态信念的患者,总会其日常行为上有所表现。老年人因记忆及判断能力的减退,亦可形成妄想。妄想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以妄想为唯一症状的精神病可称为偏执型精神病,亦称为妄想型精神病。也可按发生形式或结构分类。
-
新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效应类似于国际管制药,如大麻、可卡因、海洛因、麦角胺二乙酰胺(LSD)和甲基苯丙胺等。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按化学结构相似性(如苯乙胺、色胺)和(或)其主要药理作用(例如大麻素受体激动剂)将新精神活性物质分为八类。
-
妄想性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妄想性障碍是以一种或一组相关的妄想为特点,病程持续至少3个月(通常更长),不伴有抑郁、躁狂或混合发作等情绪症状,无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特征症状(如持续的幻听、思维紊乱、阴性症状),但如果感知障碍(如幻觉)与妄想有关,仍可考虑本诊断。
-
偏执状态
疾病别名偏执性精神病,paranoidpsychosis疾病代码ICD:F20.0疾病分类精神科症状体征起病多徐缓,主要是妄想的发展。本病多发于中年患者,除占优势的固定妄想外,无精神分裂症的思维凌乱、情感平淡和意向缺乏等症状,可伴有幻听。2.与情感性障碍的鉴别较为容易,因偏执状态是较持续性的,社会功能保持相对较好。
-
反应性精神障碍
反应性精神障碍与反应性精神病(reactivepsychosis)为同意语。最早的Winmmer(1916)分析了精神创伤对本病的致病作用,提出了心因性精神病的概念。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程长短,大致可分以下几种类型:(1)急性心因性反应::皆由来势迅猛的精神冲击导致发病,精神症状在遭受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出现。
-
精神病特殊症状护理常规
对被害妄想严重,或有明显攻击行为者,必要时按保护性护理常规护理。防冲动伤人毁物1.冲动伤人多发生于急性兴奋躁动、幻觉妄想、错觉及精神错乱状态下的患者,亦见于对某些治疗抱有较严重的抵触情绪因而反抗者。木僵患者的护理1.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癔病及器质性精神病患者。
-
新精神活性物质
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效应类似于国际管制药,如大麻、可卡因、海洛因、麦角胺二乙酰胺(LSD)和甲基苯丙胺等。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按化学结构相似性(如苯乙胺、色胺)和(或)其主要药理作用(例如大麻素受体激动剂)将新精神活性物质分为八类。苯乙胺类:主要包括二甲氧基苯乙胺衍生物及苯丙胺衍生物两个类别。
-
Othello综合征
临床表现:以怀疑配偶不贞的嫉妒妄想为核心症状。鉴别诊断:(一)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personalitydisorders)男性多见,表现敏感、多疑、固执、过份警惕、心胸狭窄、好嫉妒,自我评价高,遇到挫折推诿客观,不愿接受批评,好争论、易冲动、易怀疑配偶有作风问题,但找不到确凿的证明。
-
疑病综合征
(三)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早期患者可出现疑病观念,伴发器官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四)反应性精神障碍(reactivementaldisorders)患者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可出现紧张、多疑,继而出现牵连观念及被害妄想、疑病观念等,常认为自己某器官有病或感到身体某部不适,也可出现自责、抑郁等。
-
病理性醉酒
病理性醉酒是异常醉酒的一种,指酒引起的特异质反应,主要发生在对酒精耐受性很低的人,往往在少量饮酒后突然出现意识障碍,极度兴奋、攻击和危害行为,错觉、幻觉、被害妄想常见。一般发作持续数小时或一天,常以深睡结束发作。参见急性酒精中毒条。
-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为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发病初期,患者往往先有环境异样的感觉或妄想性知觉,然后出现牵连观念、被害、嫉妒、钟情、非血统等妄想。患者的幻觉和妄想内容多较离奇、抽象、脱离现实,而情感行为则常受妄想幻觉的支配。此型患者一般智能保存良好,人格保持亦较完整。
-
精神分裂症儿童型
精神分裂症儿童型是起病于儿童期(15岁以下)的精神分裂症。以明显的情感、言语、行为等精神活动的紊乱,及与周围环境不能保持正常联系为主要表现。行为孤僻、脱离现实,思维内容多贫乏,各种妄想较少见,且易导致继发性智能减退。在本体幻觉基础上的疑病妄想较多见,也可见到罪恶及被害妄想。
-
监视妄想
监视妄想又称跟踪妄想,指患者坚信有人跟踪、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意图对其进行迫害。仍有患者认为有人监视他是为保护他。如某患者称不管自己走在大街上还是集市上都有人跟踪监视他,甚至坐车到远方去仍有人跟踪监视。多见于具有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妄想阵发等疾病。
-
跟踪妄想
监视妄想又称跟踪妄想,指患者坚信有人跟踪、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意图对其进行迫害。仍有患者认为有人监视他是为保护他。如某患者称不管自己走在大街上还是集市上都有人跟踪监视他,甚至坐车到远方去仍有人跟踪监视。多见于具有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妄想阵发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