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腺瘤
概述: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起源于胚胎时期第3(或第4)鳃弓内胚层,系原始前肠上皮细胞衍生物,随胚胎生长发育而附入前纵隔。有的胸腺瘤呈扁片状伏于心脏大血管之上,此种类型在X线检查中最难诊断。图1胸腺瘤胸部平片;对于解剖过程中每纤维组织或索带均应钳夹后切断,避免损伤血管增加手术困难。
-
原发性纵隔肿瘤(外科)
据上海市胸科医院报道的1228例纵隔肿瘤中,以胸腺瘤最为常见,其次为神经源性肿瘤和畸胎瘤:其他如囊肿,胸内甲状腺,支气管囊肿相对少见。约有半数病人可在颈部摸到结节样甲状腺肿。X线检查在中纵隔的上中部,气管或大支气管附近,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块状阴影,呈分叶或钙叶。
-
原发性纵隔肿瘤
据上海市胸科医院报道的1228例纵隔肿瘤中,以胸腺瘤最为常见,其次为神经源性肿瘤和畸胎瘤:其他如囊肿,胸内甲状腺,支气管囊肿相对少见。囊壁为纤维组织构成,内壁被覆多层鳞状上皮。X线检查在中纵隔的上中部,气管或大支气管附近,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块状阴影,无分叶或钙化。
-
抗骨骼肌柠檬酸提取物抗体
概述:重症肌无力(MG)约10%~MG患者血清中含有多种特异性抗骨骼肌成分的自身抗体,CAEab是MC合并胸腺瘤患者血清中常见的一种自身循环抗体,被称为胸腺瘤相关抗体,对提示MG患者合并胸腺瘤具有显著特异性。操作方法:同间接凝血法。②检测CAEab滴度是早期诊断胸腺瘤的一个比较敏感而可靠的免疫指标。
-
单单纯性红细胞再生不良
贫血是本病患者主要的症状和体征。红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不生长。纯红再障如无胸腺肿大、无胸腺瘤者,切除无效。相关药品:氯霉素、异烟肼、苯妥英钠、对乙酰氨基酚、硫唑嘌呤、甲基多巴、甲泼尼龙、泼尼松、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环孢素、人血丙种球蛋白相关检查: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清铁
-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贫血是本病患者主要的症状和体征。红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不生长。纯红再障如无胸腺肿大、无胸腺瘤者,切除无效。相关药品:氯霉素、异烟肼、苯妥英钠、对乙酰氨基酚、硫唑嘌呤、甲基多巴、甲泼尼龙、泼尼松、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环孢素、人血丙种球蛋白相关检查: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清铁
-
心包胸腺瘤
鉴别诊断:主要易与可导致心包积液的一些疾病相混淆,如:急性化脓性心包炎、结核性心包炎和心包恶性肿瘤等。一旦疑为本病应进一步深入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根据一组234例成人尸检心包积液病因分析,心包内胸腺瘤只有2例,发生率0.85%,而这仅仅是由前纵隔胸腺组织恶变转移到心包内的继发性心包胸腺瘤的发生率。
-
单纯红细胞再障性贫血
对不伴胸腺瘤的原发性获得性纯红再障,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雄激素及雷公藤多甙等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少数尚可继发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病、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胆道腺癌、甲状腺癌、支气管肺癌及乳腺癌等。
-
胸腺癌
病理生理:病理分型:Marchevsky的组织学分型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方法,胸腺癌可分为:鳞状细胞癌、淋巴上皮瘤样癌、基底细胞样癌、黏液表皮样癌、肉瘤样癌、小细胞未分化细胞混合癌、透明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睾瘤无胸腺癌所具有的胞质张力丝和结构完好的胞桥小体;胚胎腺癌呈EMA阴性,细胞角蛋白阳性,且包括PLAP和AFP。
-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15%的患者合并胸腺瘤。别名:nAchR-Ab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分类: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测定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测定原理:酶联免疫吸附法。附注:近年来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被其相应自身抗体损伤有密切关系。
-
nAchR-Ab
15%的患者合并胸腺瘤。别名:nAchR-Ab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分类: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测定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测定原理:酶联免疫吸附法。附注:近年来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被其相应自身抗体损伤有密切关系。
-
抗骨骼肌抗体
概述:抗骨骼肌抗体(antiskeletalmuscleantibody,抗SMA)与抗乙酰胆碱受体(antiacetyl-cholinereceptor,AchR)抗体:靶抗原是骨骼肌的肌凝蛋白和肌动蛋白。单纯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抗SMA阳性率约30%;化验结果临床意义:阳性:重症肌无力、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贫血、艾迪生病(Addison病)、胸腺瘤等。
-
胸腺类癌
疾病代码:ICD:C37疾病分类:胸外科疾病概述:胸腺类癌是胸腺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的一种,胸腺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分为两大类,另一类是胸腺小细胞癌。Brown(1982)报道4例临床诊断异位ACTH综合征而胸部X线检查未能发现病灶的病人中,2例经CT检查发现前纵隔肿瘤,最后经手术证实为胸腺类癌。
-
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
(3)全身肌无力型:可由单纯眼肌型、延髓肌型为首发症状逐步累及到全身骨骼肌,亦可从首发立即发展到全身肌无力。胸腺异常与本病的发生也有关。高抗体滴度,服用大剂量抗胆碱酯酶药物或MG症状加重的产妇不宜哺乳。妊娠期及分娩期的应激,手术,严重妊高征,感染,产后出血,用药不当或停服抗胆碱酯酶药物等均可诱发危象。
-
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2月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肋骨骨折等胸外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205号)印发。行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ICD-9-CM-3:07.8301)。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
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二、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非侵袭性胸腺瘤(ICD-10:D15.001+M8580/0)行胸腺瘤切除术(ICD-9-CM-3:07.812)。
-
恶性肿瘤所致贫血
用免疫抑制剂和抗淋巴细胞血清治疗PRCA有效。骨髓内肿瘤浸润:恶性肿瘤骨髓转移可引起骨髓病性贫血。如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性贫性贫血常见于胸腺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见于卵巢癌和淋巴瘤。相关药品:叶酸、维生素B12相关检查: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寿命、抗红细胞抗体、叶酸、血小板计数、铁染色、血清铁、血红蛋白
-
恶性瘤所致贫血
用免疫抑制剂和抗淋巴细胞血清治疗PRCA有效。骨髓内肿瘤浸润:恶性肿瘤骨髓转移可引起骨髓病性贫血。如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性贫性贫血常见于胸腺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见于卵巢癌和淋巴瘤。相关药品:叶酸、维生素B12相关检查: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寿命、抗红细胞抗体、叶酸、血小板计数、铁染色、血清铁、血红蛋白
-
纵隔畸胎瘤
如肿瘤生长快速,并向周围器官侵犯或转移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2.未成熟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为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只占纵隔畸胎瘤的1%,它也是由胚胎神经上皮、间叶组织和上皮成分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1.胸腺瘤是原发于胸腺的肿瘤。诊断方法是颈部和胸部的X线检查和CT检查,对所有可疑病人应常规做放射性核素扫描。
-
胸腺小细胞癌
胸腺小细胞癌呈浸润性生长,而且易发生远处转移。病理生理Srover等曾描述了3例原发于胸腺的合并有鳞状上皮细胞癌的燕麦细胞癌,这些肿瘤中鳞状上皮癌细胞形成小的癌巢散布于燕麦细胞癌细胞中,光镜下,两种癌细胞分界清楚。另外,副神经节瘤核分裂象少见,而胸腺燕麦细胞癌核分裂象多见。
-
浸润性胸腺瘤的放射治疗
操作名称:浸润性胸腺瘤的放射治疗适应证:1.浸润性生长的胸腺瘤外科术后。2.放射治疗范围局部瘤床边缘外放1cm(包括胸腺肿瘤和可能被浸润的组织或器官),对已有明确心包种植转移或心包积液者,应先给予全纵隔、全心包放射治疗,给予肿瘤量DT30~注意不要超出脊髓耐受剂量。
-
胸腺囊肿
疾病代码:ICD:D15.0疾病分类:胸外科症状体征:胸腺囊肿的临床症状取决于囊肿的位置。颈部胸腺囊肿可通过体格检查发现,纵隔内囊肿主要通过胸片检查来发现。鉴别诊断:胸腺囊肿在术前难以确诊,因其位置及形态可误诊为“胸腺瘤”,又可因有钙化而误诊为“畸胎瘤”,贴近心包时透视可见传导性搏动而误诊为“主动脉瘤”。
-
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2019年版)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葡萄糖测定、超声心动图、CTPA、心肌核素扫描、动态心电图(Holter)、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等细胞免疫功能检查、相关肿瘤标志物等。生命体征平稳。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doc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表单.
-
老年人重症肌无力
疾病别名老年重症肌无力,老年人假麻痹性重症肌无力,老年人重症肌无力症,老年人肌无力性假麻痹,senilemyastheniagravispseudoparalytica,senilemyasthenicpseudoparalysis疾病代码ICD:G70.0疾病分类老年病科疾病概述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神经-肌肉突触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5mg,同时肌注阿托品0.25~
-
纵隔肿瘤及囊肿
疾病分类:胸外科,肿瘤科疾病概述:纵隔肿瘤及囊肿是指纵隔中的异常肿物,可以是先天性组织发育异常形成,也可以为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症状:胸痛、胸闷、咳嗽、咳出毛发、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和全身无力等症状。术后作好气管切开和机械辅助呼吸的准备。7.有恶性变的胸腺瘤、畸胎瘤。
-
纵隔的超声诊断技术
名称:纵隔的超声诊断技术适应证:纵隔的超声诊断技术适用于:各种纵隔占位性病变。2.检查内容(1)前纵隔肿瘤内侧紧贴胸骨,上方紧贴前胸壁,外侧突向肺组织,受胸骨及肺气体影响,肿瘤两侧常显示不佳。
-
成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路径(2016年版)
2.2.4其他继发性纯红再障:纯红再障可继发于胸腺瘤、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管胶原病、药物、ABO不相合骨髓移植、EPO抗体产生、妊娠等,仔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针对性实验室项目有助鉴别。4.3血浆置换:上述免疫抑制治疗均无效者可试用,每周至少置换3次,至少维持2-3周,直至起效。
-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
同时,对此前印发的有关临床路径进行了整理。3.免疫抑制治疗:3.1糖皮质激素:泼尼松起始剂量1mg/kg/d,定期监测网织红细胞水平和红细胞压积(Hct),Hct≥35%后逐渐减量并维持最小有效剂量。3.2环孢菌素A:推荐每日剂量3~5mg/kg,每日两次给药,根据血药浓度进一步调整剂量,维持谷浓度200~300ng/ml,疗程不应短于3个月。
-
纵隔肿瘤
临床表现:1.常见症状如下:(1)呼吸道症状:胸闷、胸痛一般发生于胸骨后或病侧胸部。肋间神经侵蚀时,可产生胸痛或感觉异常。(4)压迫症状:上腔静脉受压,常见于上纵隔肿瘤,多见于恶性胸腺瘤及淋巴性恶性肿瘤。(4)经皮穿刺活检位于靠近周围性肿块,可在电视透视下定位,试行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以便得到组织学诊断。
-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获得性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继发性可与胸腺瘤、感染、药物、化学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营养缺乏及其他肿瘤等。(4)骨髓象:骨髓红细胞系统各阶段均严重少于正常值,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的各阶段在正常范围内。
-
纯红再障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获得性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继发性可与胸腺瘤、感染、药物、化学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营养缺乏及其他肿瘤等。(4)骨髓象:骨髓红细胞系统各阶段均严重少于正常值,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的各阶段在正常范围内。
-
纵膈良性肿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纵膈良性肿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2月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肋骨骨折等胸外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205号)印发。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等。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
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基本信息:《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12月27日《关于印发非侵袭性胸腺瘤等外科9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54号)印发。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
精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基本信息:《精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12月27日《关于印发非侵袭性胸腺瘤等外科9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54号)印发。2.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
-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ICD-10:S22.3\S22.4伴S27.2)行开胸探查+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34.0201)。(4)胸部CT。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
纵隔良性肿瘤临床路径(2019年版)
3.鉴别诊断:生殖细胞肿瘤、淋巴瘤、胸骨后甲状腺肿、侵袭性胸腺瘤等。(3)X线胸片、胸部增强CT、心电图、肺功能、腹部超声。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超声心动图、CTPA、心肌核素扫描、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
膈肌膨出折叠术
手术名称:膈肌膨出折叠术别名:膈膨升折叠术;②后天性或麻痹性。在成人,恶性肿瘤(如肺癌、胸腺瘤、恶性生殖细胞瘤、非霍奇金病)的侵犯、心脏直视手术时心脏表面冰屑降温的影响、手术损伤(如纵隔切开术、胸腔内或颈部肿物切除术,锁骨下静脉或颈静脉导管及电极置入术)及颈段脊髓外伤易引起膈神经麻痹及膈肌膨出。
-
神经性肌强直
疾病别名连续性肌纤维活动,伴肌肉松弛障碍的肌颤搐,Isaacs综合征,myoseismwithimpairedmuscularrelaxation疾病代码ICD:G71.1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神经性肌强直(neuromyotonia)又称Isaacs综合征、连续性肌纤维活动、伴肌肉松弛障碍的肌颤搐(myoseismwithimpairedmuscularrelaxation)等名称。此外,有多汗及大汗。
-
左旋苯丙氨酸氮芥
药品说明书:别名:米尔法兰;消旋苯丙氨酸氮芥,溶肉瘤素,刹可利秦,苯丙氨酸氮芥外文名:PhenylalanineMustard适应症:1.米尔法兰适应证:(1)对乳腺癌卵巢癌、慢性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有效。(2)动脉灌注治疗肢体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和骨肉瘤有较好的疗效。静注,剂量同口服。
-
刹可利秦
药品说明书:别名:米尔法兰;消旋苯丙氨酸氮芥,溶肉瘤素,刹可利秦,苯丙氨酸氮芥外文名:PhenylalanineMustard适应症:1.米尔法兰适应证:(1)对乳腺癌卵巢癌、慢性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有效。(2)动脉灌注治疗肢体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和骨肉瘤有较好的疗效。静注,剂量同口服。
-
溶肉瘤素
药品说明书:别名:米尔法兰;消旋苯丙氨酸氮芥,溶肉瘤素,刹可利秦,苯丙氨酸氮芥,美法仑外文名:PhenylalanineMustard,L-PAM适应症:1.米尔法兰适应证:(1)对乳腺癌卵巢癌、慢性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有效。(2)动脉灌注治疗肢体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和骨肉瘤有较好的疗效。
-
瘤克安
药品说明书:别名:米尔法兰;消旋苯丙氨酸氮芥,溶肉瘤素,刹可利秦,苯丙氨酸氮芥外文名:PhenylalanineMustard适应症:1.米尔法兰适应证:(1)对乳腺癌卵巢癌、慢性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有效。(2)动脉灌注治疗肢体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和骨肉瘤有较好的疗效。静注,剂量同口服。
-
颈部胸腺囊肿
症状体征:大多为先天性,系胸舌咽管、胸腺导管或腮裂的残余,少数为后天性,由炎症或Hassall小体的囊性新生物演变而成。少数患者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呼吸疼痛和脊柱麻痹。诊断检查:根据临床好发部位及无痛性囊肿,其中病理组织内囊壁见残余的胸腺组织和特征性Hassall小体及胆固醇结晶可以诊断。
-
纵膈恶性畸胎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纵膈恶性畸胎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2月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肋骨骨折等胸外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205号)印发。行纵膈肿瘤切除术。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
消旋苯丙氨酸氮芥
药品说明书:别名:米尔法兰;消旋苯丙氨酸氮芥,溶肉瘤素,刹可利秦,苯丙氨酸氮芥,美法仑外文名:PhenylalanineMustard,L-PAM适应症:1.米尔法兰适应证:(1)对乳腺癌卵巢癌、慢性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有效。(2)动脉灌注治疗肢体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和骨肉瘤有较好的疗效。
-
心脏转移性肿瘤手术
手术名称:心脏转移性肿瘤手术别名:operationsofmetastatictumorsofheart分类:心血管外科ICD编码:37.3303概述:心脏转移瘤比原发性心脏肿瘤多40倍,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心脏的发生率约为10%,几乎所有器官的恶性肿瘤均有转移至心脏或心包的报道。继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
-
纵隔引流术
Wheatley1990年介绍下行性坏疽性纵隔炎,多来自口咽部(包括牙源性感染、扁桃体周围炎或咽壁后脓肿、脓性颌下腺炎等)感染,亦可由咽部创伤继发性感染而成纵隔脓肿。感染穿过颈部筋膜间隙(表浅筋膜、脏层筋膜与椎前筋膜间隙)向下延伸形成纵隔炎,也可穿入心包形成脓性心包炎,穿入胸膜腔形成腐败性脓胸。
-
米尔法兰
药品说明书:别名:米尔法兰;消旋苯丙氨酸氮芥,溶肉瘤素,刹可利秦,苯丙氨酸氮芥,美法仑外文名:PhenylalanineMustard,L-PAM适应症:1.米尔法兰适应证:(1)对乳腺癌卵巢癌、慢性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有效。(2)动脉灌注治疗肢体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和骨肉瘤有较好的疗效。
-
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
边缘叶脑炎(limbicencephalitis)及脑干炎的原发肿瘤是小细胞肺癌或霍奇金病(Hodgkin病),恶性胸腺瘤有时也可导致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的临床表现: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的特征性症状是进行性痴呆及明显的记忆力障碍,特别是近事记忆障碍,也可见全身性癫痫发作、肌阵挛、言语障碍及小脑体征等。
-
纵隔引流法
Wheatley1990年介绍下行性坏疽性纵隔炎,多来自口咽部(包括牙源性感染、扁桃体周围炎或咽壁后脓肿、脓性颌下腺炎等)感染,亦可由咽部创伤继发性感染而成纵隔脓肿。感染穿过颈部筋膜间隙(表浅筋膜、脏层筋膜与椎前筋膜间隙)向下延伸形成纵隔炎,也可穿入心包形成脓性心包炎,穿入胸膜腔形成腐败性脓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