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概述:血液凝固机制分为内、外凝血系统,内源凝血系统包括因子Ⅻ、Ⅺ、Ⅸ、Ⅷ、Ⅹ、Ⅴ、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等,可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为筛选试验。操作方法:(1)0.109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浆0.1ml,加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悬液0.1ml,摇匀,置37℃水浴中温育3min,其间轻轻振摇。
-
化脓性盆腔栓塞性静脉炎
概述:化脓性盆腔血栓静脉炎为盆腔感染部位的静脉内膜被细菌侵犯受损而引起血栓,当血凝块进一步受到感染即形成化脓性盆腔血栓静脉炎,化脓性盆腔血栓静脉炎是一种严重的盆腔感染并发症。②低分子肝素:商品名法安明,较普通肝素半衰期长,长期使用不需监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原时间等凝血参数,因而使用安全。
-
化脓性盆腔血栓静脉炎
概述:化脓性盆腔血栓静脉炎为盆腔感染部位的静脉内膜被细菌侵犯受损而引起血栓,当血凝块进一步受到感染即形成化脓性盆腔血栓静脉炎,化脓性盆腔血栓静脉炎是一种严重的盆腔感染并发症。②低分子肝素:商品名法安明,较普通肝素半衰期长,长期使用不需监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原时间等凝血参数,因而使用安全。
-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异常
概述: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异常,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维生素K(VK)依赖性凝血因子和调节蛋白,包括凝血酶原,因子Ⅶ、因子Ⅸ和因子Ⅹ、蛋白C(PC)和蛋白S(PS)。钙离子在这些谷氨酸残基与磷脂结合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若因双香豆素类抗凝剂过量引起出血倾向时,除停用抗凝血剂外,可用维生素K11治疗。
-
获得性循环抗凝物质增多症
概述:获得性循环抗凝物质增多症是一种获得性的凝血因子抑制物,可直接作用于一种特异性凝血因子而影响血液的凝固性,引起出血倾向。治疗期间输注因子Ⅷ浓缩剂,抑制物滴度未见增高。相关药品:链霉素、磷脂、凝血酶、硫唑嘌呤、环磷酰胺、泼尼松、异烟肼相关检查: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时间、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
血管性血友病
概述:血管性血友病是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或产后出血过多史。⑵临床症状: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常见,偶有血尿、胃肠道出血及颅内出血,关节出血罕见。2.出血时间延长或阿斯匹林耐量试验阳性。治疗措施:1.忌服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阿斯匹林、潘生丁、消炎痛等。
-
经皮经管Kimray-Greenfield下腔静脉滤器留置术
操作名称:经皮经管Kimray-Greenfield下腔静脉滤器留置术适应证:经皮经管Kimray-Greenfield下腔静脉滤器留置术适用于:1.原因不明的肺梗塞患者,一般而言,此时抗凝血疗法为禁忌证。10.将胶膜囊的尖端从下静脉内向预定的肾静脉下方的水平推进。
-
部分凝血活酶活性时间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1)延长(>正常值10s以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FDP增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凝血因子第Ⅷ、第Ⅸ、第Ⅺ、第Ⅻ因子缺乏,第Ⅱ、第Ⅴ、第Ⅹ因子减少,应用抗凝剂(肝素、双香豆素)治疗、抗血友病球蛋白(AHG)减少,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减少,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减少。
-
APTT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1)延长(>正常值10s以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FDP增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凝血因子第Ⅷ、第Ⅸ、第Ⅺ、第Ⅻ因子缺乏,第Ⅱ、第Ⅴ、第Ⅹ因子减少,应用抗凝剂(肝素、双香豆素)治疗、抗血友病球蛋白(AHG)减少,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减少,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减少。
-
急性肝功能衰竭
(7)出现DIC时.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可减少,而其降解物(FDP)增多,优球蛋白试验等可呈阳性。(3)静脉点滴醋谷胺(乙醚谷醚胺)、谷氨酸(钾或钠)或氨酪酸,以降低血氨。呼吸加快、口唇发绀等可能为ARDS表现,应作血气分析和增加氧吸人、用呼吸机等;尿量过少时需用利尿剂。
-
血管性假血友病
血管性假血友病简称VWD是仅次于血友病的最常见遗传性出血性疾病。ⅧR:Ag及ⅧR:RCOF是血小板相互之间以及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之间相互粘附的重要因子,是诱发血小板对瑞斯托酶素起聚集作用的辅助因子,由于本病缺乏这种因子以致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功能发生障碍,出血时间延长。6.因子Ⅷ凝血活性(Ⅷ:C)减少或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