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科
菊科(学名:Asteraceae)是双子叶植物纲菊目的一个科。紫菀族全球分布。有多年生多次结实的草本,也有多年生一次结实的抗寒草本,如高寒生境中的凤毛菊属的某些种类。斑鸠菊属某些种含斑鸠菊苦素和斑鸠菊门苦素;有些种含有牻牛儿内酯型的艾坦平和愈疮内酯型的苦艾素及安苦艾素,后两种内酯为苦味药和驱虫剂;
-
卵叶橐吾
《全国中草药汇编》:卵叶橐吾:拼音名:LuǎnY Tu W 别名:藏橐吾来源:菊科卵叶橐吾LigularialeesicotalKitam.,以根入药。生境分布:西藏。功能主治:散寒,润肺降气,化痰止咳,利尿。主治风寒咳嗽,支气管炎,肺结核咳血,咽喉炎。中部叶有短柄至无柄,有时基部扩大而抱茎;上部叶渐狭,披针形至条形而呈苞叶状。
-
艾绒
艾绒(moxawool)是由艾叶制成的色泽灰白,柔软如绒的施灸材料。其气味辛苦、芳香,中医理论认为辛的气味有发散寒邪的作用,而苦的气味则有干燥的作用,可以去除湿邪,加上燃烧后的热力,能起到通行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艾绒有粗细之分,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多用于制艾炷。
-
美丽风毛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美丽风毛菊:拼音名:MěiL FēnɡM oJ 别名:漏子多吾[藏名]来源:菊科美丽风毛菊SaussureasuperbaAnthony,f.pigmaeaAnthony,以根入药。主治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麻疹,荨麻疹。头状花序,单一顶生,直径可达3cm,总苞钟形,总苞片紫色或具紫色边缘,具短尖,4列,外列披针形,内裂线形;
-
火绒草
《中医大辞典》·火绒草:火绒草为中药名,出自《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全国中草药汇编》·火绒草:拼音名:HuǒRónɡCǎo别名:老头草、薄雪草、老头艾来源:为菊科火绒草属植物火绒草Leontopodiumleontopodioides(Willd.)Beauv.,以地上全草入药。叶互生,无柄,披针形或条形。功能主治:功在清热凉血,利尿。
-
线叶金鸡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线叶金鸡菊:拼音名:Xi nY JīnJīJ 别名:大金鸡菊、剑叶波斯菊来源:菊科线叶金鸡菊Coreopsislanceolata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南方有栽培。功能主治:化瘀消肿,清热解毒。叶片3-5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先端裂片长5-8cm,宽1-1.5cm,先端圆钝,基部渐狭,叶柄长。治无名肿毒,刀伤。
-
鸡毛狗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毛狗:拼音名:JīM oGǒu别名:久苓菊、久苓草、地棉花来源:菊科鸡毛狗JurineapotaniniIijin,以带根全草及茎基部绵毛入药。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2-10cm,宽0.5-2.5cm,羽状深裂或浅裂,少有不分裂,边缘皱而反卷,两面被或疏或密的蛛丝状绵毛,下面密被腺体。
-
太白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太白菊:拼音名:T iB iJ 别名:紫菀千花、肺经草、柔软紫菀来源:菊科太白菊AsterflaccidusBunge,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总苞半球形,被白色长毛或腺毛;冠毛白色,外层披针形,内层有多数糙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性味:味苦;
-
红蓝地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蓝地花:拼音名:H nɡL nD Huā别名:长茎飞蓬、紫苞飞蓬来源:菊科红蓝多花ErigeronelongatusLedeb.,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新疆、四川。性味:甘、微苦,平。主治结核型、瘤型麻风,视物模糊。总苞片3层,条状披针形,紫色,有腺毛;性平功能主治:解毒;
-
菊芋
菊芋是菊科(Compositae)向日葵属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栽培种,学名HelianthustuberosusL.,别名洋姜、鬼子姜。地下块茎含丰富菊糖,系果糖多聚物。头状花序,花黄色。按块茎皮色分黄皮和白皮两个品种。《全国中草药汇编》:菊芋别名洋姜来源菊科菊芋HelianthustuberosusL.,以块根、茎、叶入药。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接骨。
-
阿氏蒿
概述:阿氏蒿为为菊科植物阿氏蒿ArtemisiaadamsiiBesser的干燥地上部分。气微香,味苦。用于肺炎,胃炎,喉炎,扁桃体炎,结膜炎等。拼音名:āShìHāo英文名:《标准藏药》:HERBAARTEMISIAEADAMSII阿氏蒿的别名:藏药名:堪巴色保阿氏蒿的来源:《全国中草药汇编》:菊科阿氏蒿ArtemisiaadamsiiBess.,以全草入药。
-
水飞蓟籽油
概述:新食品原料水飞蓟籽油是以菊科水飞蓟属水飞蓟籽为原料,经冷榨、过滤等工艺制成。质量要求:性状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含量比)亚油酸(C18:2)≥40%油酸(C18:1)≥30%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2.卫生安全指标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
苯基苯乙烯酮
苯基苯乙烯酮分子式C15H12O。苯叉乙酞苯生物有紫铆因(bu-tein,3,4,2′,4-四氢苯基苯乙烯酮,在菊科植物黄色大丽花和波斯菊等花中含糖苷的黄色色素)、红花素(carthamone,在菊科的红色花冠的红色色素中,旧称carthamin)等植物的色素,总称苯基苯乙烯酮类。它们均具有C6-C3-C6的碳架、总称为类黄酮。
-
万寿菊
1.治头晕目眩,目痛,牙痛,小儿惊风,感冒咳嗽,百日咳。《全国中草药汇编》·万寿菊:拼音名:WànShòuJú别名:蜂窝菊、金盏菊、臭菊花、臭芙蓉、芙蓉花来源:菊科万寿菊属植物万寿菊TageteserectaL.,以花和根入药。秋冬采花,鲜用或晒干用。性味:苦,凉。功能主治:花: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根:解毒消肿。
-
白沙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沙蒿:别名:籽蒿来源:菊科白沙蒿ArtemisiasphaerocephalaKrasch.,以种子入药。生境分布: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功能主治:消炎散瘀,利气,杀虫。3钱,用香油(或蓖麻油)炸,无呕吐用白酒冲服,有呕吐用开水冲服。备注:花蕾对猪蛔虫有一定驱除作用,对人体驱蛔作用尚待研究。
-
白菊花根
出处:《本草正》拼音名:B iJ HuāGēn别名:长生(《太清经》)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菊花条。功能主治:①《本草正》:善利水,捣汁和酒服之,大治癃闭。②《纲目拾遗》:治疔肿,喉疔,喉癣。附方:治疔疮:鲜菊花叶适量捣敷,根,茎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白背三七茎叶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B iB iSānQīJīnɡY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茎叶。性味:《云南中草药》:咸微辛,寒,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舒筋,止血,祛瘀。①《云南中草药》:清热消炎,舒筋活络。附方:①治骨折,外伤出血:白背三七茎叶研末撒布患处。③治百日咳:白背三七茎二茧三钱。红糖引,煮鸡蛋吃。
-
茶绒
别名:指叶蒿来源:菊科艾属植物牛尾蒿ArtemesiasubdigitataMattf.,以全草入药。夏秋采全草,鲜用或晒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5钱,用47.5%乙醇浸泡14天,然后浓缩至30毫升,每日3次,每次服10毫升。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齿叶橐吾
拼音名:ChǐYèTuóWú别名:大救驾、大齿橐吾来源:菊科齿叶橐吾Ligulariadentata(A.Gray)Hara,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山西、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性味:辛,微温。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散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疼痛。用法用量:5分。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臭威灵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威灵:别名:大叶兔耳风、威灵仙[云南]来源: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棉毛风毛菊SaussurealanuginosaVant.,以根入药。夏秋采集,洗净切碎晒干。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润肺止咳,解毒止痛。用于肺结核,支气管炎,咯血,偏头痛;外用治狂犬咬伤。外用1两捣烂,调敷患处。
-
大白顶草
《*辞典》:大白顶草: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D B iDǐnɡCǎo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白顶草的全草。叶互生,叶片长倒卵形,有不规则的羽状浑裂,裂片边缘具小尖齿。总苞钟状,苞片线状披针形,基部有数枚线状小苞片;生境分布:生于村边路旁。分布贵州、云南等地。功能主治:《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小儿白口疮,疔疮。
-
苍山橐吾
别名:尖叶橐吾来源:菊科苍山橐吾Ligulariatsangchanensis(Franch.)Hand.-Mazz.,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苦,温。功能主治:散寒,润肺降气,化痰止咳,利尿。主治风寒咳嗽,支气管炎,肺结核咳血,咽喉炎。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苍耳花
《*辞典》:苍耳花:出处:《纲目》拼音名:CānɡěrHuā来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花或花蕾。功能主治:①《纲目》:主白癞顽痒。②《南宁市药物志》:治白痢。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7钱。外用:捣敷。摘录:《*辞典》
-
白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酒草:别名:山地菊、假蓬、酒药草、小白酒草来源:菊科白酒草Conyzajaponica(Thunb.)Less.,以根入药。生境分布: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贵州。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消炎镇痛,祛风化痰。主治肋膜炎,小儿肺炎,喉头炎,小儿惊风。5钱,小儿酌减。
-
滇苦菜
拼音名:DiānKǔC i别名:苦马菜、滇苦苣菜来源:菊科苦苣菜属植物苦苣菜Sonchusoleraceus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肠炎,痢疾,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阑尾炎,乳腺炎,口腔炎,咽炎,扁桃体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点头菊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DiǎnT uJ 来源:为菊科植物点头菊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35厘米。根茎短,有宿存残叶基。头状花序常弯垂,2~总苞片1列,先端急尖,密被黑色多节毛。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潮湿处。性味:性温,味甘苦。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宽胸利气。治痰喘咳嗽,劳伤及老年虚弱头痛。
-
堆莴苣
拼音名:DuīWōJù别名:铁麻、江维草、山活血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堆莴苣的根及全草。下部叶早落,叶柄有翅,大头羽状全裂或深裂,顶裂片三角状戟形或宽卵形,侧裂片通常2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或草丛中。性味: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蝮蛇咬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芙蓉菊根
《*辞典》:芙蓉菊根:出处:《福建中草药》拼音名:F R nɡJ Gēn来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化学成份:根和茎中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蒲公英赛酮和蒲公英赛醇。性味:《福建中草药》:辛苦,微温。功能主治:《福建中草药》:祛风湿。治风谩关节痛,胃脘冷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
-
甘青雪莲花
别名:雪莲[西北]来源:菊科木香属植物水母雪莲花SaussureamedusaMaxim.,以全草入药。性味:微苦,热。功能主治:强筋活络,补肾壮阳,通经活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肾虚腰痛,阳痿,妇女小腹冷痛,闭经,胎衣不下,肺寒咳嗽,麻疹不透。5分,水煎服;或用5钱浸酒100毫升,每服10毫升,日服2次。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岗边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岗边菊:别名:大风草来源:菊科紫菀属植物琴叶紫菀AsterpanduratusNeesexWalp.[A.fordiiHems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止咳,止痛。用于肺寒喘咳,慢性胃痛。
-
高山金挖耳
拼音名:GāoShānJīnWāěr别名:挖耳子草来源:菊科高山金挖耳CarpesiumlipskyiC.Wink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截疟。主治牙痛,喉痛,疟疾。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钩苞大丁草
拼音名:GōuBāoD DīnɡCǎo别名:白叶不翻、小一支蒿、钩毛大丁草来源:菊科钩苞大丁草Gerberadelavayi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积杀虫。主治痢疾,胃痛,消化不良,蛔虫症。注意:孕妇忌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狗舌草根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GǒuSh CǎoGēn来源:为菊科植物狗舌草的根。功能主治:解毒,利民,活血消肿。②治尿路感染、口腔炎:狗舌草根一至二两。水煎,加蜂蜜调服。③治跌打损伤:狗舌草鲜根三至四两,蛇葡萄根白皮等员。或狗舌草鲜根一两,切碎,置碗中加黄酒密盖,蒸熟取汁,冲白糖,早晚各服一次。
-
狗哇花
别名:斩龙戟、狗娃花来源:菊科狗哇花属植物狗哇花Heteropappushispidus(Thunb.)Less.[AsterhispidnsThunb.],以根入药。春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性味:苦,凉。功能主治:解毒消肿。用于疮肿,蛇咬伤。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狗仔花
拼音名:GǒuZǎiHuā别名:大叶咸虾花、鲤鱼草来源:菊科斑鸠菊属植物咸虾花Vernoniapatula(Ait.)Merr.,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用。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头痛,乳腺炎,急性胃肠炎,痢疾;外用治疮疖,湿疹,荨麻疹,跌打损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关苍术
拼音名:GuānCānɡSh 英文名:JapaneseAtractylodesRhizome别名:和苍术、东苍术来源:为菊科植物关苍术AtractylodesjaponicaKoidz.ezKitam.的根茎。头状花序顶生,下有羽裂的叶状总苞一 ,总苞片6~8层;性状:根茎多呈结节状圆柱形,长4~12cm,直径1~2.5cm。质较轻,折断面不平坦,纤维性。功能主治:同茅苍术。
-
观音苋根
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GuānYīnXi nGēn来源:为菊科植物观音苋的根。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治产后停瘀腹痛,血崩,疟疾。②治疟疾,产后瘀血腹痛。附方:①治血气痛:观音苋根六两,刘寄奴根-两,小茴香根一两,血当归一两,香樟根一两。(《重庆草药》)④治疟疾:观音苋根酌加乌豆,炖红酒,疟前二小时服。
-
稻槎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稻槎菜:来源:菊科稻槎菜Lapsanaapogonoides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东部沿海及中南各省区,西至四川等省。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痈解毒。主治喉炎,痢疾下血,乳痈。2两,水煎服或捣汁服。
-
薄雪火绒草
拼音名:B oXuěHuǒR nɡCǎo别名:火艾、小毛香、薄雪草来源:菊科薄雪火绒草LeontopodiumjaponicumMiq.,以花入药。生境分布: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湖北。性味:微甘,淡。功能主治:止咳。主治咳嗽。用法用量:3~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黑升麻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HēiShēnɡM 来源:为菊科植物糙叶斑鸠菊的根。秋季采集。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00厘米,密被柔毛,少分枝,叶互生,有短柄;椭圆状披针形,长3.5~每小柄上具头状花序1对;总苞筒状,苞片3~生境分布:生于草坡。性味:辛甘,温。功能主治:发表散寒。治风寒感冒。
-
黑沙蒿子
《*辞典》:黑沙蒿子: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拼音名:HēiShāHāoZǐ来源:为菊科植物黑沙蒿的种子。功能主治:利尿。治小便不利。附方:治尿闭:黑沙蒿子五钱。水煎,冲红糖三至五钱,温服。摘录:《*辞典》
-
红陈艾
别名:狭叶艾、水蒿、刘寄奴[四川]来源:菊科艾属植物蒌蒿ArtemisiaselengensisTurcz.,以全草入药。秋季采,多鲜用。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破血行瘀,下气通络。用于产后淤血停积小腹胀痛,跌打损伤,淤血肿痛,因伤而大小便下血。5钱,作散剂、酒剂或煎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红花苗
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H nɡHuāMi o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幼苗。功能主治:《开宝本草》:生捣碎,敷瘀肿。摘录:《*辞典》
-
单头紫菀根
《*辞典》:单头紫菀根: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DānT uZǐWǎnGēn来源: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的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附方:①治急性乳腺炎:单头紫菀根一至一两半,或全草一至三两。亦可加威灵仙三钱同煎服。(性味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临床应用:预防感冒:取单头紫菀根制成煎剂,成人每次服20~
-
红轮千里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 千里光:别名:甲客儿[藏名]来源:菊科红 千里光SenecioflammeusTurcz.exDC.,以全草、花入药。生境分布:西北及东北部。性味:苦,寒。功能主治:全草:清热解毒。主治疔毒痈肿。花:活血调经。
-
红升麻根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H nɡShēnɡM Gēn来源:为菊科檀物异叶泽兰的根。秋、冬、春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功能主治:解表退热附方:①治感冒发热头痛:红升麻根三至五钱。(性味以下出《昆明民间常用草药》)②治月经不调,腰痛,风湿痛:红升麻根,三至五钱。
-
葫芦叶
别名:水葫芦、水马蹄草、和尚菜来源:菊科和尚菜属植物腺梗菜AdenocaulonhimalaicumEdgew.[A.adhaerescensMaxim.;)Makino],以根状茎入药。秋后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止咳平喘,利水散瘀。用于咳嗽气喘,水肿,产后瘀血腹痛;外用治骨折。外用适量,鲜根捣烂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黄金菊根
出处:《吉林中草药》拼音名:Hu nɡJīnJ Gēn来源:为菊科植物黄金菊的根。茎生叶互生,长圆形或椭圆形,无柄,抱茎,两面有毛而叶脉特多,边缘有不整齐的牙齿。总苞钟形,总苞片长圆状披针形;全部为舌状花,舌状片线形,先端5齿裂,花筒细长,花药黄色;生境分布:生于草原、山坡草甸。功能主治:利水,治臌胀。
-
黄缨菊
别名:九头妖魔、黄冠菊来源:菊科黄缨菊XanthopappussubacaulisC.Wink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止血,催吐。主治吐血,子宫出血,食物中毒。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火油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火油草:别名:走马风来源:菊科艾纳香属植物千头艾纳香Blumealanceolaria(Roxb.)Druce,以叶入药。性味:辛,平。功能主治:祛风湿,消肿止痛。用于头痛;外用于风湿骨痛,产后关节痛,跌打肿痛。用法用量:鲜叶2两,水煎冲酒(0.5~外用鲜叶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外敷或水煎洗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