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
原子是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分子的基本粒子。当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无限分子的规整排列时,就构成原子晶体。在原子序数较大的元素原子中,内层电子运动速度达到可比拟的光速的数量级。为了使用方便,科学上一般不用原子的绝对质量,而是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它是由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按丰度计算的平均值。
-
WS/T 38—1996 血中铬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8—1996《血中铬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Blood—Determinationofchromium—Graphitefurnac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icmethod)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6年10月14日发布,自1997年05月01日起实施。由两样品的吸光度减去空白的吸光度,按式(2)计算出血样中铬的浓度。
-
WS/T 46—1996 尿中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6—1996《尿中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Urine—Determinationofberyllium—Graphitefurnac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6年10月14日发布,自1997年05月01日起实施。但人尿不易久存。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负责起草。
-
WS/T 45—1996 血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5—1996《血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Blood—Determinationofnickel—Graphitefurnac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icmethod)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6年10月14日发布,自1997年05月01日起实施。6.3空白试验:取9mL肝素钠溶液,加1mL水,混匀,按6.1条步骤测定。
-
WS/T 20—1996 血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20—1996《血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Blood—Determinationoflead—Graphitefurnac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icmethod)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6年10月14日发布,自1997年05月01日起实施。5.2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置入事先加好肝素钠溶液(4.6,用量为每毫升血20~
-
WS/T 34—1996 血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4—1996《血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Blood—Determinationofcadmium—Graphitefurnac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icmethod)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6年10月14日发布,自1997年05月01日起实施。4.5硝酸溶液,4+96。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温新玲、梁禄、付正芬。
-
GBZ/T 302—2018 尿中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标准正文:尿中锑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尿中锑的原子荧光光谱法。5.8硼氢化钾溶液:10g/L,取1g硼氢化钾(分析纯),用1g/L的氢氧化钾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mL,临用前配制。7.5样品和样品空白的测定:用测定标准管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及样品空白溶液,空白测定结果应小于检出限。
-
WS/T 37—1996 尿中铬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Ax——样品加水的吸光值减去空白的吸光值;8.3最好采晨尿测定,若采班前或班后尿时,工人要脱离生产现场,换下工作服,洗净手,然后再排尿,以防止外来污染.8.4本法的特点是样品不经前处理,直接进样分析,不使用任何背景校正器,依靠仔细地选择样品灰化电流(温度)消除尿基体的干扰。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金泰。
-
WS/T 26—1996 尿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二)酸性氯化亚锡还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26—1996《尿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二)酸性氯化亚锡还原法》(Urine—Determinationofmercury—Cold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icmethod—ⅡAcidicstannouschloridereductionmethod)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6年10月14日发布,自1997年05月01日起实施。变异系数为2.7%~
-
WS/T 32—1996 尿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2—1996《尿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Urine—Determinationofcadmium—Graphitefurnac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icmethod)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6年10月14日发布,自1997年05月01日起实施。
-
WS/T 25—1996 尿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一)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25—1996《尿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一)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Urine-Determinationofmercury-Cold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icmethod-ⅠAlkalinestannouschloridereductionmethod)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6年10月14日发布,1997年05月01日起实施。但人尿不易久存。
-
WS/T 47—1996 尿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7—1996《尿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Urine—Determinationofselenium—Hydridegeneration-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icmethod)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6年10月14日发布,自1997年05月01日起实施。3.2氢化物发生系统。4.12混合酸,硝酸+硫酸+高氯酸=3+1+1。
-
GBZ/T 316.3—2018 血中铅的测定 第3部分:原子荧光光谱法
5.5还原剂溶液:称取10g硼氢化钾(优级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20g铁氰化钾(分析纯)和10g硼酸(优级纯),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充分摇匀,取出0.10mL,置于装有2.90mL硝酸溶液的具塞离心管中,立即盖好盖子,强力振摇,然后在旋涡混合器充分混匀5min,以10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供测定。
-
WS/T 474—2015 尿中砷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
ICS11.020C6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74—2015《尿中砷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Determinationofarsenicinurinebyhydridegenerationatomicflurescencespectrometry)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05月07日发布,自2015年11月01日起实施。3.10聚乙烯塑料瓶,50mL、500mL。
-
WS/T 635—2018 尿中砷形态测定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
5.4硼氢化钾(KBH4)。10方法特性:10.1检出限:本方法中亚砷酸盐、一甲基砷、二甲基砷检出限均为0.5 g/L,定量限为1.5 g/L;图A.1砷形态标准溶液(10 g/L)色谱图A.2试样溶液色谱图试样溶液色谱图见图A.2图A.2试样溶液中砷形态色谱图标准下载:WS/T635—2018尿中砷形态测定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
-
WS/T 29—1996 尿中砷的氢化物发生-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29—1996《尿中砷的氢化物发生-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Urine—Determinationofarsenic—Hydridegeneration-flam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6年10月14日发布,自1997年05月01日起实施。3.2氢化物发生系统。但人尿不易久存。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俊。
-
WS/T 18—1996 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18—1996《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Urine—Determinationoflead—Graphitefurnac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6年10月14日发布,自1997年05月01日起实施。3.5具塞塑料离心管,1.5mL。贮存于细口聚乙烯塑料瓶中。亦可用硝酸铅配制铅标准溶液。
-
WS/T 44—1996 尿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4—1996《尿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Urine—Determinationofnickel—Graphitefurnac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icmethod)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6年10月14日发布,自1997年05月01日起实施。以盐酸溶液(4.4)为空白,按6.1条测量吸光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晓雯。
-
氢键
氢键是电负性原子和与另一个电负性原子共价结合的氢原子间形成的键,与电负性强的原子连接的氢原子趋向带部分正电。氢键的键能一般小于40kJ/mol,比共价键的键能小得多,比较接近分子间作用能。另外,H的原子半径比A和B小得多。由于一般的糖、蛋白质、脂肪中都含有氢键,因此氢键在生物化学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随着物理学量子力学的发展,1927年Heitler和London用量子力学来处理H原子形成H2分子的过程,他们得到了H2分子能量(E)与两个H原子核间距(r)的关系曲线。按此推理,不同原子形成共价化合物时均有确定的原子比,如可以有HCl,H2S,NH3和CH4等共价化合物,但不可能有HCl2或H4S分子,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
原子论
现代科学和哲学已经证明,古希腊人设想的原子纯粹是一种猜测,化学上的原子也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其内部结构现已证实了几个层次。原子论的思想是唯物的,但带有机械的性质,对近代西方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产生较深影响,成为实物中心论和还原论的重要思想基础,在医学领域也有一定反映。
-
裂变反应
当热中子(它的动能跟常温下气体分子的动能差不多)进入一些具有奇数中子的重原子核(23592U,23392U,23994Pu)内时,裂变就可能发生。因此,要在铀棒周围放上叫做减缓剂的物质,它们不吸收或很少吸收中子,使快中子跟它们碰撞后,能量减小,速度减缓。由于原子比彼此分开的中子、质子和电子更稳定,原子处于较低的能级。
-
化合价
其一,泛指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意义上的化合价,后来就发展为化学键理论。离子价就是在离子型晶体或分子中,或在溶液或熔融盐中离子所带的电荷。实质上这就是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数,得电子的有负价,失电子的有正价。最近一些新编中学教材已开始用氧化值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配平这些反应的方程式。
-
能带理论
能带理论在固体金属内部构成其晶格结点上的粒子,是金属原子或正离子,由于金属原子的价电子的电离能较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热效应等),价电子可脱离原子,且不固定在某一离子附近,而可在晶格中自由运动,常称它们为自由电子。金属中为数不多的价电子不足以形成如此多的共价键。所以金属键不同于离子键;
-
离子
离子是由原子(包括原子团)或分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电粒子。比较氯化钠溶液和由钠原子组成的金属钠、由氯分子组成的单质氯气的性质,它们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同。得到电子后带负电荷,变成阴离子(或负离子)。(2)离子半径测定离子化合物的核间距,可以算出离子的半径,如rI-=216pm,rBr-=195pm。
-
电子亲和势
电子亲和势是指元素的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时放出的能量,叫做电子亲和势。元素的电子亲和势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电子亲和势一般趋于增大,即原子结合电子的倾向增强,或它的阴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减弱。这些能量能从形成氧化物或硫化物晶体时放出的晶格能得到补偿。
-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纳米结构器件研究、设计和制备新型纳米结构和器件,以推动信息、能源、环境、医疗、农业及航天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如信息技术中的新型存储、读取、显示和运算器件的研究和发展,将使现有计算机的硬盘存取密度提高一百万倍,并使体积进一步缩小。
-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价键理论可解释原子采用什么样的空间轨道去形成共价键,但不易预测分子的空间结构。凡多重键只计其σ键。对于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则在中心原子价电子数目中相应地减去、加上此电荷数;应注意,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的空间分布是中心原子所采用的杂化的类型,这与分子几何构型不一定相同。
-
诱导效应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原子或原子团)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的成键电子云密度向某一方向偏移,这种效应叫诱导效应。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原子弱的原子或原子团(如烷基)具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正的诱导效应),用I表示,整个分子的电子云偏离取代基。
-
电子
电子(electron)是一种轻的、稳定的、基本粒子,它是构成原子一的基本要素,构成原子轨道。“轨道”运动可由轨道的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1和磁量子数m来标记,自旋运动由自旋磁量子数ms来标记。通过|Ψ|2的大小来表征电子在空间某点(x,y,z)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并用电子云这个名词来形象化地描述这种几率分布。
-
配位键
成键电子由成键原子一方单独提供形成的共价键,叫做配位键(曾用名:配价键)。又如BF3分子中,中心B原子是个缺电子原子,有空轨道,它可以接受乙醚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形成(C2H5)2O→BF3。许多无机含氧酸中都含有配位键结构。在配合物形成过程中,主要是配位键在发生作用。例如,在羰基配合物中有反配位π键。
-
配位化合物
一个多齿配体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与一个中心原子形成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如:在碱性溶液中形成的丁二肟镍是一螯合物,每一个丁二肟配体提供两个配位原子(氮原子)。下面为由这些配位原子形成的常见配体:在元素周期表中几乎所有的金属元素都可以作为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但生成配合物的能力不同。
-
加成聚合反应合成高分子
含有重键的单体分子,如乙烯(C2H4)、氯乙烯(C2H3Cl)、丙烯(C3H6)、苯乙烯等,它们是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得到聚合物的。C2H3Cl分子中若将带氯原子的碳原子看成是头,则不带氯的碳原子就是尾了。混乱无序连接。一种连接方式,相邻碳原子上有氯原子;连接方式不同,所形成的聚氯乙烯分子的结构不同,反映在性质上也就有差异。
-
电离能
元素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而变成气态1价阳离子,这时要吸收的能量叫做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通常叫做电离能,又叫电离势。用X射线作为激发光源照射到样品上,使元素原子中某个“轨道”上的电子突然受光激发,这时原子中其他电子的运动按理都要发生变化。用元素的I1可以衡量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
键能
在101kPa大气压和25℃下,把1mol气态的AB分子分离成气态的A和B原子要吸收的能量(kJ/mol),叫做键能。如ABn分子,分子中n个A—B键是等同的,键的离解能是指该分子中这些A—B键逐级离解所需要的能量。5.F—F键、O—O键、N—N键的键能反常地低,因为它们的原子半径很小,相互靠拢时孤电子对间有很大的排斥作用。
-
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对共价键的本质和特点做了有力的论证,但它把讨论的基础放在共用一对电子形成一个共价键上,在解释许多分子、原子的价键数目及分子空间结构时却遇到了困难。以上几例都是阐明了共价单键的性质,至于乙烯和乙炔分子中的双键和三键的形成,又提出了σ键和π键的概念。碳碳双键中的sp2杂化如下所示。
-
共价键
电负性差异甚大的原子间靠离子键结合成分子,电负性相近甚至相同的原子是靠原子共享电子,形成共价键而结合成分子的。此时两个氢原子的轨道发生了重叠,电子云密集在两核之间为两核共享,这就是共价键。正是通过这个共价键,两个氢原子形成了稳定的氢分子。氢分子的键能为436kJ·mol-1,键长为R0=74pm。
-
晶体
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结构微粒在空间作有规则、周期性重复排列而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多面体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第二类是原子晶体(如金刚石、SiO2),晶体的结构粒子是原子,依靠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第三类是金属晶体(如钨、铜等),金属原子靠金属键结合。
-
极性键
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叫做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它们的电负性必然不同,因此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即电负性大)的原子一方,使该原子带部分负电荷(δ-),而另一原子带部分正电荷(δ)。由此看来,非极性键、极性键、离子键之间是个渐变过程。
-
摩尔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等于0.012kg12C的原子数,该数量就叫1摩尔。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必须指明,如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1mol12C的质量是12g,所以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键长
分子中两个成键原子的核间平均距离叫做键长。金属晶体的金属原子以密堆积方式形成晶体,用X射线结构分析测得它的晶胞参数,然后结合其点阵形式,算出紧邻金属原子间的距离,即为金属键长。共价晶体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共价键长除了和原子的共价半径有关外,还和原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关。
-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获得,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继CT、B超等影像检查手段后又一新的断层成像方法,与CT相比,MRI具有高组织分辨力和无放射损伤等优点。
-
轨道杂化
原子在成键时受到其他原子的作用,原有一些能量较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轨道,使轨道发挥更高的成键效能,这叫做轨道杂化。H2O分子中氧原子采取不等性sp3杂化,形成四个不完全等同的杂化轨道,其中两两等价,分别和两个氢原子成键及被氧原子的两对孤对电子占有。
-
卤代烃
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生成的化合物叫做卤代烃。氟代烃虽然属于卤代烃,但是它的制法和性质比较特殊,一般把它分开讨论。根据烃基的不同,卤代烃分脂肪族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如果分子里有双键等官能团,这些官能团的位次先于卤素。卤代烃还能发生消除反应。
-
原子晶体
由同种非金属元素或由异种元素的“无限”数目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晶体,叫做共价型原子晶体。由“无限”数目的原子形成的一个无限大分子,如果原子间的键型不纯属共价键,尚有范德华力等作用,则应归属于混合键型晶体(如石墨)。
-
能量最低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自然界一个普遍的规律是“能量越低越稳定”。在不违反保里原理的条件下,电子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体系能量处于最低,这样的状态是原子的基态。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也称能级)主要由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决定。Pauling根据光谱实验数据以及理论计算结果,提出了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近似能级图。
-
质子
它和中子一起构成原子核,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数。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它带的电量等于电子带的电量,只是电性相反。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2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名称,也决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和核外的电子总数。质子是原子核中离子与中子的总称,即质子数=离子数(Z)+中子数(N)。
-
π键
成键原子的未杂化p轨道,通过平行、侧面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叫做π键。π键是由两个p轨道从侧面重叠而形成的,重叠程度比σ键小,所以π键不如σ键稳定。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两个原子的p轨道线性组合能形成两个分子轨道。分子在基态时,两个p电子(π电子)处于成键轨道中,而让反键轨道空着。
-
双键
分子中两个原子之间由共用两对电子而形成的共价键,叫做双键。双键通常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的,但它不是单键的简单加和。例如,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键能是598KJ/mol,而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键能是374KJ/mol。而丙酮分子中碳氧双键键能(750KJ/mol)大于甲醚分子中碳氧单键的键能(360KJ/mol)的两倍。
-
基
化合物分子中去掉一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不带电荷的部分,叫做基。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特性的基,如醇的羟基(-OH)、羧酸的羧基(-COOH)。烷烃RH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留下的部分(R·)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叫做烷基自由基,如CH3·是甲基自由基,CH2=CH-CH2·是丙烯基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