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醋汤
处方好醋、艾。制法好醋炆艾。功能主治验胎。主过月或月数未足,难明是否有孕者。用法用量服半盏后,腹中翻,大痛,是有孕;不为痛,定无。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
玉华白丹
处方:白石脂(净瓦阁起.火煅取白者),阳起石(用甘锅于大火中煅令通红.尤治久患肠风脏毒。主治:五劳七伤,夜多盗汗,肺痿虚损,久嗽上喘,霍乱转筋,六脉沉伏,唇口青黑,腹胁刺痛,大肠不固,小便滑数,梦中遗泄,肌肉瘦瘁,目暗耳鸣,胃虚食减,久疟久痢,积寒痼冷;用药禁忌:忌猪、羊血、绿豆粉,恐解药力。
-
神仙青娥丸
功效:延年不老,乌髭,治口齿,活血驻颜,大壮筋骨,补虚损。主治:一切虚损,干湿脚气,妇人诸疾血气,一切小肠气,膀胱疝气。干湿脚气,木瓜汤送下;妇人诸疾血气,煎艾醋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前浸药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神效仙方万亿丸
《古今医鉴》卷十六引张三峰方:方名:神效仙方万亿丸别名:神仙万亿丸、万亿丸组成:朱砂5钱,巴豆(不去油)5钱。外感风寒发热,内伤生冷饮食,心痛,肠痛,霍乱吐泻,赤白痢,疟疾寒热,心膨气胀,伏暑伤热,诸虫作痛,大便闭结,小便不通,积聚发热,咳嗽喘急,小儿急慢惊风。制备方法:酒煎5钱寒食面,丸如黍米大。
-
秘传黄耆丸
《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方名:秘传黄耆丸组成:黄耆(蜜炙)、防风、茴香(炒)、白蒺藜(炒)、牡丹皮各等分。主治:目赤肿。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盐汤送下,或酒亦可;妇人用艾醋汤送下。加减:去黄耆,加当归,名 当归丸。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异方神仙济阴丹
主治:妇人经事不行,及心脾疼,腰腹疼痛。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炒姜酒送下,艾醋汤亦得,经事不行,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异方济阴丹(《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
-
琥珀调经丸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治因月经不调,不能受孕者。功效:调经种子。主治:妇人无子。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艾醋汤送下。附注:方中没药用量原缺,据《医学入门》补。
-
赤龙丹
《女科百问》卷上:赤龙丹:处方:禹余粮(煅)、乌贼骨、鹿茸(酒炙)、龙骨、干姜、当归、石燕子(煅)、阿胶(炒)各等分。制法:上为末,酒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摘录:《女科百问》卷上《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郑愈方:赤龙丹:处方:大宣连(巴豆炒焦香)1两,吴茱萸(炒)1两。功能主治:冷热痢。
-
金橘散
处方:真金橘、母丁香、广木香、乳香、雄黄、巴豆(去油)、没药、好朱砂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翻胃。用法用量:每服1字,煎艾醋汤调,食远服;先左卧,次右卧,后仰卧,3日1次,用米粥调理。
-
壮骨散
《嵩屋尊生》卷十三:组成:当归、故纸、杜仲、牛膝、小茴。主治:五种腰痛。《普济方》卷三一一:组成:杜仲2两(去粗皮,锉碎,生姜自然汁浸1宿,慢火炒),莳萝1两(微妙)。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服;闪挫气痛,以陈皮汤送下;心气脾痛,以煨姜汤送下;妇人血气,以艾醋汤送下;小肠气,以茴香汤送下。
-
乳升丹
主治:男人虚劳。用法用量:每服2钱,艾醋汤送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共为细末,醋糊为丸。
-
三才却病丹
《良朋汇集》卷一:方名:三才却病丹组成:巴豆700粒(拣白仁,去油成霜),绿豆(拣净)13两4钱(研细末),黑脐白豇豆20两(拣净,研末),飞罗面8两。主治:五积六聚,心疼腹痛,小儿诸般胀闷,及妇人干血痞满。如9种心痛,艾醋汤送下;脐腹疼痛,盐汤送下;干血痨癥,1钱红花汤送下;小儿疲疾痞块,凉水送下;
-
应痛散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三《医方类聚》卷九十四引《经验良方》:方名:应痛散组成:荔枝核30个,石菖蒲半两,吴茱萸半两。《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方名:应痛散组成:荆芥穗1两,桑根白皮1两,地榆1两。《妇人良方》卷七引《必效方》:方名:应痛散组成:良姜(锉细,麻油炒)、赤芍药各等分。妇人脾血气作心脾痛。
-
暖宫妙应丸
《袖珍》卷四:方名:暖宫妙应丸组成:艾叶、龙骨、当归、川芎、牡蛎、白芍药、牡丹皮、茯苓、赤石脂、熟地各等分。主治:妇人赤白带下,及子宫虚冷,无子者。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艾醋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蔽心骨伤
蔽心骨伤病名。指胸骨受伤者。见《医宗金鉴》卷八八。蔽心骨即剑突。该病多因跌打、压撞所致。症见局部肿胀疼痛,深呼吸及咳嗽时加剧,腰伛不起,甚则翻身困难。治宜活血化瘀,可内服复元活血汤、八厘散等,外用艾醋汤洗,敷万灵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