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智能计算机系统
中医智能计算机系统是一种具有思维能力的中医计算机诊疗系统。由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太航研制成功。其通过建立“联想意识细胞”研制的“人工智能计算机中医系统”,共纳入400种症状,400味药物,能对中医内科的近400种病证进行辨证诊断,自动处方。还能进行智能对话,邀请古今名医同机会诊以及病历检索。
-
巨型计算机
巨型计算机是指高运算速度、大存储容量的计算机。是计算机发展趋势之一,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解算十分复杂的超大型、巨型题目的需要,如空间开发、原子能利用、气象分析、地震预测等课题的研究。80年代,我国研制成功的银河机就是一台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达亿次;
-
第一代抗凝血类杀鼠剂
定义:第一代抗凝血类杀鼠剂(first-generationanticoagulants)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前研制的抗凝血类杀鼠剂为第一代抗凝血类杀鼠剂,其作用缓慢,症状轻,不会引起鼠类拒食,鼠需要反复多次取食才能达到毒杀目的。第一代抗凝血类杀鼠剂的主要品种:第一代抗凝血类杀鼠剂主要有杀鼠灵、杀鼠迷、敌鼠、氯敌鼠等。
-
第二代抗凝血类杀鼠剂
定义:第二代抗凝血类杀鼠剂(second-generationanticoagulants)是指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相继研制的抗凝血类杀鼠剂,急性毒力非常大,一次投毒即能达到毒杀目的,且能有效防治对第一代产品抗性的鼠类。第二代抗凝血类杀鼠剂的主要品种:第二代抗凝血类杀鼠剂的主要品种有大隆、溴敌隆等。
-
电鍉针
电鍉针是指在鍉针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电脉冲技术研制而成的一种针具。其针头端同鍉针,针尾通过导线连接于脉冲电治疗仪上,既有鍉针的治疗作用又有脉冲电的治疗作用。
-
紫外光显微镜
紫外光显微镜(ultravioletmicroscope)最初是为了提高光学显微镜的辨晰力由A.Kh-ler所创研制的仪器,而现在继之以显微分光光度计在细胞化学上对核酸局部部位的检验和定量时使用。由于辨晰力与光的波长成反比,因此可以使用从超高压水银灯或卤素灯射出的短波紫外光,光学系统包括载玻片在内,皆使用石英制品。
-
耳部吹药法
耳部吹药法(methodofearinsufflation)为中医治法名。是指将药物研制成极细粉末,用纸筒或喷粉器,吹至耳部患处的治法。
-
曲焕章
曲焕章(1878~1938)为云南江川人。少时从草药医姚连钧学习,随师遍涉江湖,行医施药,耳濡目染,渐明医道,曾研制成伤科“白药”,疗效甚佳。1925年改名百宝丹,行销日广,为军阀敲榨威逼,被投入监狱而亡。建国后由曲氏后人献方。今“云南白药”即以其配方改制而成。
-
加速试验法
加速试验法是中成药稳定性试验方法之一。常用于研制过程中药物剂型的设计、生产过程中改进处方和工艺等。又分为恒温法和升温法以及简便法等。
-
CR-39
CR-39学名碳本酸丙烯乙酸,或称烯丙基二甘醇碳酸脂(DiallyGlycolCarbonates)。它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化学家发现,为美国空军所研制的一系列聚合物中的第39号材料,因此俗称CR-39。
-
烯丙基二甘醇碳酸脂
CR-39学名碳本酸丙烯乙酸,或称烯丙基二甘醇碳酸脂(DiallyGlycolCarbonates)。它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化学家发现,为美国空军所研制的一系列聚合物中的第39号材料,因此俗称CR-39。
-
碳本酸丙烯乙酸
CR-39学名碳本酸丙烯乙酸,或称烯丙基二甘醇碳酸脂(DiallyGlycolCarbonates)。它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化学家发现,为美国空军所研制的一系列聚合物中的第39号材料,因此俗称CR-39。
-
点眼
点眼治疗学术语。系一种眼科外治法。将药物研成干燥而极细的粉末,点于眼内,用以消炎退肿除翳。粉末制作要求药物纯净,研制后先试放于舌上,若溶化而无渣滓方可使用。
-
娇莎干糖浆
药品说明书:别名:丙酸交沙霉素干糖浆,娇莎干糖浆,即安通克干糖浆适应症:一个专门针对儿童精心研制的新剂型的药物,对于多种感染引起的感冒、发烧、咽喉痛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效果。其特有的芳香及甜味特别适合儿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