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星剑
中药名·七星剑:七星剑为中药名,出《生草药性备要》,又名独行千里、野香薷、星色草。发汗解暑,利湿解毒。盖被出汗为度。处方:野菊(嫩头)苍耳头豨莶草半枝莲地丁草各9克麻黄3克草河车6克功能主治:《外科正宗》卷二方之七星剑治疗疮初起,憎寒作热,恶心呕吐,股体麻木,痒痛非常,心烦作躁,甚或昏愦者。
-
黄瓦韦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Hu nɡWǎW i别名:金鸡尾、大石韦、七星剑(《贵州民间药物》),瓦韦,石茶(《宁夏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黄瓦韦的根及全草。外治小儿白口疮及刀伤出血。(《贵州草药》)②治尿路感染,小便涩痛,尿血:瓦韦、蒲黄各三镇,茅根一两。③治疮痈肿毒:瓦韦三钱,水煎服;
-
旋鸡尾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通淋,解毒。③《四川中药志》:治五淋带下,头项瘰疬,崩症,红痢及阳毒未溃等症。⑤《泉州本草》:调气理血,清肺热,泻心火,凉血,镇咳止呕,止痛。附方:①治肺痨咳血:鲜江南星蕨:二至三两,水煎调冰糖服。(《贵阳民间药草》)③治肺痈咳嗽胸痛:鲜江南星蕨、鲜苇茎各二两,煎汤服。
-
团叶鳞始蕨
拼音名:TuánYèLínShǐJué英文名:OrbicularLindsaea别名:团叶陵齿蕨、鱼眼蕨、螺视蕨、七星剑、月影草、金钱草、田螺掩、高脚假铁线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鳞始蕨科植物团叶鳞始蕨的全草。叶脉二叉分枝。孢子囊群沿羽片上部边缘着生;孢子囊盖线形,棕色,有细齿牙。性味:苦;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疔疮走黄
疔疮走黄病证名。疔疮之毒邪迅速走散而入于血分,使全身出现寒栗高烧,神志昏愦等险证者。此刻患者多急起寒热头痛,胸闷烦躁,恶心呕吐,舌僵口干,舌绛苔黄,或便秘,或腹泻,小便赤涩,脉洪数。若神志昏溃,则宜内服七星剑汤,或疔毒复生汤。特别颜面、鼻唇三角处之疔毒,切忌挤压,否则易成走黄与痈疽内陷之脓毒血症。
-
铁蚂蟥
拼音名:TiěMǎHuánɡ别名:尖刀如意散、山苏花、七星剑、老鹰七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巢蕨的全草或根茎。孢子囊群线形,长3-4.5cm,背生于分叉小脉上侧,自小脉基部外行达离叶边1/2,彼此稍接近,叶片下部常不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雨林中树干或岩石上。性味:苦;肾经功能主治:强筋壮骨;
-
乌苏里瓦韦
拼音名:WūSūLǐWǎWéi别名:骟鸡尾、人头发、飞惊草、铁包针、小石韦、青根、大石韦、剑刀草、大金刀、青叶红、大骨牌草、七星剑、金星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乌苏里瓦韦的全草。根茎细长,横生,密被黑色或近黑色、披针形不透明的鳞片,边缘有锯齿。中脉两面隆起,小脉不明显。性味:苦;肺热咳嗽;
-
花叶假杜鹃
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HuāY JiǎD Juān别名:刺血红、七星剑、血路草(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爵床科植物花叶假杜鹃的全株。叶对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功能主治: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通经活络,解毒消肿,治毒蛇咬伤,犬咬伤,跌打损伤,痈肿,外伤出血。
-
大叶骨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叶骨牌草:拼音名:D Y GǔP iCǎo别名:凤尾金星、七星剑、旋鸡尾、排骨草、七星凤尾、一包针、龙眼草来源:水龙骨科星蕨属植物江南星蕨Microsoriumfortune(Moore)Ching,以全草和根状茎入药。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止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疔疮肿毒。
-
量天尺
《全国中草药汇编》:量天尺:拼音名:Li nɡTiānChǐ别名:霸王鞭、霸王花、剑花、三角火旺、七星剑花来源: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量天尺Hylocereusundatus(Haw.功能主治:花:清热,润肺,止咳。用于肺结核,支气管炎,颈淋巴结结核。茎:舒筋活络,解毒。外用治骨折,腮腺炎,疮肿。1两,水煎服,或与猪瘦肉煮汤吃。
-
量天尺花
出处:本品为外来种,原产墨西哥至已西诸国。拼音名:LiànɡTiānChǐHuā别名:霸王花、剑花、韦陀花、天尺花、龙骨花、七星剑花来源: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量天尺的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区可栽培于庭园或村落附近,常攀援于树干、废墙或岩石上;性微寒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清热润肺;
-
射鸡尾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拼音名:Sh JīWěi别名:人头发、飞惊草、铁包针(《贵州民间方药集》),青根、大石韦、剑刀草、大金刀、青叶红、叶上子、双蒜子、大骨牌草、七星剑、骨牌草、岩红豆(《湖南药物志》)。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根茎:利尿,又治风湿疼痛,跌打伤肿,清热,治惊风,精神病。治月经不调。
-
剑花
出处:《广东中药》拼音名:Ji nHuā别名:量天尺花、霸王花(《岭南采药录》),昙花(《广州植物志》),七星剑花、龙骨花(《广东中药》Ⅱ),霸王鞭(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量天尺的花。生境分布:生长于废墙上或树上,庭园中有栽培。化学成份:全草中曾分离出卅一烷和β-谷甾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