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冻耳
冻耳病名。系指冬时耳之冻疮。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多因肌肤素虚软之人,于冬季触冒风寒,为寒风冷气所袭,使耳部冻伤者。证见初发两耳红赤痒痛,或刺痒难忍,久则溃烂成疮。因寒冷之气候所伤,故称之为冻耳。治参冻疮条。
-
文蛤膏
《仙拈集》卷四:组成:五倍子(焙干)、猪油。主治:冻疮。用法用量:填入裂缝内。冻耳,姜汁煎涂;冻脚,茄根煎洗;冻拆,油胭脂烘热敷之。制备方法:五倍子为末,调成膏。
-
独胜膏
《仙拈集》卷三:独胜膏:处方:萆麻仁14粒(去壳)。功能主治:催生。主难产胎死,胞衣不下。不去,子肠即出。如出,仍以此膏涂顶心,肠即缩回,急去之。主治:冻风冻跟,冻耳,每逢冬寒则发。用法用量:6月捣膏,日中晒热,于遇冬所发处擦之,1日3次。用药禁忌:忌下汤水。
-
豮猪(月臣)膏
处方:豮猪(月臣)1具。制法:上研如膏,入浆水少许,候稀稠得所。功能主治:小儿冻耳,并手面皴痛。用法用量:先用童便洗手面,后以匙抄少许,匀涂手面上。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
雉脑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雉条。功能主治:《纲目》:涂冻疮。附方:治冻面、冻耳并诸冻疮久不瘥,年年发歇,先痒后痛,然后肿破黄水及血出不止:雄雉脑一枚(捣烂),黄蜡与脑等分,清油比蜡减半。上三味同于慢火上熬成膏,去滓,以瓷器收,如面油逐旋涂摩。(《圣济总录》雉脑膏)摘录:《*辞典》
-
羊脑煎
《医统》卷六十二:组成:柏白皮1两,榆白皮1两,桑白皮1两,杏仁(去皮尖)1两,甘草1两,羊脑髓半斤。主治:冻耳成疮。用法用量:每用以鹅翎蘸药涂。制备方法:上锉细,以羊脑髓煎令黄,滤去滓;瓷器盛。
-
雉脑膏
处方:雄雉脑1枚(捣烂),黄蜡与脑等量,清油减半。制法:上同于慢火上熬成膏,去滓,以瓷器收贮。功能主治:冻面、冻耳及诸冻疮久不愈,年年发歇,先痒后痛,然后肿破出黄水,及血出不止。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
小膏子
《博济》卷三:方名:小膏子组成:丹参1两,黄蜡半两,豉1合,葱白5茎,清油3两。主治:冻耳,兼疗湿癣。用法用量:每患即涂之,2-3上即愈。制备方法:上先将油煎三两沸,次入参、鼓,煎令焦,即滤出,然后入蜡,匀搅,入瓷盒子内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