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补散
《圣惠》卷六十:组成:续断2两,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1两(锉,微炒),熟干地黄2两,芎1两,黄耆1两(锉),白芍药1两,白芷3分,桂心1两,麦门冬1两(去心),白茯苓1两,干姜1两(炮裂,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五味子1两。主治:疮疡已破,而脓汁出多,疮坏烂,肌肉未生者。
-
蜗牛丸
《普济方》卷三九八:方名:蜗牛丸别名:黄金丸组成:蜗牛壳1两(微炒),夜明砂3分(微炒),龙骨1两,黄连3分(去须,微炒)。《圣惠》卷八十六:方名:蜗牛丸组成:蜗牛49枚,蛇蜕皮2条,干蟾1枚(截取前脚以前用之。主治:小儿干疳,面青目涩,脑热鼻疮,眼生障膜,毛发焦黄,肌肤羸瘦。已破者,薄荷汤送下,1日3次。
-
黑鲫膏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黑鲫膏:处方:鲫鱼1条制法:将鲫鱼破腹勿损,纳白盐于腹中,以针缝之,于铜器中,火上煎之令干,作末。功能主治:治附骨疽,肿热,未破、已破或脓出不愈者。用法用量:敷疽疮中。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补。小疼痛,无怪也,10日愈。制备方法:上为末。
-
内消散
滓不再煎,捣烂,加芙蓉叶末1两,蜜5匙,同敷患处。已破者,内服此药,外用金头蜈蚣1条,焙,研极细末,用麻油1小钟,浸3旦夕,搽患处,其疮即肿溃。用法用量:煎汤,当茶饮。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温酒调下。主治:方出《普济本事方》卷六,名见《保婴撮要》卷十六方之内消散主治打扑伤损及一切痈肿未破者。
-
冻烂肿疮
寒性凝滞,气血瘀滞则继而出现皮色红肿紫暗;舌淡苔白、脉弦细为寒邪入侵之象。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为寒盛阳衰之象。舌红,苔黄,脉弦数。3.对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应予保护,鞋袜不宜过紧。此外,自主神经紊乱、肢端血运不良、鞋袜过紧、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疾病常为本病诱因。
-
冻疮
寒性凝滞,气血瘀滞则继而出现皮色红肿紫暗;舌淡苔白、脉弦细为寒邪入侵之象。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为寒盛阳衰之象。舌红,苔黄,脉弦数。3.对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应予保护,鞋袜不宜过紧。此外,自主神经紊乱、肢端血运不良、鞋袜过紧、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疾病常为本病诱因。
-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
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若胎膜已破,脐带进一步脱出于胎先露的下方,经宫颈进入阴道内,甚至经阴道显露于外阴部,称为脐带脱垂。BR(2)胎位异常如臀先露、肩先露、枕后位等;若胎膜未破,于胎动、宫缩后胎心率突然变慢,改变体位、上推胎先露部及抬高臀部后迅速恢复者,应考虑有脐带先露的可能,临产后应行胎心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