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疣目
疣目的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疣系阴血不足,肝失荣养,气血不和,血枯生燥,筋气外发于肌肤,或风毒之邪侵袭,阻于经络,凝聚肌肤而成。现代医学认为,疣为病毒性皮肤病,寻常疣由乳头瘤病毒引起,有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皮突延长等病理改变。舌红、苔薄、脉弦数为风热血燥之象。舌淡红、苔白、脉弦为肝郁痰凝之象。
-
蒴藋赤子
出处:《证类本草》拼音名:Shu Di oCh Zǐ来源:为忍冬科植物蒴藋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蒴藋条。功能主治:《范汪方》:疗手足忽生疣目,蒴藋赤子挼使坏,疣目上涂之,即去。摘录:《*辞典》
-
硬膏剂
名称:硬膏剂概述:硬膏剂具有保护,软坚散结,搜风止痒,护肤防裂的作用。适应证:硬膏剂适用于肥厚性、角化性皮肤疾患如摄领疮、灰指(趾)甲、疣目、瘢痕疙瘩等。禁忌证:对药剂过敏者。7d换药一次。注意事项:硬膏贴后若发现丘疹、红斑、水疱和瘙痒重,应停用,并按急性皮炎处理。
-
枯筋
枯筋的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疣系阴血不足,肝失荣养,气血不和,血枯生燥,筋气外发于肌肤,或风毒之邪侵袭,阻于经络,凝聚肌肤而成。现代医学认为,疣为病毒性皮肤病,寻常疣由乳头瘤病毒引起,有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皮突延长等病理改变。舌红、苔薄、脉弦数为风热血燥之象。舌淡红、苔白、脉弦为肝郁痰凝之象。
-
箭千日
箭千日的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疣系阴血不足,肝失荣养,气血不和,血枯生燥,筋气外发于肌肤,或风毒之邪侵袭,阻于经络,凝聚肌肤而成。舌红、苔薄、脉弦数为风热血燥之象。舌淡红、苔白、脉弦为肝郁痰凝之象。
-
耳瘑疣目
耳疣目为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卷四十八鸭胆。是指耳部的疣子而言。
-
螳螂
前胸细长,侧缘有细齿排列。前胸足腿节内侧基部及胫节内侧中部各有一大形黑色斑纹。螳螂除上述2种外,常见而分布较广的尚有薄翅螳螂、巨斧螳螂及华北刀螂等,其全虫及卵鞘亦可同供药用。(《圣济总录》中分散)②治喉症,不论新久,咽喉肿痛或破烂:螳螂一只(晒干),净冰片一钱,硼砂七分,正绿萼梅(去蒂)五分。
-
七叶麻
蒴藋又名扦扦活、接骨草、走马箭、七叶麻。出《名医别录》。活血消肿,祛风除湿。1.治跌打损伤,骨折疼痛,风湿关节炎。蒴藿的果实名蒴藋赤子,捣烂涂治疣目。全草含黄酮类、酚类、鞣质、熊果酸、β-谷甾醇、绿原酸等。外敷酒调剂,内服煎剂可加速骨折愈合;油膏剂能轻度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有轻度消肿作用。
-
牛口涎
《*辞典》:牛口涎: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Ni KǒuXi n别名:牛涎(《千金方》)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唾涎。功能主治:治噎膈,反胃呕吐。②《纲目》:吮小儿,治客忤。灌一合,治小儿霍乱。入盐少许,顿服一盏,治喉闭口噤。(《千金方》)③治目睛损伤:牛涎,日二点,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