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蜥蜴
《全国中草药汇编》:蜥蜴:拼音名:XīY 别名:麻蛇子、马蛇子、马舌子、丽纹麻蜥来源:蜥蜴科动物麻蜥EremiasargusPeters,以干燥全体入药。有的地方在捕捉后,用白酒喷,死后,置通风处阴干。功能主治:化痰散结,利尿。备注:(1)同属动物山麻蜥(华北麻蜥)EremiasbrenchleyiGuenther与前种极相似,亦入药。
-
蜥蜴咬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咬伤后的症状和体征有剧痛,肿胀和水肿,瘀斑,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大。临床所见和病程经过一般同西部菱背响尾蛇咬伤的轻,中度中毒病例相似。Swabs从蜥蜴口腔中分离出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的菌群,因此咬伤皮肤后易招致伤口的继发感染。治疗方案:蜥蜴咬伤后首先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抗生素。
-
促卵成熟因子
促卵成熟因子缩写为MPF。卵细胞质中MPF不具有特异性,蛙的MPF可诱起蜥蜴卵成熟,蜥蜴的MPF可诱起蜥蜴、海参、蛙的卵成熟。MPF为分子量达数万的不稳定的磷蛋白,其活性见于哺乳类的株细胞(海拉细胞、CHO细胞等)、蛙和蜥蜴的卵裂中的卵裂细胞,所以可认为是普遍的细胞分裂开始的重要因子。
-
MPF
促卵成熟因子缩写为MPF。卵细胞质中MPF不具有特异性,蛙的MPF可诱起蜥蜴卵成熟,蜥蜴的MPF可诱起蜥蜴、海参、蛙的卵成熟。MPF为分子量达数万的不稳定的磷蛋白,其活性见于哺乳类的株细胞(海拉细胞、CHO细胞等)、蛙和蜥蜴的卵裂中的卵裂细胞,所以可认为是普遍的细胞分裂开始的重要因子。
-
接骨续筋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eguXujinPian标准编号:WS3-B-2226-96处方:蜥蜴500g骨碎补(炒)333g穿山龙167g制法:以上三味,取蜥蜴250g,粉碎成细粉,剩余的晰蜴与骨碎补、穿山龙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蜥蜴细粉,混匀,加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
雄豆丸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名:雄豆丸组成:雄黄2两,巴豆1两,鬼臼1两,莽草1两,丹砂1两,獭肝3两,蜥蜴1两(炙),蜈蚣1两(炙)。各家论述:妇人身感异气,腹怀鬼胎,故腹如抱瓮。雄黄解毒杀虫;獭肝补益,力能壮胆;雄肝、蜥蜴走经隧;蜜捣绵裹,深纳阴中,务使恶物尽去,则经府肃清而血气调和,何异胎之足患哉。
-
沧龙类
沧龙类又称苍龙类,是白垩纪后期的海生爬行动物,在白垩纪末绝灭。在系统上与现代的大蜥蜴类近缘。大形的种类体长达15米,鼻孔后退到头顶部,四肢扁平成为鳍脚,尾扁长,呈橹状,能划水,显有海中生活适应的形态构造。看来是一种非常贪食的肉食性动物,常发现鳍带有伤痕和断痕的下颚和鳍的化石。
-
诺沃克病毒属
ORF1编码非结构蛋白多蛋白,ORF2编码主要结构蛋白CP,在诺瓦克病毒南安普敦和南安普敦病毒株中,ORF2与ORF1有14nt重叠,洛兹达雷病毒株有17nt重叠,3株病毒在ORF2中都引起-2移框。本属成员经常失去表面结构,因而历史上把它们称为小圆形病毒。诺沃克病毒属病毒与人流行性胃肠炎相关。
-
诺瓦克病毒属
ORF1编码非结构蛋白多蛋白,ORF2编码主要结构蛋白CP,在诺瓦克病毒南安普敦和南安普敦病毒株中,ORF2与ORF1有14nt重叠,洛兹达雷病毒株有17nt重叠,3株病毒在ORF2中都引起-2移框。本属成员经常失去表面结构,因而历史上把它们称为小圆形病毒。诺沃克病毒属病毒与人流行性胃肠炎相关。
-
诺如病毒属
ORF1编码非结构蛋白多蛋白,ORF2编码主要结构蛋白CP,在诺瓦克病毒南安普敦和南安普敦病毒株中,ORF2与ORF1有14nt重叠,洛兹达雷病毒株有17nt重叠,3株病毒在ORF2中都引起-2移框。本属成员经常失去表面结构,因而历史上把它们称为小圆形病毒。诺沃克病毒属病毒与人流行性胃肠炎相关。
-
飞尸
飞尸为古病名,指一种突然发作危重疾患。《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飞尸者,发无由渐,忽然而至,若飞走之急疾,故谓之飞尸。其状心腹刺痛,气息喘急,胀满上冲心胸也。治飞尸,在人皮中,又名恶脉,又名贼风。发时头痛,不在一处,针灸则移,发时一日半日方微差,须臾复发,细辛散方。”亦可用瓜蒂散、蜥蜴圆等方。
-
大附着散
《千金翼》卷二十:大附着散:处方:附子7分(炮,去皮),乌头7分(炮,去皮),蜈蚣两枚(炙),芫青8分,雄黄7分,朱砂7分,干姜7分,细辛7分,蜥蜴2枚,人参7分,莽草7分,鬼臼7分。功能主治:一切飞尸、鬼疰,风痹,百处如针刀刺痛,呕逆,澼饮,五劳七伤。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酒送下,1日2次。
-
山龙丸
《圣济总录》卷九:方名:山龙丸组成:蜥蜴(一名山龙子,酥炙)2钱,海蛤1钱,乌头(炮裂,去皮脐)半钱。主治:偏风,半身枯瘦,肢体细小而痛。用法用量:用葱白2枝,中心分开,入药在内,帛子系向两脚心底,用暖水浸,以衣被覆之,春、夏浸至踝,秋、冬浸至膝。自然汗出。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分作两丸。
-
软体动物疱疹病毒科
中文名称:软体动物疱疹病毒科英文名称:Malacoherpesviridae分类类型:科软体动物疱疹病毒科成员:属种牡蛎疱疹病毒属(Ostreavirus)牡蛎疱疹病毒1型(Ostreidherpesvirus1)-蜥蜴疱疹病毒2型(Iguanidherpesvirus2)
-
蛊毒病
概述:蛊毒病为病证名。包括射工病、沙虱病、水毒病、蛇蛊、蜥蜴蛊、虾蟆蛊、蜣螂蛊等。凡中蛊病,多趋于死,以其毒害势甚,故云蛊毒。”蛊毒病的症状:《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论曰蛊毒千品,种种不同,或下鲜血,或好卧暗室,不欲光明,或心性反常,乍嗔乍喜,或四肢沉重,百节酸疼。”
-
中分散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方名:中分散组成:螳螂1个(中分),蜥蜴1个(中分),赤足蜈蚣1条(中分)。功效:定搐。用法用量:右治女子,左治男子。有患急惊抽搐者,每用1剜耳,吹入鼻内。制备方法:上3味,各随左右一边,同为细末。
-
除五劳七伤万病散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川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朱砂(细研)半两,芫青(糯米拌炒令黄色,去翅足)半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半两,雄黄(细研)半两,干姜(炮裂,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细辛半两,莽草(微炙)半两,鬼臼(去须)半两,蜈蚣1枚(微炙,去足),蜥蜴1枚(微炙)。
-
犁鼻器
犁鼻器是在鼻腔前面的一对盲囊,开口于口腔顶壁,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其活动频繁的舌尖是在搜集空气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当舌尖缩回口腔时,即进入犁鼻器的两个囊内,产生嗅觉,从而判断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哺乳类在胚胎期也有犁鼻器,至成体大多退化,但在单孔类、有袋类、食虫类、啮齿类、兔形类及有蹄类的成体中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