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肓膜
肓膜为人体部位名。1.肓膜指心下膈上之膜。《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熏于肓膜,散于胸腹。”王冰注:“肓膜,谓五脏之间鬲中膜也。”2.肓膜指体腔之浆膜。多指肠外脂膜,即肠系膜、大网膜之类。
-
鬲肓
概述:鬲肓:1.膈膜与肓膜的合称;参见膏肓、肓膜:膏肓为人体部位名。出《左传·成公十年》。指心之下、膈之上的部位。后世称病情严重为“病入膏盲”。指心下膈上之膜。横膈以上的胸腔部位·鬲肓:鬲肓是指横膈以上的胸腔部位,又称气海。对气血营卫运行有推动作用。《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鬲肓之上,中有父母。”
-
肓输
肓,指肓膜。为第十肋间神经分布处。肓输穴主治病证:肓俞穴主治胃肠,二阴等疾患:如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黄疸,泄泻,大便干燥,疝气,五淋,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疝痛,小便淋沥,月经不调,腰脊痛,现代又多用肓俞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胃痉挛,肠麻痹,尿道炎,膀胱炎,角膜炎等。
-
肓腧
肓,指肓膜。为第十肋间神经分布处。肓腧穴主治病证:肓俞穴主治胃肠,二阴等疾患:如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黄疸,泄泻,大便干燥,疝气,五淋,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疝痛,小便淋沥,月经不调,腰脊痛,现代又多用肓俞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胃痉挛,肠麻痹,尿道炎,膀胱炎,角膜炎等。
-
肓俞
肓俞穴主治胃肠,二阴等疾患:如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黄疸,泄泻,大便干燥,疝气,五淋,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疝痛,小便淋沥,月经不调,腰脊痛,现代又多用肓俞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胃痉挛,肠麻痹,尿道炎,膀胱炎,角膜炎等。深层有第10肋间神经肌支和腹壁上,下动脉分支分布。
-
肓门
肓门穴主治胸、腹疾患:如胸腹胀满,胃脘疼痛,气攻两胁,痞块,便秘,腹痛,乳疾,现又多用肓门穴治疗胃炎,乳腺炎,脾肿大,胃痉挛,胃炎,腰肌劳损等。俯卧取穴。分布着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皮肤由第十二胸神经和第一、二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重叠分布。或艾条灸10~肓门配脾俞、胃俞、三焦俞、中脘,治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