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槟榔煎
《圣济总录》卷九十九:槟榔煎:别名:槟榔粥处方:槟榔(炮,锉)5枚,酸石榴根皮(入土5寸东引者,去土,细锉)1升。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九《医统》卷七十六:方名:槟榔煎组成:槟榔5分,苍术5分,厚朴(姜制)5分,陈皮5分,草果5分,甘草1寸,生姜1块(湿纸包煨)。主治:山岚瘴气,寒热呕吐,腹满,不思饮食。
-
姜片虫病
布斯克氏姜片吸虫病分类:感染内科寄生虫病蠕虫病ICD号:B66.5流行病学:地理分布:姜片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的温带与亚热带地区的一些国家,如中国、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朝鲜、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孟加拉等。
-
布氏布斯克姜片吸虫病
布斯克氏姜片吸虫病分类:感染内科寄生虫病蠕虫病ICD号:B66.5流行病学:地理分布:姜片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的温带与亚热带地区的一些国家,如中国、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朝鲜、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孟加拉等。
-
布斯克氏姜片吸虫病
布斯克氏姜片吸虫病分类:感染内科寄生虫病蠕虫病ICD号:B66.5流行病学:地理分布:姜片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的温带与亚热带地区的一些国家,如中国、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朝鲜、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孟加拉等。
-
瑞列绦虫病
疾病别名瑞立绦虫病疾病代码ICD:B71.8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瑞列绦虫病(raillietiniasis)是西里伯瑞列绦虫(raillietinacelebensis)寄生人体肠道所致疾病。疾病病因成虫长32cm,宽0.2cm,有185个节片。孕节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脑踝蚁属(cardiocondylanula)蚂蚁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该属蚂蚁为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
荡脾汤
处方:杏仁1两(去皮尖,用蚌粉炒令黄色),半夏1两(生姜自然汁浸1宿,次日焙),豆5粒(去壳并心膜,以皮纸出油)。制法:上为末,用大好北枣7个,入灯心水蒸,去皮核,取肉为丸。功能主治:注颜,消宿食,化痰,消痞癖。主气喘,疳积,疟疾。注颜,槟榔煎汤送下;消宿食,陈米汤送下,空心、临睡服;化痰,乌梅汤送下;
-
条虫病
条虫病是由条虫的成虫和(或)幼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饮食卫生条件差地区发病率高,成年农民发病率高。2.猪肉条虫成虫妊娠节片脱落时,常随粪便排出,不引起肛门搔痒。有2.5 ̄25%病人因自体感染发生囊虫病时伴有相应的症状与体征。2.条虫病并发脑囊虫病时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
小儿姜片虫病
概述:《中医药学名词》(2004):小儿姜片虫病(infantilefasciolopsiasis)是指发生于小儿的姜片虫病。姜片虫病的症状:本病可引起腹痛,腹泻,浮肿,贫血等症状,甚至引起小儿生长发育,但预后一般良好,姜片虫驱除以后,患者迅速恢复。成虫寄生肠道上部,上犯胃气,下扰肠道,导致胃失和降,脾失健运等症。
-
蚘动脘痛
蚘动脘痛病证名。因蛔虫积阻或攻窜所致的脘痛。疼痛呈发作性,痛有休止,甚者吐蛔。《类证治裁》卷六:“蚘动脘痛,必有休止,安蚘丸。”《张氏医通》卷五:“因蚘作痛,痛有休止,令人吐蚘,蚘动故也。用川椒、乌梅、黄连、槟榔煎服。”参见虫痛条。本证见于胆道蛔虫症。
-
驱绦汤
《方剂学》:方名:驱绦汤组成:南瓜子肉60-120g,槟榔30-60g。功效:驱绦虫。主治:绦虫病。用法用量:先将南瓜子肉嚼碎吞服,隔1-2小时后再服槟榔煎成的浓汁。服药后如无腹泻,可冲服玄明粉9g,如头节未驱下,隔半月再服。用药禁忌:在部分虫体排出肛门口时,不要用手去拉,可用温水坐浴,使虫体自然排出;
-
癣药水
《中药成方配本》:方名:癣药水组成:土槿皮8两,百部2两,白及1两,樟脑1两,斑蝥1钱。主治:癣疮。主治:一切癣症、干癣、湿癣、风癣、牛皮癣、松皮癣、脚气,皮肤病。《中医外科学讲义》:方名:癣药水组成:米醋20斤,百部、蛇床子8两,土槿皮10两,硫黄8两,白砒2钱,斑蝥2两,白国樟1两2钱,轻粉1两2钱。
-
短膜壳绦虫病
治疗可服吡喹酮,还可采用槟榔煎剂、氯硝柳胺或甲苯达唑等。疾病名称:短膜壳绦虫病英文名称:hymenolepiasisnana别名:微小膜壳绦虫病分类:感染内科寄生虫病蠕虫病裂头蚴病ICD号:B71.0流行病学:人及鼠类为感染源。微小膜壳绦虫成虫寄生宿主小肠上端,虫体末端妊娠节片常在脱落前崩破,虫卵散出,随粪便排出。
-
内消瘰疬痰毒方
《种福堂方》卷二:组成:羊角数对,威灵仙4两。主治:瘰疬,痰核,痰串。用法用量:用槟榔煎汤送下,或夏枯草汤送下亦可。服至7日后,大便下如黑羊屎,小便出黑水,自消。制备方法:共入瓦罐内,加清水煮数沸,候角软取出切薄片,用新瓦烧红,将角铺上,焙炒过研细,每灰1两,加广木香1钱,白芥子3钱,共为末,炼蜜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