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经性皮肤病
有因真皮血管扩张、血管缺少、出血及胶原纤维变性而循经排列的鲜红斑痣、贫血痣、紫癜及硬皮病;还有因皮肤附属器的病理变化而循经排列的皮脂腺痣、汗孔角化症等。循经性皮肤病可广泛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带脉上,以病变表现在肾经者最多,其次是大肠经、肺经、心包经,而胆经、胃经、三焦经及带脉、任脉最为少见。
-
可见性循经反应带
可见性循经反应带是指诱发性的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多属于一过性反应,故称“可见性循经反应带”。《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疣,小者如指痂疥。”是循经皮肤病的较早记载。近年,对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诱发条件、产生基础以及针灸治疗等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
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
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以皮肤改变为主要形式的循经病理反应。诱发性的多属于一过性反应,故称“可见性循经反应带”。《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疣,小者如指痂疥。”近年,对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诱发条件、产生基础以及针灸治疗等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
经络现象
概述:经络现象是经络活动的外在显现。又称经络感传现象、经络敏感现象或针灸感应现象。如循经感传、循经性感传异常、循经性疼痛、循经性皮肤病或皮肤显痕等。经络敏感人:人体在某种刺激源的作用下,出现循经络路线走行的感觉传导,或呈现可见的肤色变异等生理、病理现象。艾灸则现热气感;
-
经络实质研究
发现经络现象虽与已知的解剖学、生理学现象有关但又不同,需要作出新的说明,为此已提出多种假说,如神经一体液调节说、人体自控系统说、第三平衡系统说、二重反射假说、概念性单元说、经络一皮层一内脏相关假说、体表内脏植物性联系系统说、气说、机体能感知的气血液通道说、波导说、类传导说、低阻经络说、良导络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