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精性肝炎
诊断错误常由于根据传统的化验结果推测肝脏组织学改变而致,因为酒精性肝病患者酶等改变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极差。有报道89例肝穿证实为酒精性肝炎患者,49%血清胆红素正常,19%AST正常,37%碱性磷酸酶无升高,59%具有正常水平的血清白蛋白。但是在30个月以后有38%发生肝硬化,病死率达22%。100%的患者有肝肿大。
-
酒精性肝炎临床路径(2017年版)
基本信息:《酒精性肝炎临床路径(2017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定,在中华医学会网站发布。2.临床表现:有乏力、纳差、体重下降、肝区隐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其他药物包括美他多辛、腺苷蛋氨酸、多心磷脂酰胆碱、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还原性谷胱甘肽等;
-
酒精
成年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相当于450ml啤酒,或150ml葡萄酒,或50g38度白酒。损害心脏功能:过量饮酒损害心脏功能,可增加突发死亡和心律失常的危险。酒精通过血液流到肝脏后,首先被ADH氧化为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肝脏中乙醇还能被CYP2E1酶分解代谢。
-
γ-谷氨酰转肽酶
30U/L(2)重氨试剂比色法:400U/L(3)对硝基苯胺法:25~④肝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2)非特异性轻度升高:慢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胰腺癌等。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酶类测定化验类别一:血液生化检查化验类别二:酶类测定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
英文名:gamma-GTPisoenzymes别名: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正常值:(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分13条区带:Ⅰ、Ⅰ’、Ⅱ、Ⅱ’、Ⅲ、Ⅳ、Ⅴ、Ⅵ、Ⅶa、Ⅶb、Ⅷa、Ⅷb、Ⅷc。r-GTPⅠ’、Ⅱ、Ⅱ’区带为肝癌的特异性新带,其他肝胆病(转移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胆管细胞癌)则不出现新区带。
-
慢性乙型肝炎
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慢性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临床出现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失眠、低热等。鉴别诊断:1.急性病毒性肝炎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3.酒精性肝炎4.自身免疫性肝炎5.药物性肝炎6.肝硬化治疗方案:"小三阳",肝功正常,可不治疗;
-
甘氨酰脯氨酰-二肽氨基肽酶
化验结果意义:(1)升高:重症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阻塞发型黄疸。(2)降低:胃癌、肺癌、食管癌、贲门癌(若有肝转移则升高)、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霍奇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脯氨酰羟化酶
英文名:prolylhydroxylase别名:血清脯氨酸羟化酶,PH正常值:放射免疫法(RIA):20.8~化验结果意义:升高:肝硬化、慢性肝炎活动期、酒精性肝炎。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酶类测定化验类别一:血液生化检查化验类别二:酶类测定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尿胆红素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肝实质性病变,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肝细胞坏死、肝癌、胆道阻塞(胆石症、胆道肿物、胰头癌)和新生儿黄疸、家族性黄疸等。(2)服用丙咪嗪、吩噻嗪等药物可产生假阳性;使用维生素C、亚硝酸盐、氯丙嗪等药物或尿液中有大量硝酸盐时,可导致假阴性。
-
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血清谷-丙转氨酶比值
(2)中度上升:慢性肝炎活动期、酒精性肝炎、胆汁淤积、阻塞性黄疸、胆石症发作、心肌梗死、肌肉疾病、溶血性疾病。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酶类测定化验类别一:血液生化检查化验类别二:酶类测定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糖尿病休克疟疾肝癌黄疸
-
物质滥用(药物滥用)
疾病分类:儿科疾病概述:物质滥用中的药物滥用是由于盲目、长期、大量地使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药源性疾病。包括大麻、麦角酰二乙胺,另外,青少年中偶尔以吸入挥发性物质作为欣快剂如吸入乙醚、氟利昂、油漆稀料、打火机用的丁烷和汽油等。吗啡样镇痛作用的人工合成镇痛药,如度冷丁、美沙酮等药物使用也会成瘾。
-
血清脯氨酸羟化酶
概述:脯氨酸-4-羟化酶(pmlyl-4-hygroxylase,PH):PH是胶原维持三螺旋稳定结构的基础,是由前胶原肽链上的脯氨酰基经PH催化后产生,是胶原合成的关键步骤。血中PH活性型四聚体仅占总PH的10%,其余多为无活性。附注:非肝纤维化者,如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转移性肝癌及某感染性疾病亦可增高。相关疾病:肝硬化
-
酒疸
是指饮酒过度,湿热郁蒸,胆液外泄所致的黄疸病。酒疸的症状:症见身目俱黄,面发赤癍,心中懊 热痛,鼻燥,腹满不欲食,时时欲吐等。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历代又有五疸、三十六黄、黄疸二十八候等分类法。《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