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11月1日的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是高学术机构和自然科学综合研究的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和技术科学部共400名学部委员组成的学部大会。通过科研实践的培养研究生,建立和发展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中国科学院重视培养青年人才,它所属的中国科技大学及研究生院是中国的著名高等学府。
-
童第周
1955年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其中对细胞质在个体发育、细胞分化和性状遗传中的相互关系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学术成就。其著作《童第周文集》、《生物科学与哲学》现存于宁波市图书馆“地方文献·甬籍名人名作库”。童第周二十八岁时留学比利时,他的老师布拉舍多年来从事剥除青蛙卵膜的手术,却没有搞成。
-
潘伯荣
潘伯荣姓名:潘伯荣职务: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名誉主任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国内外兼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新疆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森林生态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际菊科艾蒿类植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系统分类、资源与经济利用),2005,香港:科学教育出版社,156-161
-
韩兴国
,L.Li,J.Huang,X.Han,S.Wan.2005.EffectofNitrogenSupplyontheNitrogenUseEfficiencyofanAnnualHerb,HelianthusannuusL.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47:539-548.Yuan,Z.
-
丁健
丁健,男,1953年2月出生。1991年获日本九州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2年归国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至今。围绕抗肿瘤药物研究关键问题,系统揭示了沙尔威辛、土槿皮乙酸等十余个自主研发的抗肿瘤候选新药的作用机制,在新型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与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
-
蒋志刚
提出了行为的弹性与刚性、基于Shannon-Weiner指数的物种多样性G-F指数方法,生物遗传资源的元所有权、衍生所有权和修饰权等概念,探讨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上限。主要论著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1997保护生物学。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吴建屏
吴建屏(1934.4。4~2012.12.23),著名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劳动模范,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长,原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所长,原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
中国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共享联盟
但是由于缺乏一个在全国范围能有效整合这些小鼠信息并提供品系交流的共享平台,不同单位之间经常出现稀有品系重复引进或重复构建的情况,导致了国家研究经费巨大浪费和科研项目进展延迟,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水平科研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当联盟成员之间就小鼠品系共享行为发生任何法律纠纷时,应自行沟通协商解决。
-
王丁
王丁姓名:王丁职务:党委书记、副所长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内外兼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和重庆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从事的工作或研究领域白鱀豚、江豚和其它一些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行为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
-
曾益新
曾益新(1962~),男,1962年10月出生出生于湖南省,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1997年留学日本、美国。回国后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工作至今,现为该院院长、中心主任和教授,兼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党委常委,国际EB病毒及相关疾病协会理事长。曾任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肿瘤分子分型工作委员会”主席。
-
承淡安
承淡安为现代著名针灸学家。后又从师同邑瞿简庄。博览医籍,整理研究针灸学文献,造诣颇深,著有《中国针灸治疗学》、《经穴图解》、《校注十四经发挥》、《中国针灸学》、《针灸菁华》等另译述日本医书《针灸真髓》、《经络治疗讲话》、《经络之研究》等,对普及和促进针灸学的发展和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
-
黄宏文
黄宏文姓名:黄宏文职务:主任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国内外兼职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东亚植物园网络总协调员,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分类与系统进化委员会副主任;
-
葛均波
葛均波,男,汉族,九三学社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知名心脏病专家,创造了冠心病治疗的多项“第一”,多年来成功抢救了超过2000例重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率达96%以上。个人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侨界十大杰出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等荣誉。
-
马克平
从事的工作或研究领域植物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主要论著TingWang,QibingZhangandKepingMa*.2005.Scale-dependantEffectsonRelationshipsBetweenNativePlantDiversityandtheInvasionofCroftonweed(Eupatoriumadenophorum)insouthwestChina.WeedScience,59:600-604TingWang,HaibaoRen,KepingMa*.
-
纪力强
姓名:纪力强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国内外兼职中国科普网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专家小组成员、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因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的工作在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李德铢
从事的工作或研究领域植物分类、分子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分子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主要业绩在竹亚科系统学研究方面有新的建树。他带领的研究组较为系统地开展了跨太平洋洲际间断分布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对太平洋洲际间断分布型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
日本马蜂
中文名:日本马蜂拉丁名:PolistesjaponicasSaussure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马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68.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
-
中华珊瑚蛇
中文名:中华珊瑚蛇拉丁名:Sinomicrurusmacclellandi(Reinhardt,1844)俗名:丽纹蛇、赤伞节,环纹赤蛇(台湾)中文目名:有鳞目,蛇亚目中文科名:眼镜蛇科,眼镜蛇亚科中文属名:中华珊瑚蛇属采集描述:赵尔宓,中国蛇类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
福建华珊瑚蛇
中文名:福建华珊瑚蛇拉丁名:Sinomicruruskelloggi(Pope,1928)俗名:福建丽纹蛇、玦纹蛇中文目名:有鳞目,蛇亚目中文科名:眼镜蛇科,眼镜蛇亚科中文属名:中华珊瑚蛇属采集描述:赵尔宓,中国蛇类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头背色黑,有两条黄白色横纹,前条细,横跨两眼,后条较粗,呈倒“V”形。
-
中国水蛇
中文名:中国水蛇拉丁名:Enhydrischinensis(Gray,1842)俗名:泥蛇红鳞草扑蛇三步跳中文目名:有鳞目,蛇亚目中文科名:游蛇科中文属名:水蛇属采集描述:赵尔宓、黄美华、宗愉等,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三卷有鳞目蛇亚目,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P.213-214形态:中国水蛇为中等大小水栖后沟牙类毒蛇。上唇鳞1枚入眶;
-
西藏蟾蜍
中文名:西藏蟾蜍拉丁名:BufotibetanusZarevsky,1925中文目名:无尾目中文科名:蟾蜍科中文属名:蟾蜍属采集描述:杨大同、饶定齐,云南两栖爬行动物,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蟾毒配基是其皮肤分泌物的主要成分,能增强心脏收缩力,治疗心衰。蟾蜍毒和蟾毒配基均具有强烈的局部麻醉作用。
-
花背蟾蜍
中文名:花背蟾蜍拉丁名:BuforaddeiStrauch中文目名:无尾目中文科名:蟾蜍科中文属名:蟾蜍属采集描述:费梁等,中国两栖动物图鉴,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皮肤粗糙,头部、上眼睑及体背密布大小不等具有小白刺的疣粒,疣粒上有红点;腹面满布扁平疣。蟾蜍毒和蟾毒配基均具有强烈的局部麻醉作用。
-
圆斑臭蛙
P.79-81形态:圆斑臭蛙雌雄体型差别大,雄蛙体长47~松果体可见;颞褶短而平直,自眼后达鼓膜上方止;舌长梨形,后端深缺。地理分布:圆斑臭蛙分布于云南。在其皮肤分泌物中,主要含有能杀死细菌的抗菌肽,但很多抗菌肽都能溶解人的红细胞造成溶血,腹腔给小鼠注射其皮肤分泌物,能引起小鼠在半小时内溶血死亡。
-
黄链蛇
鉴别特征:黄链蛇体中段背鳞17行,中央5~9行起棱;有50—96+13—28个约占半片鳞长的黄色窄横斑。夜间或傍晚活动。有毒/泌毒部位:后毒牙毒素类型:溶血型毒素毒性:链蛇属蛇具有产生毒性分泌物的毒腺一杜氏腺(Duvernoy′Sgland)及皮下腺,且不同的毒腺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表现为出血不止、溶血、呼吸困难、肾损害等。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目前已积累从1989年到现在的论文记录300万条,引文记录近1700万条。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目前已积累从1989年到现在的论文记录300万条,引文记录近1700万条。
-
洪式闾
洪式闾(1894-1955),男,汉族,浙江省乐清县人,病理学、寄生虫学家。历任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教授、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教授、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院长、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浙江医学院院长、浙江实验院院长、浙江省科协主席等职,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会员。
-
周逸平
周逸平为现代生理学家。原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32年8月生于江苏溧阳市。1953年上海医学院生理生化师资班毕业,1955年安徽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60~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
-
彭少麟
彭少麟姓名:彭少麟职务:所长职称:教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所国内外兼职广东省自然保护区评审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生态学会理事长。在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上也有许多新的发现。发表4百余篇论文和14部专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
额斑黄胡蜂
中文名:额斑黄胡蜂拉丁名:Vespulamaculifrons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黄胡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41.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神经系统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
-
常见黄胡蜂
中文名:常见黄胡蜂拉丁名:Vespulavulgaris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黄胡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35.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神经系统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
-
印度侧异腹胡蜂
中文名:印度侧异腹胡蜂拉丁名:ParapolybiaindicaindicaSaussure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胡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56。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神经系统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腹部第一节柄状,近端部处背板隆起,两侧棕色。
-
台湾铃腹胡蜂
中文名:台湾铃腹胡蜂拉丁名:Ropalidiataiwana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铃腹胡蜂属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细胞溶解作用;中毒途径:蛰刺形态:台湾铃腹胡蜂两触角窝之间下部黑色,上部深棕色,两复眼内缘下部黄色,上部黑色,额上半部及颅顶为黑色。
-
棕马蜂
中文名:棕马蜂拉丁名:PolistesgigasKirby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马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59.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神经系统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
-
柑马蜂
中文名:柑马蜂拉丁名:PolistesmandarinusSaussure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胡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63.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中胸背板全呈黑色,密布粗糙刻点及短毛。
-
澳门马蜂
中文名:澳门马蜂拉丁名:PolistesmacaensisFabricius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马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69.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
-
缓激肽
概述:缓激肽缓激肽是一种九肽。当腺体(唾液腺、汗腺、胰腺等)活动时产生出一种酶,作用于其周围组织液中的a2球蛋白(激肽原,kininogen),使其变为激肽。这种物质多出现于腺体附近,对局部的小动脉有强的舒张作用,但对全身血压无大影响。
-
李元馨
李元馨现代医生(1893-1982年)。江西临川人。家为世医。元馨继承家业而精于医,行医六十余年,誉满全江西,为省内名贤之一。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研究员,江西省中西医学理事等多种职务,并任过江西省多届人民代表。
-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是由酵母中提取出来的运送丙氨酸的转移核糖核酸。酵母丙氨酸RNA含有76个核苷酸。由于t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用合成方法改变tRNA的结构以观察对其功能的影响,又是研究tRNA结构与功能的最直接手段,所以酵母丙氨酸tRNA人工合成的成功,在科学上特别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上有重大意义。
-
环黄胡蜂
中文名:环黄胡蜂拉丁名:Vespulakoreensisobata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胡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34.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中胸背板黑色,覆盖黑色毛。
-
新种马蜂
中文名:新种马蜂拉丁名:Polistesnewspecies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马蜂属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中毒途径:蛰刺鉴别特征:新种马蜂与斯马蜂比较接近,但明显的不同在于小盾片和后小盾片上的斑纹,此外腹部斑纹也不一样。
-
繁花林蛇
中文名:繁花林蛇拉丁名:Boigamultomaculata(Reinwardt,1827)俗名:赤斑蛇、褐斑蛇、金钱豹(湖南)中文目名:有鳞目,蛇亚目中文科名:游蛇科中文属名:林蛇属形态:繁花林蛇为中等偏大的林栖后沟牙类毒蛇。头较大,颈细,躯尾均较细长,富于缠绕性。多于晚上外出活动捕食。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铃蟾肽
分子中文名:铃蟾肽分子英文名:Bombesin蛋白质序列:参考文献:http://www.ncbi.nlm.nih.gov/protein/1589538生物学活性:铃蟾肽对鼠胃底组织肌肉条有收缩活性,还具有抗菌活性。Peptides,23:437-442.可能的中毒症状: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会出现昏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海口晚报,11版。
-
促胃液素释放肽
分子中文名:促胃液素释放肽分子英文名:Gastrin-releasingpeptide,GRB蛋白质序列:参考文献:http://www.ncbi.nlm.nih.gov/protein/P29007.1生物学活性:促胃液素释放肽是胃粘膜内非胆碱能神经元分泌的递质,既直接作用于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GAS),也刺激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SS),但G细胞对GRP的刺激反应更强。
-
GRB
分子中文名:促胃液素释放肽分子英文名:Gastrin-releasingpeptide,GRB蛋白质序列:参考文献:http://www.ncbi.nlm.nih.gov/protein/P29007.1生物学活性:促胃液素释放肽是胃粘膜内非胆碱能神经元分泌的递质,既直接作用于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GAS),也刺激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SS),但G细胞对GRP的刺激反应更强。
-
前动力蛋白Bo8
分子中文名:前动力蛋白Bo8分子英文名:ProkineticinBo8蛋白质序列:参考文献:http://www.ncbi.nlm.nih.gov/protein/Q5W280.1生物学活性:前动力蛋白Bo8是一类多功能分泌型蛋白,它们可以与两个高度同源的G.蛋白偶联受体,PKRl和PKR2结合在不同系统中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活性。
-
细白环蛇
形态:细白环蛇为中等大小的“无毒牙”类毒蛇。有毒/泌毒部位:后毒牙毒素类型:溶血型毒素毒性:白环蛇属蛇具有产生毒性分泌物的毒腺一杜氏腺(Duvernoy′Sgland)及皮下腺,不同的毒腺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表现为出血不止、溶血、呼吸困难、肾损害。中毒途径:咬伤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隐耳蟾蜍
中文名:隐耳蟾蜍拉丁名:BufocryptotympanicusLiuandHu中文目名:无尾目中文科名:蟾蜍科中文属名:蟾蜍属采集描述:费梁等,中国两栖动物图鉴,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有毒/泌毒部位:皮肤腺毒素类型:混合毒素毒性:蟾蜍的皮肤毒腺和耳下毒腺能分泌蟾酥,主要由生物原胺、蟾毒配基和蟾蜍毒三大类组成。
-
中华蟾蜍
中文名:中华蟾蜍拉丁名:BufogargarizansminshanicusStejneger中文目名:无尾目中文科名:蟾蜍科中文属名:蟾蜍属采集描述:费梁等,中国两栖动物图鉴,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头顶部有许多大疣粒;蟾毒配基是其皮肤分泌物的主要成分,能增强心脏收缩力,治疗心衰。蟾蜍毒和蟾毒配基均具有强烈的局部麻醉作用。
-
铅色水蛇
中文名:铅色水蛇拉丁名:Enhydrisplumbea(Boie,1827)俗名:水泡蛇(浙江、广东)中文目名:有鳞目,蛇亚目中文科名:游蛇科中文属名:水蛇属形态:铅色水蛇为小型水栖后沟牙类毒蛇。左右鼻鳞彼此相切。多于黄昏及夜间活动。汪松、赵尔宓,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