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醍醐
脂肪是醍醐的主要成分,其中含饱和脂肪酸:丁酸、己酸、辛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以及不饱和的油酸(以上都是偶数C的脂肪酸)。③《唐本草》:性冷。功能主治:养营,滋阴,润燥,止渴。治虚劳肺痿,咳唾脓血,消渴,便秘,风痹,皮肤瘙痒。③《日华子本草》:止惊悸,心热,头疼,明目,敷脑顶心。
-
桃仁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桃仁汤:处方:桃仁50枚大黄12克芒消9克桂心当归甘草各6克虻虫水蛭各20枚制法:上药八味,哎咀。主治:堕落瘀血。《千金》卷四:方名:桃仁汤组成:桃仁50枚,泽兰2两,甘草2两,芎藭2两,人参2两,牛膝3两,桂心3两,牡丹皮3两,当归3两,芍药4两,生姜4两,半夏4两,地黄8两,蒲黄7合。
-
李贽
李贽明代哲学家、文人(1527-1602年)。知医,晋江(今属福建)人。回族。因对理学公开抨击而受弹劾,后卒于狱中。著《养生醍醐》,现有刊本行世。
-
木香膏
方出《圣惠》卷四十,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七:组成:硫黄半两(细研),蜗牛壳半两(自死干枯,小者为上,净去泥土),木香半两,杏仁半两(去皮尖,研如膏),朱粉半两。《圣济总录》卷一一六:组成:木香半两,细辛半两(去苗叶),当归半两(切,焙),芎半两,木通半两,蕤仁半两(研),白芷半两。
-
醍醐酒
《养老奉亲》:方名:醍醐酒组成:萝卜自然汁半盏。主治:鼻衄。用法用量:以热酒半盏,相和令匀,再用汤温过服之。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六引《圣惠》,名见《饮膳正要》卷二:方名:醍醐酒组成:醍醐4两。功效:祛风湿。主治:中风烦热,皮肤瘙痒。用法用量:每服半匙,酒调下。
-
醍醐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方名:醍醐方别名:醍醐膏组成:真酥不拘多少。主治:一切肺病,咳嗽吐脓血不止。用法用量:上炼3次,取醍醐,每服1合。附注:醍醐膏(《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
八珍
八珍是指古代烹饪菜肴中的八种珍稀之品。其组成说法不一:1.《周礼·天官》膳夫“珍用八物”注为: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持珍、渍、熬、肝膋;2.《渊鉴类函》又有二说:甲:龙肝、风髓、豹胎、鲤尾、鹗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乙:醍醐、唐吭、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云浆、玄玉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