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荜澄茄散
《圣惠》卷七:荜澄茄散:处方:荜澄茄1两,槟榔1两,木香1两,苦楝子1两,茴香子1两,干蝎半两(微炒),硇砂1两(细研入),阿魏1两(面裹煨,面熟为度),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主治:膀胱经虚,小便不禁,少腹冷痛。
-
冷劳
虚劳病之属虚寒者。《太平圣惠方·治冷劳诸方》:“夫冷劳之人,气血枯竭,表里俱虚,阴阳不和,精气散失,阳内生寒冷也。”证见宿食不消,脘腹痞满积聚,脐腹疼痛,面色萎黄,口舌生疮,大便泄痢,手足逆冷,骨节疼痛,四肢无力,肌肉消瘦等。治宜温补,用补骨脂散、荜澄茄散、獭肝散等方。参见虚劳条。
-
寒呃
寒呃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指脏气偏寒,又伤于生冷或感寒所致之呃逆。《证治汇补·呃逆》:“寒呃,朝宽暮急,连续不已,手足清冷,脉迟无力。”治宜温散、和中。方用丁香散、沉香降气汤、荜澄茄散、理中汤加丁香等。脾胃虚寒者,宜归气饮、理阴煎等方。
-
盲肠气
盲肠气病名。因肾虚寒邪内侵,小肠牵引阴部疼痛之证。亦称小肠气,即疝气。《太平圣惠方》卷七:“肾气虚微,为邪冷之气所侵,传注于小肠,则令小肠连阴疼痛,故号盲肠气也。”治宜温经散寒,用荜澄茄散。见手足逆冷者,用绿云丸。
-
沉香荜澄茄散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沉香荜澄茄散:处方:附子(炮.微炒)、补骨脂(微炒)、巴戟天(去心)、木香、川楝(炮.去核),各一两;麸炒)二两。功能主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面色萎黄,手足厥冷,胁肋虚满,精神困倦,脏腑自利,小便滑数及盲肠小肠一切气痛。摘录:《博济》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