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逆取
逆取为临床取穴法之一。即在本治标,在标治本的远取法。《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凡刺之方,必别阴阳,逆从得施,标本相移。逆取为指一种治法。即反佐法。《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王冰注:“反佐取之,是为逆取。寒病治以寒,热病治以热,是为逆取。”
-
标本
足三阳标部在头面部:足三阴标部在背俞及舌部:手三阳标部在头面,与足三阳标部相通:手三阴标部在胸部及背俞:各经对背俞和募穴虽然举得不完全,但可以看出:各阳经都是以头面部之标,而各阴经主要以俞募穴为标;都是本部腧穴的具体应用。胸腹背标部穴:以俞募穴为代表,对诊治胸腹内脏疾病有特殊重要意义。
-
从取
从取为针刺治法。《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而病在本,求之于标,或病在标,求之于本,则为逆取。这里的标本逆从的精神,是强调针刺治疗之先后、服从于病情之缓急而言。与治则中之“从治”、“逆治”,强调现象与本质之关系,含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