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清泌浊
分清泌浊即泌别清浊。指小肠在承受胃中饮食以后,进行消化和分清别浊的过程。小肠将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分解成清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水谷精微,为小肠所吸收,上输于脾;其浊者,即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则下注大肠,或渗入膀胱。
-
洁白胶囊
洁白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洁白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止痛止吐,分清泌浊。用于胸腹胀满,胃脘疼痛,消化不良,呕逆泄泻,小便不利。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小肠实热
小肠实热为病机。由心移热于小肠或脾胃积热,下移小肠,导致小肠里热炽盛,影响到小肠分清泌浊和和下焦气化功能。常存在于口疮、尿血、淋证等病中。参见心移热小肠证:心移热小肠证为证候名。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有热可传于小肠而俱热。症见心烦,口舌生疮,口渴,小便黄短,或小便淋沥刺痛,甚或尿血。治宜导赤清心。
-
蛊疝
蛊疝病名。指少腹急痛,小便时有白色粘液排出者。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四。其病多因邪热灼伤肾阴所致。实证宜清利湿热,分清泌浊,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味。虚证治宜补肾固涩,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
攻下法
攻下法为治法,又称下法、泻下、攻下、通里、通下。八法之一。指用具有通便、逐水、润肠作用的方药治疗胃肠积滞、大便秘结、水饮积聚停滞病证的治法。在针灸学中,是一种选用具有理肠导滞、分清泌浊的穴位,以通导大便、清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对年老体弱者应慎用,孕妇和月经期及病无实结者不宜使用。
-
尿
尿①尿液。又名溺、溲、小便、小溲、前溲、小水、水泉、下泉。尿为津液所化,其生成靠脾的运化,三焦水道的通调,小肠分清泌浊,最后经肾气和膀胱之气气化而排出体外。每日尿量约1500毫升,其中500毫升为基本排水量,伴随代谢产物排出(每日尿量少于500毫升,即为少尿),余为机动排水量,随进水量的增减而变动。
-
小肠虚寒
小肠虚寒为病机。指阳气不足,小肠受盛化物功能低下,虚寒内生,清浊不分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为肠鸣泄泻、少腹隐痛喜按,舌淡苔薄白,脉细而缓。治宜温通小肠,方用吴茱萸汤。《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阳俱虚者,手少阴与巨阳经俱虚也。心虚则少气畏寒而肢厥,小肠虚则分清别浊功能失常而洞泄肠澼。